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兰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21-222
苏童的祖辈由扬中移居到古城苏州谋生,祖辈们的移民意识深深地渗进了苏童的血液和思维之中,使他无法摆脱对虚幻“故乡”的眷恋和描绘。苏童对先人的传说与故事似乎是情有独钟,从表面上看,他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不经意地向人们讲述着祖辈、父辈们的经历。但是,当他在记忆与梦幻之中重现先人的足迹时,自己紧跟着掉进了逃亡的陷阱。苏童的叙述总伴随着一种逃亡意识,一种被追逐感,如同一个梦者。试图从小说人物命运的角度探寻苏童小说中人物的逃亡情结。  相似文献   

2.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辉  韩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01-202
卡波提创作的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novel)《冷血》是奠定新新闻主义(new joumalism)文学流派基础的经典之作。《冷血》使卡波提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作家。卡波提在《冷血》中运用了新闻性与文学性巧妙结合的新新闻主义创作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卡波提把新闻报道和虚构小说的写作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卡波提创作的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 novel)<冷血>是奠定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文学流派基础的经典之作.<冷血>使卡波提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作家.卡波提在<冷血>中运用了新闻性与文学性巧妙结合的新新闻主义创作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卡波提把新闻报道和虚构小说的写作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的英文为DOCUMENTARYFILM,汉语译为纪录影片或纪录电影。它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影电视作品。“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①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一、采访的概念“采访”的英文是“interview”,但是在中文中却并没有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认为“采访”一词应该把它分开说,那就是“采”和“访”。“采”是“采集”,  相似文献   

6.
陶短房 《商周刊》2012,(15):115-115
正在国内许多电视台热播的抗战历史题材电视剧《血战长空》以中国空军浴血抗战为主题,在特效、道具、服装等方面投入巨大,制片方一再表示“忠实历史”、“还原场景”,是“最逼真的抗战题材影视片”。  相似文献   

7.
“中国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今天中国人的“中国认同”正在面临各种外部挑战和内部解构,“中国认同”建设必要且迫在眉睫。民族社会学视角下,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认同”建设的两种基本路径均不符合实现社会横向维度族类整合的本质性质和基本原则。珍惜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传统和悠久的历史过程本身,普及对“中国历史”的集体历史记忆,提升“这是我们的历史”的历史意识,奠定对“中国历史”的历史认同的坚实基础,才是“中国认同”建设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闽西计口授田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事变”及其所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对于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不少带有革命性、进步性和民主倾向的措施,至今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给以客观的历史评价,看法却不尽一致。本文试就十九路军在闽西实行的“计口授田”问题作些肤浅剖析。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赵树理“问题小说”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又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他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和掌握政治权力的人物身上,他们享有一定的话语权,他又往往事先赋予正面人物一定的话语权。这在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问题小说”中尤为明显。然而,现实矛盾与想象世界并不总是和谐统一的,在想象的世界里去解决现实问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刘青梅 《城市建设》2010,(3):425-425
本文通过对这样一个特殊汉族群体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在历史时空变幻中,特别是屯堡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屯堡人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经历了怎样的传递和调整过程以及屯堡人如何利用历史记忆资源获取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彭晓芸 《商周刊》2012,(1):80-81
由于此前那些狂热的崇拜已然把韩寒从风中拽走,一厢情愿地以加速度对这个少年施以“大多数暴力”,硬生生地把一个贪玩的青年推上了神坛。  相似文献   

12.
潘军2001前后年创作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回忆性小说采用了冷静、含蓄以及反讽的风格和语调来叙述“文革”前后的生活.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在《独自与手势》中,作者致力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灵苦难。小说本身的容量相当大:生活背景相当广阔;作者通过主人公“我”所表达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也显得相当真切。作者以此种风格与题材来作为自己由先锋向现实主义的转型是颇具个性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这样一个特殊汉族群体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在历史时空变幻中,特别是屯堡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屯堡人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经历了怎样的传递和调整过程以及屯堡人如何利用历史记忆资源获取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14.
《商周刊》2011,(21):14-16
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就在10月9日这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对19世纪的描述。而20世纪初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那场革命及革命后至今的一百年,更何尝不“锐于千载”?我们该如何打量辛亥革命这“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征途中,这场打晌亚洲民主第一枪的伟大革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一不同于以往王朝更迭的社会巨变之下,蕴藏着怎样的时代逻辑、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得失,又凝聚着怎样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5.
孟祥昇 《经济》2004,(10):24-4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思历史即是认识当代,而我们向例称之为“当代史”的,又是怎样一部历史呢?  相似文献   

16.
最近给学生上《宏观经济学》,把他们分了组,每个小组负责做一个宏观方面的题材研究,然后到课堂上进行演讲。其中一个小组分到了“通货膨胀”的题目,在演讲时有一段是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的通货膨胀,讲到唐肃宗铸造“乾元重宝”的时候,我忽然注意到这是一段十分重要的史实,因为它有力地证伪了“劣币驱逐良币”这条所谓的经济学定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文革的体验与自由的探索使得王小波一直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的独特价值不仅来自于他不拘一格的话语方式,而且来自于他站在主流话语圈外对社会现实和主流意识形态所采取的民间批判立场。王小渡认为小说是一种注重虚构和想象力的艺术,所以小说的形式应该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选择了对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借鉴。为了自由的书写自由,王小波对后现代的元小说模式、平面化、零散化叙述大胆借鉴,但是又立足于时历史经验和现实生存的思考,从而使得王小波的小说在后现代的艺术探索中积极超越,为已经走向没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在他的湘西题材小说里尤其显得突出。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湘西澄彻的自然境地中、在没有被现代生活所玷污的心灵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他以美、善为主体的审美选择来创作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并以之来构建理想人生。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往往能够再现生命所带来的美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又不断地对哲学与审美进行超越。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语境下乡村题材小说形成一系列的文体特征。同时,城市化语境下乡村题材小说形成的文体特征又存在诸多问题。乡村题材小说作家要有超越所处时代的胆识和勇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文化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乡村题材小说。  相似文献   

20.
时下,走在都市的大街上,人们可看到一个个亭子式的“小屋”,临街一面屋门洞开,里面摆满了或者书报杂志或者糖果糕点之类,有时“小屋”单个独立,有的地方则成排并列,招揽着大批的顾客,这便是是当今都市特有的经济风景:街头售货亭。有人把它比喻为商海中的“轻型快艇”。这种街头售货亭起步80年代末期,最先出现于一些人口密集的车站码头,经营内容多限于图书小吃之类。到了90年代。售货亭被商家普遍看好而被广泛应用,经营内容也丰富起来,在都市街头.这种小巧玲拢的售货亭已达到星罗棋布的程度。一位花数千元用铁皮制造“小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