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高艳  牛静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1):69-70,74
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大量返乡,形成“返乡潮”。文章对农民工城乡流动模式及形成的“缓冲带”进行探究,指出:特殊时期的农民工城乡流动模式下的“返乡潮”在使农民工大量失业,农民增收放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挫,城乡差距扩大的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明显缓冲弹性空间,对缓解就业压力;防止欧美“城市病”;促进农民创业;重构城乡关系;降低经济衰退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农民工的称谓带有歧视性文化色彩、经济能力成为农民工定居城市的主要问题、公平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等,成为了困扰农民工的几个问题。解决农民工本土化的就业问题,要积极引导,改变农民工的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农民工“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权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壮大乡村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将超过1500万人。返乡入乡这一“逆城镇化”现象当前已逐渐为社会大众所知,是城乡推拉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生活成本增加,迫使大量农民工、大学生回流;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农民创业,使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改善,这也加大了对返乡人群的吸引力。创业活动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把引导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当作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头戏”来抓,通过统筹城乡资源,兴办城区和乡镇农民创业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了环境,提供了“用武”平台,昔日外出务工人员“孔雀东南飞”现象,如今已变成“凤返巢”热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力量,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展现出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比如,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职业发展意识,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挣钱不要命”;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而不是重新回到农村,等等.因而,应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问题,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对工商系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09年新春伊始.四川省巴中市工商系统针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创业热”新情况.积极应对.组织近千名工商干部以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所愿、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所求、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难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保障》2013,(9):24-2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开始向中西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当"家门口"的企业给出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与沿海城市的企业提供的待遇相差无几时,农民工运用他们最朴实的"经济学理论",选择了用脚投票,从而使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民工潮"历经20多年后开始了逆向流动,形成了强大的"返乡潮"。面对这一新趋势,各级人社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方配合、多措并举促进返乡农民工在"家门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 《中国就业》2010,(10):9-10
“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把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作为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和促进农民工进城定居作为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扎实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农民工跨区域、跨行业流动日渐活跃,但在城市就业却面临诸多歧视性政策,平等的劳动权利被严重侵害。在新生代成为农民工主体的形势下,其对就业期望的显著提高,与就业质量的普遍偏低,存在鲜明反差,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的“纠结”。为此,必须尽快纠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为城乡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社会发展巨大差别,形成了今天的户籍在农村但到城镇务工即"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完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政策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土地政策,就业政策。要推进农民工城市化进程,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教育二元性,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与双向就业的新局面,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又存在大量城市农民工走向返乡的道路,相当大一批农民工退出城市劳动市场返回乡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城市流动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是社会流动的主体。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12月29目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如何对待农民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人地挂钩”是促进城乡土地资源互通的重要理论构想,从该视角下运用比较分析法和组织分析方法,分析现有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困思路,以期对现有模式的整合、整体机制的把控以及制度创新思路提供有益启发.研究结论:(1)赋予农民工市民保障,加强农民工宅基地的财产性收益成为各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支撑.(2)天津模式更适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实施和推广;(3)重庆模式与地区整体房价水平偏低的现实基底密不可分,并不适用于北京、上海等住房价格高企的一线城市;(4)广州模式是真正意义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创新,但由于其特定的地区优势不可复制,大范围的推广仍有待商榷.政策建议:(1)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困模式应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并注重模式的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2)户籍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制度联动改革,成为“人地挂钩”视域下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解困的根本举措.(3)相关规划的约束,社会资本对农村发展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序注入,以及保障性住房体系向农民工的倾斜成为各类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解困思路的统一认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有饭吃,无钱花”的现状,纷纷涌入城市。他们是如何走进城里,融入城市,由农民变成市民的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国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的新趋势。所谓社会分层“凝固化”,就是社会分层结构形成以后,各阶层的身份基本固定,某个群体欲改变身份极为困难,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其他身份群体。比如,工人的后代长大以后仍然是工人,农民的孩子长大以后仍然在家务农或进城当农民工,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所谓社会流动“缓慢化”,  相似文献   

17.
南充市今年启动实施“百万农民工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实现农民转移、转型、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围绕打造南充“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川缝纫”、“川电子”等劳务品牌,整合使用培训项目资金,大力开展转移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培训20万人次,整体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谢瑶 《管理观察》2011,(10):31-3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人口流动受限。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农民工”成为本时代的新热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撼动下,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在各地呈现新变化。立足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状况和学者的长期研究,结合笔者访谈,本文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重点,对金融危机后劳动力转移的利弊条件及合理构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核心城市+特色小镇”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框架将是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城市—乡村”二元结构的界限,特色小镇正是结合城市功能与乡村功能的综合体。构建核心城市和特色小镇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要以产业为核心、以特色产业集聚为发展模式,依托都市圈的现有资源,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以其特有的属性,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特色小镇作为高端产业发展、高级人才聚集的重要空间载体,其所形成的产业链延伸将带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并与核心城市形成协作互补的产业链,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3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深层次体制性矛盾。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制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