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台音乐编辑不仅要具备一般的编辑业务知识,还应接受专门的音乐训练.音乐编辑的业务素质,电台音乐编辑的专业素质则是决定能否胜任音乐编辑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从电台音乐编辑角度分析其素质要求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
谭静 《魅力中国》2011,(7):262-262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王海鹰 《魅力中国》2010,(21):64-65
“声乐”不是声音而是歌声和音乐,以及与文学语言的结合,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本文就新课程音乐声乐教学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5.
李梦媛 《魅力中国》2013,(23):24-24
音乐治疗中有三大支柱,分别是音乐、心理学和医学常识,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音乐了,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在音乐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音乐治疗师了.他们决定并支配音乐治疗活动的音乐厦其使用,直接影响音乐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就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叶霞 《魅力中国》2008,(4):63-6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又增添了几分含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审美体验是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对艺术体验过程中所发生的音乐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促进音乐创作主体做出艺术创作的决定,在追求更好地实现审美体验目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创作的质量。欣赏音乐行为既适合作为目标音乐行为,也适合作为手段音乐行为,而且无论作为哪种音乐行为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有利于我们轻松的上好每一堂课.掌握好它、正确的利用它、对学生学好音乐。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音乐专业学生能否胜任未来的音乐教学工作,也是衡量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冰  李晖 《魅力中国》2012,(32):143-143
在新课程下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既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当中,循序渐进得培养他们,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1.
音乐美是丰富多彩的.同是音乐美,其形式、样态各不相同,风格、神韵各异其趣.音乐美在其发展中,形成为不同的风韵.由于音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艺术化的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人的精神品格决定了音乐美的范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汉唐盛世有着浓郁的艺术人文气息,是我国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一个高峰,很多制度在此期间确立.音乐制度与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考选制度是我国制度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历史文献的记载很少有人涉及.文章在介绍汉唐音乐机构乐官的基础上论述乐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产生以及乐人能否突破"乐官"走向仕途,从而揭示"以乐入仕"这种范式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以凸显音乐考选制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桂莲 《理论观察》2008,(1):159-160
世间万物,都可以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音乐美不是单调一色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音乐美,其形式、样态各不相同.风格、神韵各异其趣。音乐美在其发展中。形成为不同的风韵。由于音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艺术化的声音来抒发人的不同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由人的精神品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创新     
孙艺祯 《魅力中国》2011,(4):258-259
传统的音乐功能——“陶冶性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伦理为本位,决定了音乐的“陶冶功能”。音乐的感性功能还突破了传统的伦理音乐功能观。使音乐具有了突破性的解放功能。  相似文献   

15.
温楠萍 《魅力中国》2013,(28):268-268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古希腊的柏拉图说: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要让心灵爆发出火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程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在音乐期末测试中如何做到客观、有效、具有发展性,文章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构建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音乐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遵循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目标和符合大学阶段学习的操作模式等原则,以此来指导音乐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思鸶 《魅力中国》2014,(2):247-247
新的社会出现新的气象,尤其音乐教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但是,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了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学生的音乐理解与作曲家内涵不一致问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行为.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活起来了,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或者应该体现在:合作中体现民主、合作中展示自我、合作中进行创造、合作中渗透德育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