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认为,现代物流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综合化的行业,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加强物流立法,才能充分发挥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率。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提出,必须合理构建物流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物流基本法、宏观调控法、物流主体法、物流客体法、物流环境法及符合物流活动特点的物流标准),建立健全适应物流业发展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流法律体系,促进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为物流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我国的物流立法必须尊重传统法学理论,切合物流行业发展特点,体现本土化特点,着重理顺现有单行法之间的层次结构与逻辑脉络。物流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应该是开放和动态的,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为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物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是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规范,必须建立起与现有物流产业规模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物流立法不仅要关注法的形式,更要关注法的内容,特别是法律制度的创新.法律制度的创新必须着眼于产业中的热点问题,如客户财产安全、客户信息保护、物流绿色环保以及立法中的本位主义等是目前物流立法必须回应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法律环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玉洁 《中国市场》2008,(10):14-15
我国物流业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流法律环境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成为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现代物流需要国家制定、实施、完善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等法律环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业现状,尤其是物流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道物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物资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等服务,对防控疫情有重要意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外慈善团体和个人捐赠了大量应急物资,我国的人道物流体系依照相关应急法律的规定迅速响应,在实施法律的同时也检验着法律的规定。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相关单行法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应急法律体系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管理。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人道物流相关的部分法律规范层级较低,缺乏专门性规定。尤其是在交通卫生检疫、行政征用和末端物流配送等环节还存在薄弱点,需要加强相关立法、严格执行交通卫生检疫制度、细化行政征用规则、采取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管,从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角度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人道物流应急法律制度,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5.
推行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物流行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规模;物流管理人员匮乏,这些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应从全国高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应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积极立法,建立绿色物流法律保证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物流行业自身分工,实现近似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经营;加强物流产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建敏 《商业时代》2011,(10):29-30
日本的物流立法采取"准统一"的立法模式,在制定综合性的物流发展政策对本国物流业进行整体指导的同时,还通过专门性法律对物流相关环节进行调整,这些专门性法律包括物流据点规划立法、运输业立法、绿色物流立法等。日本在物流领域立法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促进我国尽快完善相关物流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物流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艳 《北方经贸》2006,(11):49-50
我国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主要存在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和物流法律法规滞后、缺失等问题。只有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物流业在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完善应急物流应急预案体系和法律标准体系;统筹整合资源,实现与常态物流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使大型民营物流企业成为应急物流体系的主体;进一步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的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本文在分析了完善物流法律制度的意义和我国现有物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逐步构建统一物流法的思路与框架,强调了物流法律体系的构建应逐步实施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法制,而我国缺乏物流行业系统专门的法律,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散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其缺陷不断暴露。为保障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当务之急就要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WTO有关物流法律制度的规定从货物贸易法律制度、物流组织法律制度、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入世议定书及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对WTO相关规定的吸收、采纳,对我国现行物流法律制度在WTO体制下的不相符之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全面讨论了WTO体制对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惠阳 《中国市场》2009,(19):52-53,56
物流作为商品流通的基础,不仅把商品从生产地转移到了消费地,而且也把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到了一起。物流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作为生产者的企业的效益,而且也与每一个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物流与物流法制环境的关系看,物流活动的存在及发展状况本身是物流法制产生的基础,而法律是实现高效、安全物流的主要手段之一,物流法制环境影响着物流的效率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郝琳琳 《商业研究》2005,(12):193-196
中国加入WTO对国内各行业尤其是发展物流运输业将有深远的影响。加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融合,确立其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地位,是运输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完善物流运输法律制度,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金蕊 《中国市场》2007,(19):25-2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随着国际贸易中货物所带来的国际物流量的上升,低效率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分析WTO后过渡期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求新形势下我国现代物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物流高速增长,商用车也快速增长,两者的发展基本同步。文章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物流支持,而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汽车生产厂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服务形态初级,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有效价格体系尚未形成,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商用车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公路物流的发展,并在全球化、电子商务化、顾客定制化、柔性化、精细化等方面对汽车物流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发展公路物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商用车发展是促进公路物流的关键,公路物流与商用车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进物流体系,通过发展低碳物流来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技术创新与低碳金融服务成为新的投资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主要包括低碳政策扶持、低碳法律制度、低碳资金供给、低碳信用担保、低碳中介服务等支持体系.加强低碳物流金融支持要求我们树立低碳物流金融服务理念,构建低碳物流金融政策引导体系;完善低碳物流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加强金融信息整合与知识共享;开展低碳物流保险的金融衍生品创新,提高低碳物流竞争力;构建低碳物流动态联盟,创新低碳物流融通仓模式;发展低碳物流绿色信贷业务,积极开办清洁发展机制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流业现行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随着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呈现连续增长的态势,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物流业的作用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物流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尤其是针对目前物流运行各自为政的局面,现行政策尚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在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加强和完善。本文在对物流业现行政策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制定物流政策的相关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应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