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东省烟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地区之一。全区共有耕地1,252万亩,总人口8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过去,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在多数年份是稳步发展的;1976~1980年期间,每年净调出粮食7~10亿斤,成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总的来说,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比较快的。1981年同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6%,年平均增长7.9%;但是,粮食总产量和征购数量却是连年下降的。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84.5亿斤,1981年下降到64.6亿斤,比1980年的81.2亿斤减少了16.6亿斤;1982年初步预计只有48亿斤,又比1981年减少16.6亿斤。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带来了粮食征购数  相似文献   

2.
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食物消费中粮食占摄取热量总量的85%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并抓紧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地增长。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6,364亿斤,1981年6,500亿斤左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17.7%。由于人口占世  相似文献   

3.
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两地区,是我国农业高产地区,在目前国民经济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引起干部群众思想混乱,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不利,值得引起注意。近3年农村形势很好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1979年,苏州地区粮食总产82亿斤,3年平均增长3.7%,亩产达到1,450斤;嘉兴地区总产70亿斤,3年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更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到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02万亿斤.比七十年代初翻了一翻,城乡粮食消费需求也增加到9400亿斤,然而却首次出现了粮食供大于求的可喜变化,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粮食问题,开始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5.
一、粮食安全形势的历史回顾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世界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的供应水平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粮食安全程度。1949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由1132亿kg上升到3048亿kg,增长169%,均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粮食自给率达99.40%,这是一种高度自给粮食安全战略。1978年以来,是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增长和发展的时期,1979年~2003年粮食总供求基本上同步增加,虽有五次波动,但这是在人口增长率下降和人均收入增加时而出现的,与1978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表明粮食安全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捷报频传。198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500亿斤;198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在建国后首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达到7,068.8亿斤。可以说,我国农业已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特别是在商品粮生产中,高产老商品粮地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较大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81.1亿斤,增长到1980年的244.3亿斤,增长二倍多,平均每年增长4.9%,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工业用粮和其它用粮日益增多。致使我省粮食供不应求,长期有缺口,是全国仅有的几个缺粮户之一。1952—1980年平均每年净调入粮食25亿斤左右。  相似文献   

8.
龙海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是全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县,也是重要的商品粮、油、猪基地县之一。这里盛产稻谷、花生、甘蔗、水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1981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6亿斤,油料430万斤,生猪17.6万头,水产品50多万担。同时,社队工副业也有一定的基础,1981年社队企业产值9,62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实行生产责任制一年多来,龙海县农村发生了更加喜人的变化。1981年全县三级经济总收入达20,878万元,比1980年增长13.8%;粮食总产量增加667万斤,增长1.03%;社员人均分配水平152元,增长21.3%。今年春收作物又获大丰收,全县1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14斤,比去年每亩增产44斤。农民收入增加后,去年全县新建住房22,733间,平均每个生产队5.5间,社员储蓄存款也比上年增加45.7%。  相似文献   

9.
昭觉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中部腹心地带,是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辖七区一镇,62个公社,总人口19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万,彝族占93%.昭觉县解放前是奴隶社会,农业生产极端落后,解放后有了一些发展,但很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连续四年获得农、牧、林全面增产.一九八二年农业总产值3,939万元(按一九八○年不变价计)比一九七八年增长63%.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二年粮食连年增产,都超过一亿斤.去年全社会产粮16,095万斤,人均939斤,比一九七八年增长71.7%,初步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四年来向国家交售粮食2,420多万斤,是前二十年的十倍多.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二年牛马羊猪四畜  相似文献   

10.
新闻在线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6,(2):F0004-F0004
我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世界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专家预测分析称,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有放缓,预计在4%到4.3%之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2亿斤;粮食亩产619斤,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和2005年粮食连续两年增长,增长总量超过1000亿斤,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记录。这1000亿斤在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态势中的意义不可小觑。用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  相似文献   

