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仕达:“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践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只是为国外企业“打工”,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经济危机的爆发将中国制造业的弊端暴露无遗。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早存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明确指出,中国企业要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为“中国制造”未来之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镇》2012,(11):11-11
这期,本刊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中小微制造业推出了一个专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小微企业的光荣与梦想》,制作这个专题的要义就是本文标题的那两行字。  相似文献   

3.
设计驱动式创新是提高中国制造企业质量效益、推动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梳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设计创新研究现状,解析设计驱动式创新和“诠释者”网络内涵,总结“诠释者”网络嵌入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研究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因。得出“诠释者”网络嵌入设计驱动式创新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金三三 《现代乡镇》2012,(11):84-99
数据说话:“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竞争力指数在被评的26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开篇,先向读者引用四个“据”。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数据,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的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  相似文献   

5.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2010,(22):12-13
谁也不可否认,“中国制造”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拥有几千年的制造业历史的中国,却被工业化的浪潮甩到了岸边。为了工业强国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制造业由此得以膨胀式发展,20年的时间从一个工业弱国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04,(6):28-31
一般人认为“世界工厂”或者说国际制造中心只是规模概念。也就是一个国家或某个经济体,只要其制造业总量达到了相当份额,就可以够得上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了。其实,笔者通过对于“世界工厂”的研究发现,“世界工厂”并不光是规模这单一指标的领先,而是“三重指标”的领先,即规模领先、技术领先和产业领先。  相似文献   

8.
广东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园  毛艳华 《珠江经济》2007,188(4):69-73
大规模引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海外投资并未能使广东制造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广东应该试图寻觅一条合理的路径,以避免落入“能力型陷阱”。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国内外有关“中国制造”的议论颇多。国外有的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会威胁他们,国民对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则喜形于色。在国内,有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立“世界工厂”,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失去;而大多数人认为,应看到中国尚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各种资源,攻克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自主创新不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仍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4,(10):38-38
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7,(19):42-43
“二甘醇”牙膏的阴影尚挥之不去,“含铅”玩具事件又将“中国制造”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作祟和个别出口企业“害群之马”行径的双重阴影下,我国的制造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寒冬”,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永 《中国经贸》2011,(11):78-8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无远弗届。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没有与其同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人需要奋起唤醒“中国品牌”、迎难而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中国自主品牌屹立于世界民族工业之林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创业板的推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首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对外贸依赖度超过了80%的国家,对于一个外贸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二,并将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国家,这种嬗变可说是生死攸关。然而作为中国最重要资本市场的中国股市,却偏偏缺少了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一台微波炉卖价近5000元,而现在基本不足500元;曾几何时,卖彩电像卖衣服一样容易,卖微波炉像卖拖鞋一样简单……当年,许多中国制造企业率先依靠规模优势和价格利刃,抢得了行业先机;“中国制造”也凭借着低成本的巨大优势,摘取了“世界工厂”皇冠。然而,如今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人工、原材料、环境、能源压力凸显,全球金融危机更使“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面对全球制造业变革大背景下,基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下,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文件。而德国"工业4.0"是通过开展制造业的根本性变革来使德国制造业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德双方希望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下,深化双边合作,互相学习,从而实现国家制造业变革以及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三一向前冲     
五年一个新高度,三一跃上新台阶;五年一个大跨越,三一站在了新起点。如今,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二三一再次站在了舞台中央。2011年1月14日,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三一重工“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平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一重工是获奖单位中唯一的工程机械企业,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技术创新体系获得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8.
苦苦寻觅“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中国产业界,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利用现有的产业制造与营销网络优势置换、融合、超出世界品牌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被喻为工业的母机。在当前,迅速提升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实力,对陕西实现企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曾任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说。 2006年,正是中国缝纫机行业创始者标准集团的60华诞。看“标准”的60年历史,就是看一部新中国工业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企为"中国创造"开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品牌顺利完成国际化思路转变的关键被聚焦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从“制造”到“创造”,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其内涵却异常深远,其过程也颇为艰难。但是,中国民企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誓要为“中国创造”开路。问题激化身陷“贴牌”陷阱以我国出口的服装为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微乎其微,大多数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上可以看到,不少企业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给国外名牌打工。这样的贴牌生产,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虽然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但是利润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