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际铁路客站是乘客跨城出行的重要场所,绿色节能是现代化智能车站所要求的方向,而车站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亟需实现绿色节能。结合深圳城际铁路客站的建设和网络部署特点,对车站进行绿色节能需求分析,以设备能耗监测、智能照明、智能导向屏、设备设施运维、风水联动五大节能功能为研究点,利用节能测算公式计算节点量和节电率;提出深圳城际铁路客站绿色节能系统架构,包括设备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中台层、业务应用层和展示层;在车站、线路中心、线网中心部署软硬件,实现数据流转、分析和存储,形成数据架构。该功能和架构构成的深圳城际铁路客站绿色节能系统以节能为目标,最终实现车站智能化,为城际铁路客站绿色节能系统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无备选站址条件下的客运站自动选址是线站协同优化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局限于车站选址的代价最小化,同时考虑连接车站间区间线路的代价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复杂山区铁路客运站自动选址模型,首先,建立综合地理信息模型,基于线站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实现单个车站选址,确定站心位置及站坪方向;其次,以公路线形优化模型的改进算法完成站—站间自动选线设计;最后,将车站选址代价与区间线路代价紧密结合起来,计算综合代价,实现站址方案的优选。以山区铁路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生成山区铁路车站方案集,并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及深惠城际铁路基本情况,梳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城际铁路2种轨道交通制式下列车折返模式,调研装备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城际铁路的情况,发现列车在车站进行折返作业一般由人工完成,存在耗时长、效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通过分析深惠城际铁路的实际需求,从车辆和设备改造、优化作业流程等角度,提出具体的CTCS2+ATO列控系统自动折返实施方案设计,方案主要是对动车组、车载设备、调度集中(CTC)、列控中心(TCC)、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等进行一定的修改,并设计一套折返作业流程。研究设计的自动折返方案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以提高列车折返作业效率,增加动车组运用周转率,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量段管站在铁路TMIS系统中仍为非联网车站,还在使用电话上报18:00数据的手段,严重制约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建议利用目前既有普通电话通信通道,使用单片机(车站专用上报设备)和车务段信息处理计算机,实现18:00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减轻统计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带动铁路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煤炭重载铁路从装车地站型、中间越行站或会让站站型,直到卸车地站型,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固定模式,车站设计日渐成熟.分析重载铁路车站设计与普通铁路车站设计方法的共性与特点,对煤炭重载铁路中间站、越行站或会让站设计以及装车站和卸车站的设计进行研究,以利于车站设计更好地满足煤炭重载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CTCS2-200C扩展的城际铁路列控车载设备构成方案。针对城际铁路列控车载设备构成和功能特点,对基于CTCS2-200C扩展的城际铁路列控车载设备构成进行分析,并对CTCS2-200C关键模块扩展单元进行重点设计。系统仿真测试表明,该方案可以满足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与普速铁路有根本性差异,我国铁路企业查定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仍然沿袭普速铁路区段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高铁站咽喉通过能力查定进行研究和建模,以全国旅客发送量最大的高速铁路车站广州南站为研究标本,对现行普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同时运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设备精准采集广州南站接发列车占用咽喉时间数据,实际查定和分析广州南站分车场分咽喉分方向的咽喉通过能力,并提出相关提高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措施,对我国高速铁路车站运输生产、站场设计和扩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货运票据电子化的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的车号识别系统与现车系统、确报系统大数据融合,实现铁路车号作业的智能化。在阐述阳泉站车号作业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阳泉站车号识别智能管理系统,探讨阳泉站车号识别智能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及效果,从更新车号排序、去除相同数据记录、匹配空标签信息和及时匹配车号信息入手,加强阳泉站车号识别智能管理系统优化,为实现铁路车站车号识别智能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建铁路车站位置选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铁路车站位置的选择是一个综合问题。分析铁路车站位置选择遵循的规律,分别论述了新建铁路各种车站,包括会让站和越行站、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以及其他类型车站位置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利于在设计中更好地确定新建车站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铁路调车场的调速系统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管理和防范措施。首先确定调速系统安全性能评价因素集,选定评价等级集,然后确立评价因素权重集,建立单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决策。以某铁路区段站为例,对其调速系统安全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车站驼峰调速系统的安全性能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港口站技术作业需求,结合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系统的重车到港计划信息,设计开发铁路港口站技术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从TDCS系统中接收重车到港计划,自动编制港内调车作业计划,绘制车站技术作业图表,以及技术作业图相关信息的电子化,为车站调度员提供图形化工作界面,从而降低站调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枢纽作为客流聚集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合理的商业经营模式将会大幅提升铁路服务品质。通过分析韩国铁路车站商业经营情况,从车站商业融资、特色售票服务、特色联程服务、车站经营开发等方面,剖析韩国铁路车站的商业经营开发及服务,提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车站商业经营、铁路车站融入城市交通系统、铁路车站商业功能与周边融为一体和站车商业经营服务一体化等启示,为我国铁路车站商业资源经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站场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需按系统的观点设计各个车站站场。通过对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站场设计类型进行分析,把两站一区间作为一个站场单元来比较选优,得出局部最优、次优站场单元类型和全线最优站场类型;同时,通过对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站场渡线设置进行分析,得出设置渡线的最优方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海安县站、海洋支线、正元港务铁路专用线、西北联络线4个方面,阐述了海安地区铁路概况,通过分析海安地区铁路存在的问题,根据海安地区的客货运量预测,对原海安地区铁路总图规划作出调整.经过方案比选,确定了海安县站客贷横列总体布局,在车站西侧新建客场,并新建相关联络线和疏解线,在分析货运系统的作业量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级二场的车站规模.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车站进出站通道压力、解决高峰时段车站购票旅客积压的瓶颈、适应城际铁路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的要求,在分析铁路客票制式的基础上,阐述采用RFID技术的铁路客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目的,从RFID客票设计、自动检票机设计、自动售票机设计、人工(窗口)售票机设计、客票数据安全系统等方面,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铁路客票及相关设备的技术性能,最后研讨取得应用效果,即快速组织旅客售检票、提高城际铁路运输市场竞争能力、加强RFID客票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实施后,在站区内将形成集城际铁路(含部分高速铁路)客运、普速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在西安站站区规划设计中,重点研究车站改扩建方案,进行站房设计、站区交通流线设计、站前广场设计和对外交通疏解等,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与衔接,对西安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实现铁路站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计算机管理铁路车站细则的研究,提出了减少站细编制工作量,实现站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并对全屏幕表格录入、查询及车站能力计算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利用建立标志数据库实现了多库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   

18.
铁路车站作业仿真是根据车站设计方案模拟不同车流状况下的运营情况,得到车站能力、列车停留时间、各种设备使用情况等的详细分析数据,为车站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数据,为车站运营提供指导思路.基于铁路运输组织学、系统工程理论、系统仿真理论和软件工程技术对铁路车站作业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仿真软件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法,以及在实际开发工作中该构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铁路自轮运转设备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研究开发了自轮运转设备施工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基准站子系统、车载移动站子系统和应用软件子系统构成,实现对铁路自轮运转设备的动态跟踪、监控、防碰撞报警等功能,以及施工计划的制订与审核、作业过程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报表自动生成等.该系统在铁路局、企业铁路和港口等实施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绿色铁路旅客站建筑设计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绿色车站站区规划策略、绿色车站建筑设计策略、室内环境、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绿色铁路旅客站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点,提出在已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础上制定针对铁路旅客站特点的专项“绿色铁路旅客站评价标准”,完善铁路旅客站规划与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