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实施近两年来,其效果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配售制度的变迁和询价制度的本质进行了剖析,然后利用事件研究法以近两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询价制度并没有降低我国的IPO折价率,相反还有所增加。本文就此做了相关解释,并对询价制度的修补机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票市场全流通IPO的制度安排存在不足,有损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基于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所呈现的突出地位、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历史以及全流通IPO对国有股的制度安排现实,应该通过在IPO进程开始前科学评估国有资本的内在价值,促进IPO定价机制的科学、合理,将已全流通IPO而未获得上市流通权的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等措施,维护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均值回归与投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均值回归性质对基金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封闭式基金价格与净值的协整分析,以及折价率均值回归检验,证实了我国封闭式基金价格与净值的变动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一步,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不具有均值回归性质,而呈现明显的持续性特征。上述结果表明试图利用折价率指标进行套利的活动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确切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IPO抑价问题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PO抑价率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本文对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成因,并针对其中造成IPO严重抑价的因素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为IPO发行定价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股票发行审核制度不断优化的同时,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堰塞湖"和"三高",以及长期存在的上市后业绩变脸(IPO效应)等诸多问题被广为诟病.本文基于1997—2018年A股市场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发行审核制度变迁是否意味着筛选机制的优化.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较为明显IPO效应;资本市场处罚数量及金额越多代表惩罚制度越完善,企业业绩增长越多,IPO效应越低,诉讼数量越多,企业业绩增长越多,IPO效应越低.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审核效率和审核透明度的提高以及退市制度的完善,成功阻止了企业上市之后业绩的下降,使得IPO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2006-2011年期间的企业IPO申请为样本,研究承销商声誉是否更有助于企业得到IPO机会,发现承销商声誉对公司的IPO机会存在显著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申请IPO的公司越可能通过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简称发审委)审核。即在中国实行核准制的保荐制制度下,承销商声誉对IPO机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一家公司首次向公众出售股份。IPO审计是一种综合性强,工作量大,内容复杂的审计。本文通过对过往国内问题案例(主要是创业板案例)、境外问题案例的分析,发现境内外IPO审计上着重点的不同。本文希望发现国内外IPO审计的差异,思考新一轮的IPO改革是不是让我国IPO审计制度得到健全,与国际接轨趋同。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构利益的中国股市IPO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1332家所有IPO新股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机.传制益与IPO的抑价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交易量放大的“佣金理论”在中国设票市场得到完全体现,承销商通过IP0友行中的法人配售机制输送利益给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的现象是存在的,同时还存在承销商通过IPO抑价为其发行人创造未来再融资的条件和便利的现象;但保荐人制度下IPO抑价并不高,说明避免法律责任理论在中国股市尚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公司的代理成本,都会在公司IPO抑价中得到反映。本文以1999年至2004年IPO的84家金字塔控股结构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金字塔型控股结构对民营企业IPO抑价的影响。本文发现,金字塔广度和金字塔层级会影响到IPO抑价的程度,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在金字塔民营企业IPO的过程中发挥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声誉的发行中介是否会对IPO抑价产生不同影响,在国内还缺乏经验证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单独考虑承销商声誉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关系时,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表现出与IPO抑价率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将承销商声誉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综合考虑时,研究发现,发行中介联合声誉与IPO抑价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发行中介声誉假说"在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产生作用,所以,促进我国发行中介构建优良声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抑价进行研究,分析美元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现阶段有美元私募基金背景的上市企业抑价率更高,但长期抑价水平呈递减趋势。对相关原因分析后发现:尽管在短期内,我国市场中的美元私募基金未能发挥缓解抑价水平的作用,且“非理性”投资者过激反应效果明显;但随着市场参与方经验的积累,美元私募基金正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一个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以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作为样本,选取IPO公司的价值评估信息以及衡量公司价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指标作为变量建立模型,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中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现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9—2010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281家创业企业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实证分析高管合法性对创业企业IPO抑价的影响。通过对构建高管合法性的操作化指标进行稳健回归分析,本文发现,高管合法性与创业企业IPO抑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IPO过程中,高管合法性能够作为传递创业企业价值的可靠信号,提高外部投资者对创业企业的信任程度,进而有效降低创业企业的IPO抑价水平。  相似文献   

16.
IPO首日超额收益:基于抑价和溢价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两个角度时IPO首日超额收益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为我国IPO首日超额收益提供了新的解释.基于信息不对称,一级市场抑价解释认为IPO首日超额收益是发行抑价的结果,是对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或者提供私有信息的补偿;在对称信息下,抑价是股权选择的一种均衡机制,也是发行人和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影响结果;基于行为金融,二级市场溢价解释认为噪声交易者的存在使IPO上市首目交易价格偏离了内在价值,产生了二级市场溢价.  相似文献   

17.
对独立审计质量的评判,可以采用一种新的审计质量衡量方法,即根据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变化程度来衡量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通过分析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变化的趋势,可以直接检验外部审计质量对IPO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表明,由"十大"和"非十大"审计的IPO公司的经营业绩(股权收益率)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核准制与审批制下IPO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显著性变化,而分别由"四大"合资所和本土大所审计的两组研究样本的经营业绩变化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