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影响,决定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推进国企党建新体制的发展亟需探索解决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国企领导人制度行政化的实践弊端日渐显现,已经成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掣肘。推行国企领导人制度"去行政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准确把握"去行政化"的实践要求,处理好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关系,在国企分类管理前提下,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权责明确,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扫描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企财务实际上是国家财政的延伸,财务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国企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几乎没有经营自主权。第二个时期分两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企财务管理体制向"放权让利、统负盈亏"进行初步改革。从1984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政企职责分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扩权放利、分负盈亏"阶段。第三个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构建了国有企业"财务自理、自负盈亏"的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企改制也在不断进行,国企改制对传统的国企体制进行了改革,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国企改制是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因此改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财税问题是重点问题,本文就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财税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坚持以人为核心,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行政制度等多项制度改革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新型城镇化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形成最佳改革合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股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通过对部分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观念、工作方法陈旧,创新能力不强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任务之首是"去产能",而处置国有僵尸企业是关键.国有僵尸企业是供给结构出现错配的结果,国有僵尸企业清理意味着恢复市场机制,而这需要对国有僵尸企业界定取得一致标准与对国有僵尸企业形成机理取得共识.国有僵尸企业清理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制度安排,其中去除过剩产能主要依赖市场和破产来解决的政策信号应成为稳定的市场预期.国有僵尸企业清理应有助于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并改革导致国企低效率的体制弊病以预防僵尸经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1、国企实施战略性调整,推进资产重组,既涉及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权利和利益的调整,又涉及企业领导人和职工的认识和承受能力;还要有全社会的舆论支持。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涉及利益、权利的调整,观念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全面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改革是对传统理论和体制的巨大冲击,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有限的国有资本早已撑不起目前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  相似文献   

9.
服务全局的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改革配套条件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财政收入体系,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等。  相似文献   

10.
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的、深化市场运行体制的开放和政府管理服务制度的改革,目标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潜能,鼓励创业就业,培育社会诚信,形成开放包容有序和有制衡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运行服务体制和机制.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是形成以企业家为主体的市场运行体制和体系,以负面清单理念和原则来推动建立以公平公正开放包容为导向的商事制度的改革和相应的政府行政管理服务制度的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关键是放权还需简政,减少冗员和多余行政层级,轻赋薄税,打破行业垄断,实施宽进严行,建成开放、自由、包容、制衡、法治、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为导向,协同推进环保、土地、财政、金融、税收、户籍、社保等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制度改革,目标是汇成社会改革合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必须将国有企业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然而 ,随着改革条件的变化 ,国有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改革成本。以债转股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制度,由于不存在剥削,因此国有企业能够比非公有制企业的效率更高。但国有企业在世界上不是普遍存在的,即只能在少数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存在。现在,新加坡共和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不可能有任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事实上所有的新加坡政府办的企业都是公营企业,而且还都被西方国家认为是很不规范的公营企业。因而,中国改革国有企业不可能学习新加坡模式,中国建立公营企业也不应当学习新加坡政府办的企业。盲目地学习新加坡,会给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灾难,也会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中国公营企业制度的建立与规范。如果中国只有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公营企业,缺少具有社会主义特性的国有企业,那改革之后中国就不会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了。因此,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就是坚持中国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场经济前提下,从宏观层次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即科学界定国有企业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去留.  相似文献   

14.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工作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企业财务与会计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与会计监督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不断变迁。改革的第一阶段,要求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学习农村承包制经验,推行企业承包制。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全面的股份制改革。目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公营企业。用公营企业充当国有企业,混淆公营与公有,以取消国有企业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是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明确地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有企业是进行国有资产投资而产生的,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效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要按照“一个减少、两个规范”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伴随着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有了重大的变化。中央企业和各省市探索出许多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也将给上海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带来有益的启示,促进新一轮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不必进行股份制改革,就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以后也已经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这些企业都没有必要一定要通过管理者收购变为某个私人的财产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之一,可以作为主人之一行使管理权利,做出经营决策,按劳动贡献分享企业利润,但不能因此侵吞国有资产,否定别人的贡献和按劳动贡献分享利润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不但要改革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观念,而且要建立适应“两个转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资源型的、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动态的、开发型的和与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相适应的分配体制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改革的步伐,通过有效的改革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应采取措施尽快促进大流通、大市场格局的形成,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使其对福建经济的发展起更大作用。应在总结以往林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