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廊下镇立足发展定位,把大力推动农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初步形成"一菜一菇一茄(生菜、蘑菇、番茄)"廊下蔬菜保护镇特色产业种植格局。特别是廊下的食用菌产业起步早,近几年发展迅速,周年工厂化生产带动传统种菇大户、普通菇农的模式让廊下的双孢蘑菇占据了上海地产蘑菇90%的份额,"蘑菇小镇"建设初具成效。  相似文献   

2.
合力!县是一个田多土少的丘陵大县,县委县府针对全县40万亩水田长期只种一季水稻,既浪费温光资源和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又低的情况,积极开发利用冬水田,在冬水田里大做文章,挖掘稻日的生产潜力,探索出一条稻田种蘑菇的新路子。近两年发展较袂,1987年全县推广稻田种菇11万平方米,总产3!万公斤,菇农收入64万元;1988年全县稻田种菇发展到近20万平方米,可产鲜菇600余吨,总产值可达150万元。县里采取的具体作法是:①提高巴想认识,积极发展室外蘑菇。②领导重视,统一规划落实。③科学种菇,提高效益。④开展技术承包,们动科技人员的生产积极性。⑤充…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参加了全州县食用菌协会举办的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培训,我们村我第一个种,第一个尝到甜头。目前收入已有七千多元,投入才一千多元。下一潮菇,我打算把现在的简易人字棚换成500平方米的标准大棚,大棚比小棚容易管理,质量好把握。镇政府和食用菌协会很关心菇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春节期间,临桂县临桂镇大雄村13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日均产袖珍菇20000公斤,产值超150万元。菇农李年恩说,他的5个蘑菇棚每天至少产菇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5元的最低市价,春节以来仅卖菇收入就超过7万元,而给基地打工的村民月收入也超过1000元。  相似文献   

5.
地方快讯     
绍水的蘑菇坐飞机进京本刊讯(通讯员唐建新)全州县绍水镇的蘑菇坐飞机进北京,成了当地菇农的新鲜事。2004年,全州县食用菌协会在绍水镇挂牌成立,该镇依托“党组织 协会 农户”的生产模式,种植食用菌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去年,该镇引进福州田园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格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创办了一个占地53亩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成100个高标准的种植大棚,全镇种植食用菌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去年10月中旬出菇以来,日出菇量高达1万多公斤,上海、天津、深圳等地10多家客商纷至沓来,福州田园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格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确保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一些菇农为探索蘑菇高产栽培新途径 ,在改平面菇床为立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立体菇床就是在常规方法堆集、发酵的基础上 ,对堆料方法进行立体处理。其特点是改善了菇床小气候环境 ,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出菇面积 ,从而达到增产效果。下面介绍几种菇床立体栽培方法 ,以供菇农参考。1 波形料面栽培将进房后的培养料铺成波形床面。二波谷之间的距离为66厘米 ,波峰高27厘米 ,波谷深13厘米。每平方米用培养料45公斤 ,按常规方法进行播种管理。这种波形床面可比平面菇床的出菇面积增加8 %、产量提…  相似文献   

7.
姜堰市洪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办于1987年5月,全乡10个村27户菇农首批入社,股金740元,种植面积10万平方尺。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入社菇农达500户,种植面积达80万平方尺,产量130万斤,产值300万元。许多农民因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合作社的名声越来越响。抓攻关,独怀绝招,科技兴菇合作社成立了由1名农艺师牵头,13名技术辅导员组成的攻关小组,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产量和效益。一是改革育菇方式。改变过去传统的室外大棚搭架,多层育菇的方式,代之为"稻田低棚育菇"的新育菇方式。育蘑菇1000平方尺,成本比原来降低300元,产值增加500元。二是改良品种。攻关小组在对10多个品种比较试验中,分离筛选出新蘑菇品种"洪林1号",产量比老品种提高15%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菇农增加收入30多万元。三是延长育菇时间。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他们攻克了反季节种菇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1、施蘑菇汤:将蘑菇在采收、加工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公斤料加水1.5 公斤,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成10公斤。喷蘑菇菌床30平方米。在出菇高峰时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我地广大菇农近年来采用生料多沟式露地栽培蘑菇新技术,不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增加出菇面积,菌丝吃料快,生菇早,品质好,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菇2500公斤左右,高的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为8000~10000元,扣除投资成本2000元左右,纯收入达6000~8000元。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是我区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也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掌握,但我区双孢蘑菇种植面积扩大不快,其中有个原因就是种植蘑菇的培养料中需要大量的牛粪。按照老的配方,粪、草的比例是6:4,种100平方米的蘑菇需要干的牛粪800公斤,许多菇农因无牛粪而不能大规模  相似文献   

