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冷41块、冷42块是冷家油田稠油生产的主力区块,油藏属于深层块状边底水特稠油油藏,边底水活跃,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边底水的侵入始终伴随着油藏开发的全过程,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油井水淹现象进一步加剧,区块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边底水侵入成为影响区块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是1993年投入开发的边底水常规稠油油藏,是辽河油田公司实践"二次开发"新理念的试验区块之一。在开发过程中部分井受油藏油水黏度比较大、边底水活跃及蒸汽吞吐开发影响,致使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螺杆泵采油技术具有耐稠、抗砂卡、节能、便于管理及维修的特点,生产过程排液稳定,可以保护油层、降低含水,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锦45块边底水水活跃,吞吐开发时采注比高,区块水淹严重,油井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区块地层压力回升,既影响了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又制约了后期转换开发方式。对区块开展水侵规律研究,有助于对剩余油更精确刻画,从而为转换开发方式提供更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以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实际生产中的注汽和采油等开发数据为依托,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一套系统划分稠油油藏类型的标准,并总结分析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周期生产时间、油汽比、产油量及含水率等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边底水能量和原油粘度是影响稠油油藏开发的两个重要因素。边底水能量大,原油粘度低,油藏周期生产时间长,产油量高,油汽比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辽河油田利用水平井技术,重新开发长期处于濒临停产的低速低效油田—新海27块的二次开发试验及推广应用过程。该区块属于层边底水构造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通过采取水平井高效注汽、合理的机泵配套举升工艺技术、电热杆加热降黏、水平井堵水和酸化解堵等方式,以及控制生产压差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底水锥进和产层出砂,降低了区块的综合含水,提高了油田采油速度,改善了开发效果,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塔河9区底水砂岩油藏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受底水锥进和边水影响,边部油井水淹严重,通过数值模拟、产剖和剩余油测试资料以及物模试验认识了剩余油分布,分析了底水砂岩水平井边部提液可提高水平段动用和扩大波及体积的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提液实践,取得明显效果,共计实施边部水平井提液7口,日增能力50吨。  相似文献   

7.
针对桩西油田桩斜139块稠油油藏底水锥进快、注汽压力高、措施单井投入大的开发现状,剖析问题根源,结合潜力认识,创新低成本工艺,从新工艺不动管柱提质增效和主导措施治理低产低效井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微生物复合吞吐采油、微观油水调控冷采降粘、氮气泡沫压水锥冷采、稠油层内堵水、充填防砂闭式管柱注汽、DC、DCS等技术措施试验,相应措施实施后,单井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锦45块是典型的Ⅱ类稠油油藏,单层厚度薄、隔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同时存在活跃的边底水。2008年在该块实施了Ⅱ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已经高效运行6年时间。期间,针对油藏基础条件差所带来的如井网不能满足提液要求、纵向层间受效差异大、平面波及不均等开发矛盾,形成井网重组、强采、分采、压裂引效、闪蒸控制以及调驱等综合配套调控技术,保证了试验高效运行,相对转驱前,单井日产油提高3.5倍,年产量提高9倍,关键指标达到甚至超过Ⅰ类油藏蒸汽驱水平,为稠油转蒸汽驱开发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强化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营541断块厚底水油藏的剩余油富集规律,实施差异开发,确定最佳开发方式,从而提高特高含水期厚层底水油藏采收率。首先深化动态分析,利用数值模拟,量化剩余油分布,考虑储量规模和经济开采价值,实施差异开发。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不同含水级别的液量优化,以抑制底水锥进,确定最佳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蓓 《化工管理》2015,(2):68-70
水平井技术在国内油田开发生产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由于水平井生产井段长、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驱替速度均匀等优点,在非常规油气藏的开采上有着直井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旨在对水平井在稠油油藏,薄层油藏,低渗透油藏以及边底水油藏的生产效果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为水平井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化工管理》2014,(33):157
本文通过对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常用含水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了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分析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对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轮次高,周期注汽量未能很好地体现区块动用程度、边底水侵入速度、储层物性等的动态变化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开展多轮次吞吐后原油在油藏条件下的渗流机理研究,将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和室内物理模拟结果相结合,根据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的生产特点,开展多轮次吞吐的储层需热量优化,得到了该类油藏不同轮次的最佳注汽参数,很好地利用了边底水的能量,在降低注汽成本情况下,油汽比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黄沙坨裂缝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经过13年的开发后,受底水暴性水淹影响,油井水淹严重,油田处于低速、低效开采状态,开发形势异常严峻.针对这一问题,优选小12-13井组作为试验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井组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日增油9t,含水降低4.4%,阶段净增油1155t.氮气泡沫驱试验的成功开展对同类裂缝型油藏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边底水薄层稠油油藏的进一步热采吞吐开发,区块由初期的高效蒸汽吞吐开发进入到了第8轮次的低油汽比开发,区块开发效益逐年变差。目前边底水稠油区块面临着油汽比低、含水上升快,周期短、套损井增多等问题。近两年研发了稠油活性高分子降粘剂,形成了低成本化学吞吐技术,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化学吞吐技术原理是高分子降粘剂通过相似相容嵌入沥青质的层间结构,引起稠油内部的各向异性,使水分子进入稠油内部,保持水包油状态,保证稠油的流动性。且该技术具有成本较低、节约能源、安全、环保、施工周期短以及无需动管柱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心 《化工管理》2013,(8):27-27
齐40块莲花油层属于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应用蒸汽吞吐技术开发,现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中后期。针对该油藏特点,我们运用侧钻水平井技术对潜力油层进行挖潜。该油藏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稠油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底水油藏普遍存在于我国,且我国的砂岩底水油藏储量比较丰富,我国的很多油田包括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华北油田等已探明有丰富的底水油藏。底水油藏开发技术比较困难,主要在于怎样防止底水锥进造成的水淹现象。为了提高和改进底水锥进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以华北油田为例,对其底水油藏的地质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并采用一定分析方法分析底水油藏锥进的影响因素,以及锥进的类型,在此基础上,给出改进底水锥进油藏开发效果的常规方法,并具体说明人工隔层堵水采油技术对底水锥进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绥靖油田杨19区块延9油藏东部具有埋藏浅,砂层厚,岩性单一,边底水有限的特征,是以构造为主的岩性—构造油藏。前期利用自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迅速,为了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自2009年9月起对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开发过程不断探索、不断精细注采调整,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并在调整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对西部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开采技术已是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水平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油藏边底水和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油层段动用不均、含水升高,研制开发了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该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出水平井水平段动用情况,得到了整个层段的产液、产水分布数据,确定出油和出水段,针对性地采取堵水等措施,抑制产水段出水,降低水平井含水、提高产油量,通过现场6口水平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为水平井的增油上产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稠油底水油藏中油水粘度相差大,如果采用直井开发,生产压差小导致低产,加大生产压差又会导致底水的快速锥进,油井很快水淹,使得多数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处于停滞状态;若利用水平井的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的优点,可有效避免底水锥进,提高单井产能,并从根本上解决此类油藏的开发难题。本文以大港孔店油田孔102断块为例,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的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认为水平井开采此类油藏具有优势,并对水平井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先导实验井孔H1井的成功实施为该断块下一步的调整、挖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对同类难采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管理着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底水块状砂岩油藏、弱能量边底水薄层岩性油藏、小规模凝析气藏四大类油藏。多样的油藏类型和复杂的油藏特征,使油田高效开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油田从快速上产到持续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