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皆伐迹地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兴安落叶松结实的丰年秋季整地后进行皆伐,可实现人工促进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目的,更新幼树呈均匀分布,人工整地促进天然更新,诱导了混交林的形成,增加了林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良性恢复,减少了更新造林用工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播种造林是,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的造林方法,也称直播造林或简称直播。 直播造林有许多优点,因为直播幼芽出土后不需要移栽,可以避免根系的损伤,因此有利于苗木形成分布自然而均匀的完整根系。幼林始终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对造林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比较适宜。直播可在同一穴内形成植生组,有利于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并为淘汰劣质不良的林木构成优良林分创造条件。因为直播造林的技术简便易行,所以节资、省工而造林成本低。但是,播种造林对于立地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幼林初期生长比较缓慢,需要进行抚育管理的时间长,加上用种量比较大、某些树种的价格昂贵。使得造林成本增加。所以选择造林地应该注重以下原则:要选择条件好的造林立地,特别是土壤要湿润疏松,最好是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区。在种子的选择上,要选择大粒、价格适中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混交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生物群体,与纯林比较,由于种间相互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的物质条件。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因此,混交林是一种具有多种效应的营造方式。如果树种搭配得当,混交方式合理,不但可提高林地的生产力,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此外,成功的混交林,在种间的相互作用下,可以提高林分的立木质量。因此。积极探讨营造混交林的技术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封山育林对恢复自然生态的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宜林荒山荒地都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营造人工纯林或人工混交林。用这种方法培育起来的林分,树种单一,抗病虫害及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并且成林内的下木和地被物很少,不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很难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不利于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效益。因此,1984年在宾西实验林场进行了封山育林的实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封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林分生产力及其林分因子、林下植被及灌木、林下土壤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等方面。作;手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营造混交林的益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具有不同的利用和改善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对森林生产、防护效能和效益等产生住不同的影响。混交林和纯林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略这一差异。多年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在营造人工林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多营造的是人工纯林,很少有营造人工混交林的。现有的人工混交林几乎是多次造林形成的;天然幼树侵入形成的以及林冠下造林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保护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对天然生长的森林和经采伐或破坏后天然更新的次生林采取备种措施,防止人为和自然破坏的过程。狭义的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广义的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森林生态采伐 1生态采伐的原理与假说。(1)经营的林分与天然干扰所形成的林分越相似.乡土树种和生态过程持续的可能性越大。(2)森林与之有机体对生境的需求表现在:①保持在不同生态系统和景观中斑块的大小,演替系列、林分特征和结构的多样性;②保持在景观水平上的各生态系统之间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森林及相关有机体的扩散与迁移;③提供有效的森林面积,以保持森林内部的生境条件和防止过多的边缘生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林木容器育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育苗新方法。它具有育苗时间短、苗木整齐健壮,不伤根、运输方便、造林成活率高、能有效延长造林时间等特点。具有种子省、苗期短、节约圃地,苗木抗逆性强、造林季节长、成活率高,造林后苗木生长快、林分质量好等优点。尤其对于造林成活率低、种子昂贵的造林树种,必须采用容器育苗。在现代林业育种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这里从我国林木容器育苗的应用现状出发,阐述了林木容器育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森林抚育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进行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目的树种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用材的一种作业方式。本文浅析了森林抚育间伐的种类、强度、目的、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2.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了诸多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共完成人工造林140余万亩,保存近110万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和调整生产模式.一是从源头抓起,通过建立经营良种基地、科学培育苗木保证种苗质量;二是创新造林方式,在石质山地实行大苗带坨移植造林;纯沙地实行沙棘带状密植和黄柳分根压条造林;适宜地块实行十行造一行一穴双株,雨季带坨补植的备补苗方式;抗旱保墒能力低的地块实行大规格容器桶造林;所有苗木进行保水剂浸根造林;三是按适地适树适种源原则,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营造白桦、落叶松、云杉等带状混交林,并进行山杏植苗造林;四是及时完成各种抚育和辅助措施,如架设围栏、樟子松盖土防风防旱、除草、割灌等.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陕西省华阴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绿色华阴”的奋斗目标,以城镇、华山景区绿化、渭河近堤绿化、林业工程建设、乡镇村组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全市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计完成造林绿化6.47万亩,重点工程补栽补植2万亩,  相似文献   

14.
是指应该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如刺槐、马尾松臭椿等树种耐干燥,适宜栽在瘠薄的土壤上;柳树、枫杨等适宜在低温的地方生长;泡桐、杨树、白榆等树种适于平原生长,在山地则生育不良。因此,造林应选择“乡土树种”,即在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群众有栽培经验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杨树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地的好坏对杨树能不能高产至关重要。杨树的造林方法多种多样,但要根据杨树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平衡,即干、枝、叶的水分消耗与苗根吸水保持平衡进行选择,造林后有害生物的防治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其特点是环境适应力强,森林结构分布较稳定,但成长时间较长,按其退化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疏林。是一种保持自然状态的森林,是森林演化的顶级群落,有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森林的结构和防护功能,生态系列稳定上,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次生林是经人为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森林,一般由先锋树种组成,郁闭较低,大多丧失原始林的森林环境,生态稳定陡和生态功能较差。在我国的东北,有一大部分就是属于次生林。一般来说,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的能力,物种的多样化程度极高,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更新等级不良和过熟林地中,进行人工林冠下造林可以达到优化林木结构,调整林木质量,合理布局森林资源的目的。人工林冠下造林能够利用林木生长的特点,充分利用阳光和立地资源,完成林木径级合理化和提高林地郁闭度的目的。进行人工林冠下造林要做好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栽植和抚育等相关工作,是一项具体且复杂的工程。本文采用技术强化和控制的办法对人工林冠下造林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栽植和抚育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红松是东北三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从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红松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相比较,红松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因此,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红松是东北三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从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红松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相比较,红松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因此,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红松是东北三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从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红松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相比较,红松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因此,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