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光伏电池行业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建立了包括产业的健康程度、发展潜力、国内需求度和国际化程度的产业发展系统,并加入全球性外部冲击和针对性外部冲击以考察产业政策的扶持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规模政策还是产业创新政策,都没有得到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潜力正常发挥的理想结果,“消费红利”的被迫国际化,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背离培育该产业的初衷。因此,在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补全供需关系、刺激市场需求,使产业市场能够在政策“离场”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才是正确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昃向祯最近撰提出,建材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产业,这是由它的生产特点和产品属性所决定的。它对其他许多相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互补、互动的“链接”作用:建材产业的主体是以矿业与窑炉业加工为主要特征的,它的产品主要服务于建筑业:建材产业的上游是矿产资源产业,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矿产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迫使建材产业不能不考虑尾矿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再生资源,减少污染,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产品,与矿产资源部门、环保部门密切合作,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材产业的下游是建筑业等产业,大部分建材产品最终都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并最终被废弃:因此,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必然与建材业的联动、循环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谭家铭 《活力》2007,(5):48-48
随着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步伐的加速,发展中国家也把知识作为重要的发展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描述商业活动的产业概念已不再有效。替代“产业”的最佳提法也许是“商业生态系统”。这表明商业运作规则在发生变化,现代思维方式在取代传统方式,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横跨好几个产业。微软就是最显著的例子,它置身于个人计算机、消费电子业、信息业和通信业。横跨四个产业,  相似文献   

4.
《企业标准化》2009,(17):39-39
我国部分电池产品质量仍需提高,电池产业技术急需提升,电动车用电池、锌锰电池等产品结构亟待调整。这是在第九届国际电池展上最强烈的呼声。专家表示,我国电池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特别是太阳能电池,95%以上的产品出口,9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这种“两头在外”的市场风险大,造成了产业利润转移。如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8%左右,如果扣除出口退税,企业基本无利可图。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在西方被人们称为高科技产业的“推动器”.发达国家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都得益于风险投资的支持。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从而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风险投资业刚刚起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分析风险投资业实现蓬勃发展的决定因素——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关系,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生活有许多无奈,在拥有幸福的同时也就拥有了痛苦。电池就是这样——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因此有人说,废旧电池是天使变成的魔鬼。你知道吗?一粒钮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然而,中国每年却要消耗钮扣电池40万只……更令人悲哀的是,中国是电池生产大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千电池的回收处理渠道。那么,我们的废旧电池到底流到哪儿去了,废旧电池究竟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关注环境质量,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本刊记者经多方采访,将废旧电池来了一次大曝光,其目的在于能引起你的共鸣,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7.
张豫 《经营者》2011,(9):40-40
“弯道超车”的前提是我们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上领先于人,可是残酷的事实却是这个前提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小电池、大污染”已为众所周知。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环保”、“绿色”电池正日益风行。专家分析 ,这种无污染、电量大、质量轻、形状多样、稳定性好的电池是电池业的发展方向。据介绍 ,人们遗弃在大自然中的废旧电池经大自然风吹雨淋、风化作用 ,其中今有的大量重金属如汞、镉、铅等有毒有害物质 ,会慢慢泄漏到环境中 ,对饮用水源、土壤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污染和危害。目前我国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还没制订出具体的法规和政策 ,国家对废旧电池的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但是 ,废旧电池中含有…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从过去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辅助配套产业,现在已改头换面一跃成为贯穿整个生产消费环节的先导产业。现代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大力发展现代运输业,依托信息技术,发挥更简洁、高效、融合的特点。国家为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2011年推出了“国八条”后,又相继出台了“国九条”。  相似文献   

10.
受规模生产成本和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全球电动车相关产业前进的速度比人们预期放缓不少。尽管如此,自成立10年之后,美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商A123 Systems的CEO大卫·维欧(David Vieau),都对这一行业始终充满着信心。  相似文献   

11.
传统制革业是重污染行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往往是相互制约又紧密相连的。制革业的污染主要是指对水资源的污染,如何有效处理好制革生产中的废水问题,是保证制革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内最大的羊皮生产基地——辛集制革工业区,在不断增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对制革业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贺宏朝 《企业研究》2004,(12S):20-24
在中国,近年来日益频繁的企业重组变阵、愈发强烈的产业链条延伸迹象表明.中国企业的竞赛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产品开始不再是企业生存的唯一,而渠道和网络反而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不再为人们所赏识.“联合舰队”正成为市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价值     
近来,以体检业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公立私营连年混战,但作为普通群众和潜在的患者,我却对这种“发展”表示怀疑。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健康产业现在的这种发展往往过于关注利益诉求而刻意忽略了健康的本质。不管投资构成,无论规模大小,对于人的关怀才应该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而看看现在体检中心的广告,几乎都在宣传自己如何高端。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10,(1):99-99
业发展的主要基调是“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为发展的主基调,但从微观产业角度来讲,不同的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周期,个体企业对于经济和产业环境的感受与判断各不相同,如何从这些“大不同”中梳理出各个产业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经营者在“后危机时代”采取什么样的增长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面对巨大的环境压力,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注意环境保护。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发展迅猛,迅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电池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的技术也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的发展变得如火如荼。文章从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起,然后从电池方面阐述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老百姓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地增长,有机食品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产业——有机食品业还有很多“坎儿”要过,应尽快出台相关的鼓励性政策,积极培育有机食品产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五次产业的划分与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五次产业的划分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按发展的时序一般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第三产业一般都属于服务业)。关于一、二、三产业的区别与联系在理论上已经比较明确了,不再赘述。这里着重讨论第四产业和第五次产业的概念与划分问题。 社会是发展的,随着物质资料的丰富,社会交往的频繁,人类生产活动要求迅速准确地处理大量信息,这就要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大量信息的快捷处理和有效利用,又进一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这就是第四产业(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究报告》2006,(3):16-17
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它是一种典型的节能产业,因而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意产业中的部分产业类别同其他“知识产业”一样具有高度集聚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政府方面,相关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各地竟相设立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企业方面,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如动漫游戏、娱乐演出、设计、广告、传媒等公司层出不穷……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追赶创意的潮流中,还存在着盲目跟风、产业趋同、侵犯知识产权等不良现象。要真正将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我们的优势产业乃至支柱产业,需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本期我们编发的两篇文章,分别阐述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六大方向”和“五种误区”,希望能为发展中的我国创意产业带来有益的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20.
<正>矿山企业的勘探、开采给生态环境和工作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政府部门对危害结果的处置显得十分重视。但是,事后“惩治”总是治不胜治。关键是没有建立起产业管制型的矿业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资源管理为方向的价值体系和制度构建占领阵地。传统的矿业制度只见矿产的“物”,很少看到被管制的“业”。因此,制度设置时,完成“资源管理”向“产业管制”方向的转变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