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电子化》2006,(5):84-85
4月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刘明康主持召开银监会第44次主席会议,研究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问题,以及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的工作思路,审议并原则通过《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2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该指引充分借鉴了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经验。紧密结合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实际,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内部审计指引》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银行业内部审计建设。发挥内部审计在改善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徐龙华 《金融会计》2007,(11):61-66
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2003年以来,银监会制定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等一系列银行业监管规章制度,对于加强银行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发挥内部审计在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的增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银行监管政策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组织体制、活动领域、技术方法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带来的五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早在2005年4月,银监会就成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起草小组。今年6月27日,银监会正式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这份指引由银监会下发给各地银监局,通过各地银监局将指引转发给辖区内商业银行,要求7月1日起开始执行。然而,“指引”下发两月有余,监管机构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效果。截止8月末,这份旨在改进银行风险控制水平的指引,不但没有得到执行,很多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员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份指引。外资银行的经验表明,90%的银行坏账可以通过加强银行内部审计来规避,但是这份旨在改变银行内部审计软弱地位的指引却遭遇…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银行业改革逐步深化,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2006年4月,中国银监会颁发《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2009年4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5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  相似文献   

6.
制度管理:商业银行合规工作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制度管理与合规工作的关系 合规作为银行一项重要而又独立的内部职能,源于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起步于国内监管当局的大力推动.2006年10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引导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从公司治理的微观角度理解,合规除合乎外部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包括合乎公司内部的各类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和加强对银行及其附属机构的并表监管,防范银行集团的金融风险,2008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通过四年的运行,实施并表监管尚有一些障碍亟待破除。本文归纳总结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并表监管的意义及特点,揭示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并表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表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伟 《金融与市场》2007,(11):49-52
随着国内银行公司治理机构的不断完善,为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有效实施,2006年我国出台了《银行业内部审计指引》,针对内部控制评估和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真正发挥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入手,切实体现内部审计的效果。考虑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核心,本文从讨论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现状、影响银行业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因素着眼,就如何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规划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确保股份制改造取得实效,中国银监会今年4月18日发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以下简称《指引》),针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公司治理的目标要求以及相关监管指引.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研究》2009,(1):24-27
2006年4月1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11.
总想牵上客户的手,跟着市场走,不知不觉中客户已经行进,落伍的还是经营者;总以为金融人才济济、高瞻远瞩,到头来还是错读了客户需求;总想用完美的产品去引导,却未必赢得鲜花与拥抱,客户总是走着自己的路。客户之伟大在于他们决定着市场、引领着市场,而经营者之渺小在于总够不着人们的期望、读不懂平凡的奥秘、摸不准常态的脉搏、看不清明天的动向——尽管面对着面,近在咫尺之间。客户真捉弄人,经营者有时时来运转,有时输个很惨,命运就是这样把客户捧为上帝,让市场变得神圣。客户像个难哄的孩子,可爱又无奈。市场进入客户至上的时代,银行该怎样调整扮演的角色?把以"客户为中心"解读为"客户在心中"吧!使客户在心灵中有了至上的地位,这个经营体系才有了灵魂。吾心有客户,心力胜能力,沟通、学习、服务,无论他是前台的服务营销人员,还是远在后方的运行作业人员、设计开发人员、内控监督人员,从领导者、管理者到操作者,每个人都有同一个目标,同样的崇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钱财之事,做精了皆是神通,做细了俱为资深:银行之事,做透了皆是学问,做通了俱为艺术。当人、财相聚,故事就精彩;当风险与竞争临头,经营需同技法结伴。经营实为一种诀窍,深含着思想与枝法,这种赚钱能力并不都来自书本,它与市场贯通,在实践中提炼创新,才有不败的生命。经营充满着枝法,既是权力的表现方法,也是管理的心灵艺术,更是思想的自我飞越。  相似文献   

13.
刘春江 《银行家》2004,(12):44-45
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使得外资银行得以在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展越来越多的业务。他们的发展必然或多或少对中资银行产生影响。 笔者注意到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学者,目前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冲击是有的,但从中国加入WTO三年来的情况来看,这种冲击却并不像我们当初所预想的那么严重,相反,在这个过程中,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银行战略是银行发展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是构成商业银行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银行战略管理的机制流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中国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总体水平不高,且面临着战略转型,而战略转型构成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阶段的战略管理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提出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十大转变”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而言,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邹新  赵幼力 《金融论坛》2007,12(5):26-34
本文从美国、欧洲和日本选取10家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先进银行作为样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0家银行和我国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1998~2005年的财务指标及综合得分,得出11家银行2005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证分析,归纳出国际先进银行近8年来各主要经营指标走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际银行业的主要运行趋势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外资银行将逐步进入我国。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基本策略是通过与中资银行的合作来占领和扩大市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有业务合作、股权融合、信息交流、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交流等。合作可产生共赢局面,我们应提倡和鼓励中外资银行的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8.
Sharia principle shaping the Islamic banking model is most determinant on collection and deployment of funds with its ban on interest. This study aims to look at the results of funded activities in isolation for a healthier comparison between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deposit banks with respect to their financial stakeholders. The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as lower asset returns and lower returns for depositors of Islamic banks. These differences sustain throughout normal and crisis period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despite differences in asset structures and returns, Islamic banks retain similar returns for shareholders to position themselves close to and in competition with their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9.
中资银行应对国际商业银行全球资本运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际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全球借助资本市场扩张的理论背景与现状,分析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与并购原因,就中资银行今后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存贷利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6家上市银行2005~2009年的日均数据,经比较分析表明4家大型银行的存贷利差持续、显著高于2家股份制银行。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在于各银行之间相差不大的存款平均利率,而在于贷款平均利率。股份制银行贷款平均利率较低,源于低利率票据贴现的比重较高和公司贷款的利率较低,这两者意味着股份制银行可能在竞争中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策略来争取客户。利差收窄背景下各银行纷纷采取的以量补价策略,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商业银行应大量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但这可能需要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