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建锋 《生产力研究》2006,(7):139-140,153
如何看待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演绎的经济奇迹和90年代遇到的发展困境,一直都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得益于什么独特的产权安排,而是乡镇企业对整个环境适应的结果。并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企业家个人效用目标的多元化和提升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承认及其作用的突显四个方面考察了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与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主旋律一样,中国的金融体系从未放慢过改革的步伐,反而是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突然加速,成为彼时以来中国改革浪潮的最大特色。按照学者谢平同志的总结,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共发生了四轮有代表性的金融改革,当然,还有更多的学者会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更多轮次的金融改革也必将接踵到来。但接下来的改革之路到底怎么走?则需要更加全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镇企业快速增长与急剧回落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乡镇企业曾经较长时期呈高速增长态势,但是,“九五”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却出现明显回落的态势,究其原因,既有外部条件变化的原因,也有乡镇企业自身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太湖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随着改革进入深层次,各种矛盾的交错影响,乡镇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模式为基本特征的苏南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苏南模式”孕育与形成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产权改制及大规模引进外资阶段;三是进入2l世纪后的新经济格局形成阶段。本文对苏南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及当前的经济格局进行了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专门用来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①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旨在通过扩散先进技术、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培训人员等方式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汹涌澎湃的行政改革浪潮,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改革也随之而来。在民营化专家萨瓦斯看来,民营化是“一系列创造性改革的通用标签,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政治领域。民营化虽然属于新公共管理的主流,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所有特征”。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推行公共服务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已经显露出了这种新的治理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作为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乡镇企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时至今日,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及主要增长点。乡镇企业发展总体上是好的,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处在高位上。但是进入叨年代中期后,我国乡镇企业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两点最为突出。1、乡钢企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卯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曾连续两年超过50%。1993年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增幅开始回落,1997年…  相似文献   

9.
苏南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的产权制度改革,苏南乡镇企业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改变了乡镇企业以集体为主的所有制结构;社区集体资本金退出企业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了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政府退出企业的微观运行,更多地提供服务,政府的职能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乡镇企业新体制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机制已经引起国内外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兴趣,产生了大量的文献(如林青松和伯德,1989)。90年代以来,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同一时间上国有企业改革迟迟难以深入,则产生了将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发展机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以比较的需要,以期从前者引出可供国有企业改革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逐渐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中印发展模式表明,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及多样性的统一。发展规模庞大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与世界关系密切,且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不断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快速消费品的行业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以啤酒为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宴会招待、吃饭聚餐必不可少的饮品。自20世纪初,啤酒工业在中国出现。1978年以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中央经济体制的改革,啤酒市场也开始慢慢迈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苏南模式”,通行的理解是指苏锡常池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社区政府(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一发展模式雏形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20世纪整个80年代最为典型,但90年代以后发生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模糊产权是转轨经济时期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并被认为是我国乡镇企业崛起的重要动力来源,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而向清淅产权演化。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完成,乡镇企业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长业绩,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组织能力不足。因此,我国乡镇企业要突破成长瓶颈.必须在认知领导、组织创新、提高企业家投入品质以及引入现代管理方法4个方面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业转移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个重要发展趋势,这次国际转移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制造业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具备哪些优势?中国应以何种战略吸纳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镇域和村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地域,试对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调整、改制,素以“苏南模式”而著称的苏南乡镇企业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革。通过村办企业的总体衰退、镇办企业的规模扩大,实现镇域企业的空间集聚,是目前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也就为苏南地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冬  邳建春 《时代经贸》2007,5(9Z):214-2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角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其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近50%,出口总额中则有6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也日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如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科技人员不足等。中小企业面临着由粗放型、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OEM(贴牌生产)方式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战略。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贴牌生产方式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实惠,然而在实施贴牌生产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企业应采取哪些策略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巨辉 《经济师》2006,(4):70-7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鲜明的市场化趋势,相应地财政呈现出鲜明的公共化趋势。经济市场化与财政公共化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是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发展和稳定取得巨大进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也为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奠定了基础。为此,回顾20多年来财政改革所呈现的趋势,分析其对构建公共财政的意义,对于今后的财政工作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