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拉丰作为法国著名经济学代表人物,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以及理论和政策紧密相结合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法国经济学家与拉丰合作的文献,基于法国学者的视角,从拉丰对新规制经济学、组织和制度效率在实践中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发展中国家规制与改革的贡献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拉丰有代表性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
周业安 《当代财经》2001,38(6):76-78
最近20年由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使人们对处在身边的各种制度的起源及其增长效应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家常常把这一功绩归结为科斯早年的杰出贡献,但演进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使得老制度经济学家变得重要起来,比如马克思、凡勃伦、哈耶克、康芒斯和米切尔等等,这些制度经济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研究制度的基本范畴,包括习惯、规范、传统、宗教=非正式制度安排等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后果,特别是注重对制度演化的动态分析(可能康芒斯除外)。然而,也正是在这一领域,大概是制度经济学研究得最不成功的(当然,哈耶克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制度经济学家,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强权问题)。可以说,迄今为止,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以及如何演进,还是一个迷。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制度经济学家 ,现代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找到有关的论述。本文将从制度与技术的关系、制度变迁的动因、产权制度的演进等几个方面来对马克思的制度理论进行一番简单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从2009年的24位大幅下滑至今年的31位,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金融教育"上面。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学者眼里,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经济学家群体的成长;而这个经济学家群体及其影响下的经济学教育的扎实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崛起的基础和方向。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达到了什么程度?中国教育现状下的经济学教育投入和产出的现状是什么?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学教育领域差距在那里?如何将西方社会产生的经济学"中国化"?本文将以展现和研究的手法逐一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俊  龚强  王威 《经济研究》2012,(1):134-150
"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构成各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参与研究"老龄健康"问题之前,"老龄健康"问题更多地被作为医学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决策者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视角对"老龄健康"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关于社会经济、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老龄健康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近2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经济学家对"老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逻辑、方法、内容、贡献和重点,通过对"老龄健康"经济学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中国经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领域,关于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著名学者的长期关注。但是,现有的文献大多只是对制度变迁的某些方面作局部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可以理解该课题的各个方面相关问题的一以贯之的研究范式。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制度变迁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理论演进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产权管制放松等文献成果,把相对独立的几个话题统一在一个范式下,以厘清争论的焦点、形成线索,为下一步讨论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纲领。尤其是,在研究内容、理论创新和方法论这三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裴亮亮 《时代经贸》2008,6(2):70-71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历来都是中外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综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性的观点以及欧洲学者和国内学者的对此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裴亮亮 《时代经贸》2008,6(1):70-71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历来都是中外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综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性的观点以及欧洲学者和国内学者的对此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谁在影响中国经济--对当代中国经济学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 3 5 4位经济学家的个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包括经济学人才培养、经济学教育研究、经济学家分布等方面的定性结论 ,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研究》2012,(10):257
<正>为了推动演化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探索演化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第五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将于2012年10月27—28日在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重镇"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召开,年会秘书处特发布公告如下:本次会议拟定的主题是"制度与演化",会议已邀请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主编、欧洲演化经济学协会原主席、国际著名制度演化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 《经济学》2004,3(10):191-196
2003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举办了“女经济学家专题论坛”,交流了世界各国女经济学家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论坛由经济学年会大会秘书处主席、北京大学海闻教授主持,并由美国福特基金会驻中国项目官员Sarah Cook作专题评论人。以介绍国内外女经济学发展状况为专题的论坛在以往年会及各类经济学会议中还从未有过,因此,本届年会对女经济学家发展问题的关注可以看作是年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契约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契约一词在经济学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开始高起来。时至今日,契约理论已经成了经济学中一个影响广泛而又使用普遍的分析工具。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应用契约理论分析企业的性质、委托代理关系、金融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变迁。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用刚性契约理论来解释失业问题远比价格和工资刚性理论更有说服力。在契约经济学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其成因进行了大量讨论。事实上,不完全契约的成因始终是契约经济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本文则对这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湘露 《经济评论》2012,(3):157-160
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为,研究经济问题需要从系统和演化理论出发,只有运用系统和演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才更具有现实性和说服力。制度作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其形成及变化的分析同样离不开系统和演化的理论研究视角,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制度问题的本质。《制度演化及其复杂性》一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华兰 《时代经贸》2007,(3Z):32-33,35
对于市场失效以及政府失效问题,学者大都通过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研究。由于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本文分别从经济学角度、法律学以及管理学、政治学角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讨论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人们在盛年时开辟的事业比做他们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事业像这影子一样,不断延长扩大。著名经济学家何廉和方显廷对南开大学经济学科以及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就是如此。他们提倡的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注重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问题的实践,在中国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所取得的成果至今仍给中外学者以启迪,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经济学方法是马克思创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认为: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经济学方法的争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我国部分学者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表明他们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而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学家、社会学界及土地学界学者关注的问题,也有不少著作问世,但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在某些问题或只对农村土地制度或城市土地制度进行理论分析,而对中国土地制度的综合理论研究显得不够,尤其是对于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经济体制下的土地制度的配套改革研究仍滞后于实践。曲福田、黄贤金等同志所著的《中国土地制度研究──土地制度改革的产权经济分析》一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中国土地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和回答,与现有研究著作相比,具有下列特色:1.体系创新,系…  相似文献   

18.
专利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中,对专利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尽管经济学家们对专利已经关注了很多年,但经济学理论界真正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从诺德豪斯(Nordhaus,1969)算起。他对专利制度的中心议题——应该对发明家们提供多大程度的保护——进行了成功的阐释。后来,许多经济学家们在研究专利制度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诺德豪斯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依据谢勒(Scherer,1972)的几何阐释对诺德豪斯的基本模型进行简要介绍,随后再对西方经济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一、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及其意义“有 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每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希克斯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即在同一个需求水平 ,对同一个商品的需求 ,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然而 ,汪丁丁把“文凭的买卖现象”① 概括为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从而打破了“需求向下倾斜律”的必然性。在这里暂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对与错 ,② 我想说的是 ,汪丁丁所提的问题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正如波普尔所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学家孙冶方也曾在《哲学研究》上撰文指出 :经济理论上的许多争论 ,都涉及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问题 ,注意从哲学的高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就可取得突破性进展。哲学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 ,其实就是提出了科学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足够重要的话 ,它将成为经济学研究新的逻辑起点 ,也会引起一场经济学范式革命。遗憾的是 ,这种体现经济学家精神的理性追问一直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前面提到经济学范式 ,这里有必要做一些解释。范式( paradigm) ,这个概念最早由库恩 (Kuhn 196 2 )介绍到科学哲学中来。引用制度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0.
对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研究一般都局限于"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经济学问题,而把"价格如何决定"这一法律制度问题忽视了。本文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将法律制度作为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重点通过金融风险理论和博弈论对规制金融衍生品定价进行必要性和适度性分析,并在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和定价奖惩制度方面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