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社会成本及其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社会成本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成本,它关系到城镇化的效率、质量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城镇化社会成本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外部性、弹性和不确定性、内在关联性等特征.城镇化社会成本包含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社会摩擦成本、社会管理成本以及环境生态成本等多种形态.在制度、文化、社会政策以及历史等因素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中,我们能够寻找到城镇化社会成本的生成逻辑.认清城镇化社会成本的生成逻辑和演变规律,构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成本分摊机制,优化社会成本治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高碳运行特征,探索城镇化模式的转型已刻不容缓.本文建议运用低碳理念引导城镇化,通过城镇空间紧凑化和道路交通系统化等路径进行低碳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通过能源利用清洁化和资源开发循环化等路径进行低碳城镇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越低,越有可能选择生存型自雇,中职和中技学历劳动者的生存型自雇和创业型自雇倾向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对劳动者选择创业型自雇有促进作用,对生存型自雇有相反影响,高等教育对劳动者自雇选择的总体效应为负。在中国,教育总体上不会促进劳动者自雇。工作年限对劳动者选择自雇具有倒U型影响,男性自雇倾向更强,婚姻有助于劳动者选择自雇,有6岁以下小孩的劳动者选择自雇的概率更高,家庭财富作为流动性约束的代理变量,有利于劳动者选择自雇。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稳定性,深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创业型自雇的涌现。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但又被长期忽视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现象,首次利用2010-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推算了自我雇佣农民工的真实规模,探讨了该群体的市场表现、福利状况和个体特征,并对自雇佣活动的进入机制进行初步考察。研究发现,近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从事自雇活动的农民工比重维持在四成左右,自我雇佣已成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形式。即使与正规受雇就业相比,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依然存在明显的收入优势,但自雇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及享有的就业福利都要显著差于其他就业类型的农民工。同时,初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存在明显的自选择性,一旦无法进入正规部门或正规岗位实现就业,农民工更有可能会选择自我雇佣,而不是无奈接受非正规受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尽管自我雇佣常被看作非正规就业,但一刀切式的正规化可能并非最优策略,甚至会带来效率和福利的双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冯奎 《经济纵横》2012,(5):9-12
多元复合型的县域城镇化要求统筹兼顾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两类地区县域城镇化的不同情况,培育与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和重点镇,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转型、县域产业转型、城镇空间转型等各项任务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化解"大城市病"和"半城镇化"难题。这是未来我国县域城镇化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当前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制度、经济成本、自身素质、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障碍,我国农民工“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职业与社会身份的不一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就业与生存状况恶劣、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使农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和农民工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会需要持续关注的两个战略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我国发展到各个阶段均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农民工问题也已经产生和演化了三十多年,在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民工的涵义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农民工是我国一个庞大的、独特的群体,农民工粮食消费构成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有别于农村居民,农民工转型为市民,其粮食消费构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粮食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9.
《经济》:您认为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冯奎:城镇化的重点内容就是围绕人的城镇化推进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2倍较为合理,而我国2000-2010年达到1.8倍.为了改变这种城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变革,进行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 下一步,要针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城镇化,优先解决举家迁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重点解决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经济》:城镇化发展要靠什么带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三方面所发生了转型变化,这些转型要素推动了三十年来的城镇化演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城镇化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可知: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演进的一个主要困境。实现城镇化模式转型是破解当前城镇化困境的主要路径。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以户籍制度为主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以还农民工一份有尊严的生活为目标,加速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镇化模式转型将是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选取城镇化速度较快、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而成黔中经济强县、具代表性的贵州省织金县为案例地,基于人口和土地两个方面的5年间城镇化数据,从村—镇—县三级地域研究回流农民工对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县域城镇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回流农民工是县域城镇化的主体,现阶段具有回城回镇难回村的特点,且存在诸如"中青离家老后回"等第一代农民工群体性特征。②回流农民工对县域城镇化过程有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县城大城区和乡镇小镇区的空间外溢效应以及不同乡镇的差异性空间效应,充分反映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过程,是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县域回流农民工的就地就近城镇化。③行政驱动型、交通驱动型和产业驱动型是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农民工回流与县域城镇化空间效应的三种外溢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针对农民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生存和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从现实看,农民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从五个方面就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与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性别差异就扎根于社会之中。男性与女性在生计策略、生活方式的选择存在不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其是我国大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之一,生计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性别角度出发,以大同市农民工为调查主体,研究当今不同性别进城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发现男性与女性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较大,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基本没有差异,生计资本整体情况差异也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避免女性农民工成为"双弱势"群体。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工问题是关系我国由快速城镇化向健康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康楠 《经济》2013,(Z1):78
《经济》:您认为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冯奎:城镇化的重点内容就是围绕人的城镇化推进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2倍较为合理,而我国2000-2010年达到1.8倍。为了改变这种城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变革,进行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下一步,要针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城镇化,优先解决举家迁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重点解决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经济》:城镇化发展要靠什么带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5):176-185
乡村居住形态演变是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表征。在科学界定乡村居住形态的内涵基础上,选择长沙市近郊10个村落为样本,基于网络数据平台,运用数理统计与可视化方法,识别该地区乡村居住形态于转型期呈现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其居住形态呈现出高度依赖城市生存的生产近距兼业化,面向现代需求的生活方式城镇化、基于价值输出的产—居空间功能重组化、源于城乡流动的社会网络关系松散化等表征关涉到了乡村从文化观念到空间营建转型的多个维度,且最终都呈现在物质空间的各个层面上。进而,从国家战略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乡村社会网络重组及多元文化冲击等方面研究乡村居住形态演变的机理,从而预判大城市近郊乡村居住形态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周艳 《当代经济》2009,(15):30-31
我国域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种路径--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乡村工业化型.农民工外流型特点是农民积极主动的进入城市的生活秩序,农民职业、收入和观念的先行,而身份和居住的滞后.但存在农民工的边缘化和农村的空巢化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差距的拉大.征地吸入型,其特点是城市的扩张和农村被动地被纳入城市化的进程.主要问题是失地农民对城市文明的习得和社会保障.乡村工业化型,特点是以工业化为内驱带动乡村转型,一种非依附性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春蕊 《经济论坛》2012,(8):112-116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个体特征、迁移流向、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住房情况以及权益保障现况的基础上,认为二元分割体制、城乡利益羁绊、城市社会适应性、个体融入能力依然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因素.作者从户籍制度、城乡配套制度、住房制度以及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面向农民工提供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维护农民工健康权益的重要路径,有效推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社会融合.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PSM方法、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受雇就业质量,也推动了农民工由受雇向自雇转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不同性别、代际、文化程度农民工群体就业身份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增强农民工社会融合而对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产生影响.本文验证了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择业效应,为政府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关键着力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思含 《经济视角》2013,(12):24-27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劳动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胜劣汰,农民工将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以及失业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一个简单地分析,阐释了农民工对失业保险制度的需求,通过分析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对农民工失业保险实行"一刀切"的制度,势必会造成农民工社会福利损失,所以应该建立农民工失业保险选择制度,笔者认为建立梯度缴费率和有差别的失业保险支付待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农民工选择的范围,提高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待遇,有利于促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缴费与待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制度风险进行了评估,包括农民工道德风险、医疗市场投机风险以及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医保制度冲击风险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化解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风险、实现医保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