11.
兴业县卖酒镇党州村充分利用丰富的牛粪、稻草资源,大力发展蘑菇种植,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之路。曾外出打工的陈成在2003年回家,开始种蘑菇,尝到甜头后,他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从最初的100平方米到现在的310平方米。"到出菇的时候,白花花一片,一揪就是一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食用菌协会以及镇政府的引导带动下,种菇的农户增多了,蘑菇产量提高了,来收购的老板也多了,菇价也跟着涨了起来。去年每斤只能卖1元多,今年能卖到3元多。真要感谢食用菌协会和镇政府,看准市场,找好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去年我和老伴也尝试种蘑菇,在协会的技术指导下,投入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4,(5):27
四孢蘑菇夏种比普通双孢菇难,若种植技术粗放、出菇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失败。现将四孢蘑菇夏种高产诀窍介绍如下:一、适时早种过早种植,前期低温不利夏菇菌丝生长;过迟种植,秋菇适时进料会缩短夏菇的采菇期。因此,4月下旬清理春菇菇房后,即可将夏菇培养料预湿建堆。二、培养料发酵1.培养料配方(按110平方米计)。稻草2000公斤、  相似文献   

14.
兴业县卖酒镇党州村充分利用丰富的牛粪、稻草资源,大力发展蘑菇种植,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之路。 曾外出打工的陈成在2003年回家,开始种蘑菇,尝到甜头后,他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从最初的100平方米到现在的310平方米。“到出菇的时候,白花花一片,一揪就是一两毛钱,跟捡金元宝似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水是蘑菇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鹿冈乡蘑菇大棚内县蔬菜局技术员正在为菇农讲解蘑菇栽培技术。到目前为止,江西省吉安市种植蘑菇90.6万平方米,增长64%,年产鲜菇900多万公斤,总产值5400多万元,纯利润达3200万元,单位面积的产值是水稻的16倍。一座座蘑菇棚如今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双孢蘑菇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产菇量猛增,加之产品消化渠道单一,故收购商对鲜菇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直径在2~4厘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益和菇农的生产积极性,蘑菇种植季节将临,现就如何控制蘑菇个头大小,谈谈笔者的经验体会。一、更换菌株现在广西普遍使用的蘑菇品种为“As2796”菌株,这是一个大粒型杂交种,其主要优势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个头大、产量高,但符合商  相似文献   

17.
6月是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的出菇季节,如草菇、猪肚菇、高温平菇等,又是菌种生产的旺季,涉菌生产进入高潮。但是,自去冬以来的气候十分反常,套用民间一句话就是“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让菇农直犯嘀咕:今年的蘑菇怎么管理?如何安排生产?  相似文献   

18.
要使蘑菇高产,必须适当追施肥料。许多地方的菇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有以下几种土法施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请广大菇农在实践中不妨选用。  相似文献   

19.
“现在种什么农作物都不比种蘑菇好!”柳城县古蓉仫佬族乡泗巷村菇农韦兆规说。韦兆规在自己的冬闲里种了一亩多的蘑菇,据他估计,这一亩多的蘑菇照现在的市场价,可以给他带来七千多元的纯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武昌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城区,拥有100万市民。武昌每天消费蘑菇近5万公斤,其中70%来源于武汉市新洲区。武昌人喜欢吃新洲蘑菇,得益于城乡共建。在城乡互动中,市民对郊区特产有了更深的了解。新洲区是武汉市农业大区,全区双孢蘑菇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平方米,双孢菇、白灵菇、香菇、珍稀菇齐全,年产鲜菇6.7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