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企业通过主副品牌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而产品伤害危机频发的今天,使企业享受主副品牌战略优势的同时,风险也急剧加大。本研究引入信息加工及情感迁移理论,运用准实验室法探究受害型、过失型、蓄意型副品牌伤害危机对主品牌的溢出影响:受害型副品牌伤害危机激发的消费者负面情感强度最低,主品牌评价变动最小;过失型、蓄意型副品牌伤害危机引发的负面情感强度以及主品牌评价变动没有显著性差异;副品牌伤害危机引发的消费者负面情感强度越高,消费者对主品牌评价负向变动越大。  相似文献   

2.
在危机管理中,律师的意见仅仅站在法律的角度。而危机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护品牌保护产品,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律师往往从局部的利益得出要起诉竞争对手的结论,有很多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看起来保护了公司,其实是保护了公司的局部利益,而帮了竞争对手的大忙。  相似文献   

3.
在危机管理中,律师的意见仅仅站在法律的角度。而危机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护品牌保护产品,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律师往往从局部的利益得出要起诉竞争对手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看起来保护了公司,其实是保护了公司的局部利益,而帮了竞争对手的大忙。  相似文献   

4.
责任不清的产品伤害危机中,原有良好品牌声誉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削弱危机的负面影响。基于反说服过程模型和归因理论,作用机制包括三方面:信息接受过程,增加了消费者对信息可靠性的质疑;信息评估过程,影响消费者对原因属性认知倾向于无责性、非故意性和偶然性;信息影响过程,通过抑制负面信息的外溢效应,保护企业内部其他类产品安全性不受质疑。最终,在耐用和非耐用两类产品的情景模拟实验中检验证实:原有良好品牌声誉通过降低信息可靠性、责任归因、稳定性归因和抑制危机负面溢出效应发挥了保护作用,而意图性归因未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品牌危机预警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品牌建设取得卓越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品牌危机的威胁,本文试图通过品牌危机预警管理,使中国企业可尽量避免品牌危机的伤害。本文首先提出了品牌危机预警管理模型、品牌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度矩阵、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品牌危机安全状况诊断,将品牌安全状况分为安全、低度危机、严重危机,并做出品牌危机综合评价报告,以达到预警的目的;最后根据品牌危机综合评价报告,品牌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和执行品牌危机校正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依据2004—2010年汽车制造企业品牌危机事件,对引发汽车制造企业品牌危机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构建了汽车制造企业品牌危机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将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找出引发汽车制造企业品牌危机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希望通过不同主体、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正确的措施达到防范和处理汽车制造企业品牌危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浅析品牌危机的成因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对品牌与危机管理理论的阐述入手,论述了品牌危机的成因与类型,希望人们能对品牌危机管理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基于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的商业思维,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被重塑。本文通过对企业跨界合作的背景和动因分析,对消费者联合评价和影响联合评价的因素的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消费者情感迁移理论、顾客价值理论等理论,构建了跨界合作的主效应及溢出效应两个研究模型,通过选择2个行业品牌:服装行业(H&M)和手机行业(Apple)实行虚拟联合,经过考察问卷、情景模拟实验,研究品牌资产、品牌匹配度、消费者创新度、品牌联合评价在主效应及溢出效应这2个模型之中的互相联系,进而为公司制定并实施品牌跨界合作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汪臻真  褚建勋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98-101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是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目前国外学界关注的热点.这一理论根据归因论建构其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中的关键命题进行检验,对于不同的危机情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反应策略选择建议.其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都极富启发性,对危机传播的研究传统形成了突破.本文对这一理论的建构,实证检验及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其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品牌危机在给品牌带来伤害的同时,也有可能给企业品牌建设带来一些机遇:一是利用品牌危机管理的教训与经验来强化品牌抵抗危机的能力;二是利用品牌危机管理的教训与经验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寻求产品的改进与新产品研发的契机;四是借品牌危机来树立品牌负责任的正面形象,提升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融合的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远远超过了贸易溢出效应,成为危机在各国间传导的最为快速和复杂的渠道。危机爆发后,迅速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共同贷款者和银行间的相互关联,把危机传导至世界各国,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应逐步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合作,有效防范债务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促进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震对旅游上下游产业链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这其中对中国旅行社的影响十分重大,这一次旅游危机使得日本游处于基本停滞状态.而这次旅游危机对中国旅行社的形象也是一次重大考验.如何处理国内近期赴日游客选择退团或改签的状况,以及如何办理退团并协调退款事宜,对国内旅行社是一次品牌危机.文章从日本大地震对旅游业的影响入手,对中国旅行社品牌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为中国旅行社的品牌危机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危机频频爆发,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货币危机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主要对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和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进行综述。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应对研究前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产品伤害危机频频发生,致使产品伤害危机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产品伤害危机的概念与分类、责任归因、对相关变量的影响和应对方式四个方面对主要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机会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和社交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个人品牌越来越受到实践界的关注,而关于个人品牌的理论研究却十分零散,学界对个人品牌内涵与机制的理解也不一致,不仅缺乏统一的个人品牌定义,也未能形成对个人品牌机制的共识,亟需系统评述个人品牌相关文献。本文从价值传递过程出发探讨了个人品牌的概念、塑造与结果。文章梳理了个人品牌的“生产者”(个体)、“产品”(形象)和“消费者”(受众),并通过个体和受众的细分提出自我品牌与人物品牌;从个人品牌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共创的角度,梳理了自我品牌和人物品牌的塑造框架,并介绍了个人品牌塑造研究的相关理论;根据个人品牌类别和对象对个人品牌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有效区分,并从个体、形象和受众三个维度总结了个人品牌资产的要素;最后从新方法、新情境、新视角和溢出效应四个方面对个人品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助于品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于不同群体塑造个人品牌的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的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至今已二十个年头了,“标王”花费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广告费用,却没给他们带来所期盼的利润。“标王”的没落说明中国企业面临着品牌危机。消除品牌危机主要是必须对品牌进行战略维护,通过对企业品牌的维护,提高企业的内在素质,增强产品的美誉度以及消费者对对企业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继而提出道德危机成本理论,从产品、价格、促销和公共关系等方面探讨了道德危机成本与汽车企业营销策略的关系,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品牌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面临巨大的媒体与公众的舆论压力,稍有不慎将会使品牌资产受到巨大伤害,甚至使品牌面临退出市场。因此,采取正视品牌危机事件的态度,果断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是企业唯一正确的选择。同时,企业应注意捕捉和利用品牌危机事件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恢复和提升品牌资产的机会。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品牌危机处理的品牌利益关系人理论,探讨品牌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企业间的品牌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面对品牌危机的可能性也大大加强。文章主要以此前热门的"王老吉"品牌事件作为载体,通过对于"王老吉"事件的缘由进行详细描述,来分析此次"王老吉"品牌危机的成因。并在此前提下,提出几个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最后,通过对于"王老吉"品牌危机事件的总结,对此进行一定延伸,提出一些适用性更加广泛的应对品牌危机的方法,以此来给其他企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饭店业的品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成为企业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的利器。品牌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饭店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未来饭店业的竞争将由产品竞争升级为品牌竞争。文章从品牌的基本概念出发,概括了我国饭店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必要性,着重对品牌定位、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标识的设计以及品牌的推广和维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