11.
日前,农业部就199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一)丰收后要正确估价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不可盲目乐观1996年,我国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创历史新水平,预计总产量可超过9600亿斤,比上年增产270亿斤以上。棉花和油料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所减产,但仍可满足需求;"菜蓝子"产品持续增长;乡镇企业、农垦经济等有新的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4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左右。但农业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目前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首先,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能估计过高。其次,对丰收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如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粮食积压、收储困难、调销不畅和  相似文献   

12.
凤阳县属于江淮丘陵。全县土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浅山63万亩,岗丘183万亩,平原32万亩,湖泊9万亩。包产耕地108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60%;水田43万亩。全县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均耕地2.3亩。 在历史上,凤阳是逃荒要饭的穷地方,解放后仍是安徽有名的低产区。三中全会以后,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面貌发生巨变,粮食每年增产一亿斤。 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4.4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77年增20%,油料总产1,250万斤,比1977年增2倍,人均收入150元。1981年粮食总产6.4亿斤,油料3,715万斤,分别比1980年增28%和80%,人均收入297元。1982年预计粮食总产7.1亿斤,比1981年增11%,人均收入可达340元。国家年征超购粮食任务为5,400万斤,油脂任务为70万斤,1979—1981年全县共交害4.4亿斤粮,1,595万斤油。今年可交售粮食2.6亿斤,油脂800万斤。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四平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很快,从1978年开始,四年迈了四大步,平均增长14.2%。提前四年实现了“六五”规划。1981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53亿斤,交售商品粮25.6亿斤(其中梨树县交8.7亿斤,怀德县交8.2亿斤)。商品粮比上年增长31.3%,相当于1969年以前二十年的平均总产量。1978年以来,四年共向国家交商品粮76.9亿斤,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地区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正确地处理了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省内有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面积辽阔、地势平坦、耕地集中、土壤肥沃。全省现有耕地1.27亿亩,占全国耕地的8.2%,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6.3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复被率达38.5%,可利用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第一位。草原、荒山草坡7,600万亩,水面3,080万亩,还有可开发荒原约6,000万亩,是我国应重点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对国家贡献巨大。每年向国家交售的粮食,最多时超过100亿斤(1959、1967、1975年),最少也是41亿斤(1962年);粮豆净调出量,最多年份(1968年)达52.8亿斤,一般在一、二十亿斤左右。1978年粮食总产量295.5亿斤,交售商品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人口迅速增长、人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的形势下,世界粮食生产增长缓慢,贸易停滞不前,储备也趋向下降。世界粮食问题已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其突出的反映表现在:1、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下降到70年代初期水平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缓慢。到1990年时,粮食总产达到21.3亿吨,比1985年只增长6%。即使加上80年代前半期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80年代粮食生产的平均增长率也只有1.6%,远远落后于联合国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许多农业界人士认为:“就粮食和农业而言,80年代是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粮食产量历来占全国1/10,1953—1969年的十六年中,十四年有余粮,净调出287亿斤,平均每年调出18亿斤。十年内乱,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而人口增长甚快,1976年粮食紧缺,依靠国家大量调进粮食,弄得各方面都很紧张。粉碎“四人帮”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1982年总产达746亿多斤,比1976年增产238亿斤,平均每年增产近40亿斤。目前全省粮食供求平衡,库存量超过历史水平。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只要发展生产的战略对头,经过努力,四川就能进一步增加粮食的产量和商品量,恢复成为全国的余粮省。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同比增长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十四五”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保持增长、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仍将处于扩张阶段,尤其是饲料粮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三)农业发展的新战略——“粮食体系” 墨西哥“粮食体系”的新战略,是1980年正式提出来的。但是,最初提出农业实行这个战略转变则是在1972年。这就是说,“粮食体系”新战略的形成,经历了8年的时间。 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墨西哥农业发展较快。1950~1965年期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5.2%,是世界农业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不仅棉花、咖  相似文献   

19.
上高县科技兴粮的调查熊森林(一)上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上了两个台阶,由3亿多斤增加到5亿多斤.农业人口人均产粮超1吨,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亿斤左右,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多年来,L高县的粮食稳定,主要稳定在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历来是世界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重大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把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增产粮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并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就粮食而言,一九八四年总产量达8,00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800斤,初步解决了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