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诚  戴蒽  祁翔 《现代商业》2012,(33):74-76
本文利用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商品进出口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来,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污染有正向作用,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对环境污染呈现负向作用。短期上,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污染最为显著,初级产品进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造成的环境污染短期内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快速增加并不伴随着我国贸易条件而改善。其中,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是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根据SITC的分类标准,将工业制成品分为纺织服装类、化学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类、金属冶炼类产品。通过计算产品的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析各类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对中国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使用脉冲分析,对其进行方差分解。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以及在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结论显示,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必须优化其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长期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初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存在替代效应,与初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存在补充效应。短期内初级产品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制成品进口存在正面时滞效应,对进出口商品结构则存在负面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资本存量与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与价格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累积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资本存量的比例与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实际汇率变动与三种贸易条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贸易条件日趋恶化,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优化出口结构,以减少初级产品廉价出口。我国自1981年第一次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超过初级产品出口额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出  相似文献   

6.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是造成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7.
进口贸易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80-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初级产品进口则有抑制作用;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更多是由工业制成品进口带动的。据此,提出了对于我国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进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1982-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VAR模型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相互替代效应,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相互补充效应;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各变量与对外直接投资均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但共同构成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短期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80-2006年的数据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协整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合理流入会使之进一步恶化,汇率变动能够改善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却使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山东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否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技术效应的外溢值得商榷。本文借助Feder模型,建立了非出口部门与包括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在内的出口部门的四部门模型,对山东省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初级产品出口部门产出对非出口部门产出产生一定外溢效应,工业制成品出口缺乏相对优势、竞争力较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缺乏核心技术与高端技术。  相似文献   

11.
John Levi 《Intereconomics》1983,18(3):120-124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century was characterised by various kinds of cycles. This article focusses on cyclical changes in the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between primary products and manufactured good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s with those of previous cycles the author seeks to shed some light on expectations about the next few years.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浙江省入世前后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贸易条件的变动受入世的影响较大.其进出口产品、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及制成品要素贸易条件在入世后均相对趋向不利的变动;收入贸易条件则以入世为界趋于改善;经过调整计算的价格贸易条件也显示出入世后的贸易利益变动不利于浙江省.文章最后重点分析了入世后影响浙江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其贸易条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环境成本转移的概念出发,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进而分析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在我国占主要优势,且出口增长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进口贸易中,化学工业、采矿业、塑料、橡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净进口向国外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则向我国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外部发展环境,更是成为新常态下外贸提质增效的战略支撑。笔者基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数据分析,揭示三大态势:一是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双增长,但制成品出口中沿线国家所占份额趋于稳定,而初级产品出口中沿线国家占比不断上升;二是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明显;三是对东盟出口中间品与进口最终消费品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三大态势缘自"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东亚分工体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入手分析超额外汇储备的来源,认为中国超额外汇储备规模与FDI和加工贸易净出口有正相关关系。以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对FDI、货物贸易净出口、一般贸易净出口、加工贸易净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值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VECM检验,结果显示FDI对来料加工净出口和进料加工净出口、来料加工净出口和进料加工净出口对外汇储备增加值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来料加工净出口或进料加工净出口、外汇储备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在1987~2006年期间,中国与东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中国与东盟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稳定、资源型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大的波动对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Conventional two-country RBC models interpret countercyclical net exports as reflecting primarily the dynamics of capital. I show that, quantitatively, theoretical economies rely on counterfactual terms of trade effects: trade fluctuations, on the contrary, are driven by consumption smoothing, thus generating procyclical net trade in goods. I then consider a class of preferences that embeds home production in a reduced form: consumption volatility increases so that countercyclical net exports reflect primarily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mports, as in the data. The majo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ory and data concerns the vari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in terms of intermediate goods trade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killed–to–unskilled labour wage bill ratio in 14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f the Czech Republic, Hungary and Poland. Both intermediate goods exports and imports of the CEEC exhibit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age bill ratio. Since 1993, intermediate goods trade with the EU alone has accounted for a considerable reduction of the predicted annual change in the skilled–to–unskilled wage bill ratio in the three CEEC.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标准化与价格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贸易条件是衡量贸易利益变动的重要指标,标准作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之一,必将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1990-2007年我国的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中,标准是改善价格贸易条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