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疏港铁路的建设,对加快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促进我国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阳逻港现状、附近铁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探讨适合阳逻港铁水联运的专用线建设方案,以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不断加强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市场经营能力,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作用,在阐述乌鲁木齐铁路局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包括联运服务子系统、专线服务子系统、作业协同子系统和数据服务子系统,为铁路开展多式联运服务提供一体化的组织工具和可视化的管控平台,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内河集装箱码头铁水联运运营效率,针对评价过程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共存的问题,提出基于协方差模糊评价的效率评价方法,通过协方差判断矩阵和模糊评价法分别确定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协方差模糊评价模型。选取寸滩、武汉和肇庆?3?个典型铁水联运枢纽内河集装箱码头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铁水联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与各码头实际铁水联运效率值相符合,证明协方差模糊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评价结果可以为铁水联运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铁水联运发展,优化我国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剖析我国铁水联运发展现状,针对我国铁水联运发展因铁路与地方政府利益不协同而发展滞后的问题,重点对铁水联运供给侧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基于铁水联运生态圈各参与方利益相关关系的博弈分析,提出基于分税协同模式的铁水联运生态模式运行机制,通过国家税收制度微调,使得铁路铁水联运纳税与地方税收协同,优化我国物流体系,减轻空气污染,发挥铁路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曹妃甸港区铁路运输集疏港运量,概述曹妃甸港区铁路集疏运发展现状,针对曹妃店港区铁路集疏运存在的定位不明确、车辆不共用、模式不相兼容、主要通道交叉干扰等问题,研究提出"集疏分开、路网协同"的集疏运优化方案。在集港运输组织方面,提出采取合署办公、提高"菜单"质量、同步"天窗"作业、加强路企合作等优化策略;在疏港运输组织方面,提出采取调整运管权限、加强路地合作、加强路企合作、释放通道能力等优化策略。在"集疏分开、路网协同"取得实效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动曹妃店港集疏运港对策,为有效解决铁水联运制约因素影响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式联运数据交换中存在的数据中心化、作业协同效率不高等问题,对铁水联运、公铁联运过程中数据交换需求进行分析,阐述多式联运和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信任机制、安全机制和合约机制等方面的契合点,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包括基础层、区块链核心层、应用服务层、应用接口和业务层的总体架构方案,设计基于联盟链的网络架构方式,模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铁水联运运单流转过程,以实现共享数据的去中心化,提高多式联运作业的协同性和安全可靠性,促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铁水联运港站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布局优化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对港站货运流程进行分析,并划分港站作业区域,采用系统布置设计理论(SLP)分析各区域物流和非物流关系,针对作业区域综合关系绘制其位置相关图。在综合考虑港站货运流程对区域布局各种限制因素的基础上,调整和修正位置相关图提出2种优化的铁水联运港站作业区域布局方案,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佳港站设备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是铁水联运作业的重要场所之一,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直接影响着铁水联运的作业效率。为提高铁水联运港口作业效率,减少因方案调整产生的无效工作,在阐述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组成的基础上,使用SLP法和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进行两阶段耦合优化研究,以马鞍山郑蒲港区为例验证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的可行性,充分发掘铁路联运港口作业区影响因素,提升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域布局工作效率的优势,为铁水联运的总体布局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合信息     
徐祖远强调:积极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全面发展6月17日,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天津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尽快落实协调机制,完善铁水联运政策、标准,做好示范项目推进工作,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全面发展。目前,我国水路、  相似文献   

10.
"成立铁水联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构建铁水联运合作机制,开行铁水联运的集装箱循环班列和煤炭、矿砂直达列车,提升铁路服务社会经济的质与量。"这是日前记者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仪式上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美国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要举措的基础上,分析美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内陆运输的操作方式,提出美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方向,即多式联运承运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采用设备"共享池"形成互用合作体,继续实施将公水联运转为铁水联运的制度,内陆集装箱大型化趋势明显。借鉴美国多式联运的举措及操作方法,提出我国发展多式联运的建议:形成有利于多式联运发展的机制,优化多式联运供应链整体效能,铁路优先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  相似文献   

12.
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是枢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从规划设计存在割裂现象、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尚未完善、交通资源运营管理协同不足、旅客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空港枢纽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方面,剖析我国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施、注重发展空铁联运战略、强化空港综合客运枢纽协同运营管理、打造空港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服务和构建智能化空港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等经验启示,有助于我国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集装箱海铁联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装箱运输系统本身的内部运作、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对于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负向影响进一步制约着海铁联运的发展。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加快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集装箱运营企业的市场功能、健全海铁联运配套制度等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铁路资源配置,提高整个集疏运系统的能力。通过阐述重载煤运专线集疏运系统能力协调原则,在分析重载煤运专线集疏运系统相关理论和能力协调的基础上,以神华重载煤运专线集疏运系统为例,从集运、运输、疏运3个子系统能力方面,探讨神华重载煤运专线集疏运系统能力协调,构建重载煤运专线集疏运系统能力协调度模型,提出协调度等级划分方案,对其集疏运系统能力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找出集疏运系统能力限制因素,为优化重载铁路集疏运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提升集装箱江海联运的效率,化解既有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的缺点,在阐述既有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从设施布局、作业流程和实现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可以打破海船与江船的倒装限制,提升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效率,降低集装箱江海联运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大数据在铁水联运港中的应用,发挥大数据在行业管理与市场经营中的作用,在分析我国铁水联运港信息化发展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铁水联运港物流中转信息的数据产生过程入手,构建铁水联运港大数据整合双轴模型,对铁水联运港各个过程数据的产生、收集、分析和应用阶段进行研究,并从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角度提出铁水联运港大数据应用对策,为铁水联运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海铁联运具备运能大、运输成本低、运输安全性高和污染排放少等独特优势,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剖析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货源分布及集疏运市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港口集装箱铁路、公路OD及SP问卷调查结果,构建Logit模型,并对不同铁路费用下浮场景下公铁运输市场份额进行敏感性分析,进而量化研究集装箱海铁联运可能的增量空间,最后提出集装箱海铁联运公转铁增量对“双碳”目标的货币贡献量。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18日,一列满载"成都造"货物的9593次直达班列缓缓驶离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路直奔成都集装箱中心站。这是泸州港至成都集装箱中心站铁水联运首趟直达班列的正式开行,意味着成都集装箱中心站从此"牵手"被誉为"四川第一港"的泸州港,标志着四川铁水联运大通道正式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9.
《交通财会》2011,(7):16-16
<正>6月24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和铁道部运输局召集各大型港口集团公司、航运企业和各相关铁路局、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及科研院所等在京召开座谈会,就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多式联运要求经营者以现代物流概念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运作,用最简便的手续和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合理的运输费用,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与发达国家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状况相比,我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目前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总体上缺乏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需求之间的协调;缺乏面向综合效率和综合效益的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缺乏面向综合效率和综合效益的协调管理;缺乏高科技的手段。所谓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协调就是以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整体效能(即系统的综合效率与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