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译者的移情是指译者通过对作者和作品的阅读、理解、研究从而建立的一种熟悉、亲密、和谐的关系,进而能够忠实完整地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风格特色传达到译作中。从移情的角度探讨杨必所译《名利场》,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去领略该译文。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移情,证实移情是产生优秀译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结合的产物,借助这一理论可以探讨译者性别对译本的影响。本文从性别与翻译视角出发,以《钟形罩》两译本为例,对比分析男女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作品时,对原文中女性主义意识的不同理解以及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舒  李想 《品牌》2014,(12):107-107
与中文相比,日语的句子通常比较长,翻译难度也相对较大。由于长句的构造比较复杂,所以用一种翻译方法难以贯彻始终,这就需要综合多种翻译技巧。除了高水平的驾驭语言的能力,翻译要求译者要具有逻辑思维和逻辑概括能力。要做到忠实于原文,避免添加译者自己的见解、观点,不随意添加或增减内容。在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透过字面意思斟酌原作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这样译出来的作品才能更贴近原文,与原作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再现原著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翻译中的主体问性研究开始登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担负着多重身份,他们对原作的翻译既是“创造性叛逆”,又是一种“误读”,“创造性叛逆”往往寓于误读之中,并以误译的形式出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也蕴含了主体间性特征,并且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叛逆”是以主体间的互动与制约为基础而呈现的。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既是一种主体性事实,也是一种主体间性事实。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1)
文章对奈达、纽马克和诺德三位著名翻译理论家的翻译理论中关于翻译腔的部分进行了梳理以及对比,并给出了几点应对翻译腔的策略。作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务必保留原作的异国腔调;二是尽量避免影响译文读者阅读兴趣的洋腔洋调。就是在保持洋味的同时避免洋调。所谓洋腔洋调也就是"翻译腔"。"翻译腔"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翻译界无法彻底攻克的难题,包括很多经验丰富的翻译大家在内,细看他们翻译的作品,都会发现或多或少的"翻译腔"存在。  相似文献   

6.
和兰花 《商》2013,(2):229-229
文化翻译即是翻译中要把不同的文化意识译出来,分析译作和原作之间产生的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翻译的时候,除了词汇文法要非常了解之外,对当地的文化也要必须很清楚才可以。本文指出了翻译工作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一种文化翻译,要多读书,尤其要读外语作品,深入了解,心领神会,细心琢磨,表达贴切,培养译者个人素质,注重细节,学习国外的风俗习惯与文化,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7.
林纾是我国晚清时期的翻译奇才,他的翻译作品典雅流畅,风行一时,因而他的翻译思想、翻译动机、接受环境、对原作的"误译"和"不忠"等都被深入研究和评价。他也因为对原作的"误译"和"不忠"而饱受争议。从翻译学文化操控派代表人物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视角来看,林纾的"误译"和"不忠"往往是他刻意选择的结果,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改写,是他在当时社会文化的操控下,对原作做出的赋予其二次生命的调整,即是林纾在中国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观等因素影响下对西方文学所进行的改写。  相似文献   

8.
《商》2015,(9)
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诗歌语言及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抗译性。面对这种翻译之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通过意象变换、词汇变通等,能够更好地展现原作风貌。  相似文献   

9.
吴望新 《现代商业》2012,(3):285-286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意义是巨大的,正如埃斯卡皮所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二次生命。"诚然,翻译并不如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机械性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文学翻译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翻译工作中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及创造性叛逆的限制性等三方面的探讨,力图把握文学翻译的规律与特点,并藉此作为指导文学翻译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学翻译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一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文艺性作品和文艺性作品,其标题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仔细推敲来寻求最佳译法。  相似文献   

11.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译者在译文中要传达原散文作品风格的神韵,应该全面把握原作的风格,并在文化层次对原语和目的语的风格上作对比研究,进而确定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王长兴 《消费导刊》2009,(23):161-161
汉英翻译是以英语读者为受众的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在汉英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忠于原作,更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认同,把我国的政策、文化正确的表达出来,达到对外宣传、提高我国国家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翻译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学者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和选择,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文章从多个维度对一些成功的字幕翻译文本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9,(10)
吉迪恩·图里作为描述翻译学的代表人物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处女作,被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三类翻译规范分别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人,分析在这三类翻译规范下译者为迎合不同时期的市场化需求采取了何种翻译手段,并探究翻译规范对翻译文本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1)
网络语言正越来越多影响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变成了我们的流行话。本文主要介绍把语用学理论运用在翻译网络语言中,像常用的语境分析、关联理论与言外之力理论如何在翻译中使用,通过具体的例子阐释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更好地证明理论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实践中使用语用学理论可以使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帮助译者提高译文质量,从而促进作者、译者与读者三者之间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6.
解释学认为,林纾误译是由译者理解的历史性引起的.林纾的理解和他前理解构成了解释循环,林纾的创造是受到目的语文化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等前理解影响,使得林纾的翻译会有意无意地误译原作。理解的有限性同时也让林纾视域与目的语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等产生距离,因此林纾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张昆群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75-275,277
在对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规范探讨中,译者的儿童文学观常被忽视。本文以周氏兄弟在“五四”前后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周氏兄弟不同的儿童文学观,指出译者的儿童文学观是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1)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与目的;2)译者对译介作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也应该是一门艺术.翻译好比画家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状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同样地,译者也总是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运用翻译技巧,在另一种语言中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们要善于总结翻译实践中出现的翻译技巧,并在翻译作品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许丹 《商场现代化》2012,(17):110-111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忠实于原作并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译者在重视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一些"不太起眼的小事"。本文将从原作口吻、代词指代及标点符号这些小事入手,通过一些例句分析来证明这些"小事情"在翻译中所起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7)
文学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有其独特之处。翻译是艺术,是美化之艺术。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完全忠实于原文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文学翻译运用其独有的创造性,完成了对原著的替代。文学翻译实践中所产生的"不可译性"、不确定性等,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本质,便是其独有的创造性。这样,就要求译者本身具有更高的翻译能力,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