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国房价的持续高涨,尤其是安徽省合肥市的房价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合肥的房价从2015年均价8211元/平方米迅速上涨到2017年的均价12679元/平方米,增长了56.11%。与此同时,安徽省的其他地级市如芜湖、铜陵、六安等地的房价也持续走热,居高不下。过高的房价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一个普通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负担,降低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基于此,将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放弃传统的可支配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均值等方式测算收入,而是采用卡尔曼滤波器算法测算出持久收入,进而更加准确的测算出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房价-收入比,并基于时间趋势分析和城市间的对标分析结果提出协调安徽省房价与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凌廷友 《中国物价》2023,(4):107-109
常用的房价收入比本质上是一个静态指标,没有考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此在静态房价收入比基础上,本文提出根据科学、客观、可测、可比和简明的设计原则,引入收入增长率这一动态因素,界定动态房价收入比指标的确切含义,推导出动态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对不同收入增长率与不同静态房价收入比组合下的动态房价收入比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建议在分析房地产价格问题时,还应该结合动态房价收入比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赵晓康  王蕊 《中国市场》2009,(35):72-73
当前我国房价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很多大中城市居民的不满,根据国际通用的房价合理性判断标准,从房价收入比和房价上涨速度两方面来判断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经分析得出我国目前的住房价格不够合理,因此合理住房价格水平,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尚莉 《中国市场》2014,(50):116-119
国际上通常认为房价收入比在46是合理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超出这一合理区间则有产生房地产泡沫的趋势,房地产市场也将处于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但是,考虑到我国城市划分的特殊背景,在这一指标的运用上要慎重对待。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所属的行政层级来考虑房价收入比指标,认为房价收入比在衡量我国不同行政层级城市房地产泡沫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程度时并不完全适用,不同的行政层级城市其具体情况不同,在运用这一指标时要根据其所属行政层级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必要时也要引入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影响房价变动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并运用统计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据此得出了影响因素对房价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人民币升值将明显促进房价的上涨。针对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文章提出应对高房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住宅波动与变化的具体情况都比较复杂,既需要对照经济基本面变化比较价格波动的周期与幅度,也需要对照居民收入、租金水平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与房价租金比。  相似文献   

7.
刘振彪 《消费经济》2003,19(4):14-17
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生活阶段每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研究每个生活阶段每种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可以把握各类商品的市场变动趋势,使各类商品的生产、供应适应居民收入的变化,达到全社会各类商品的供需平衡,避免出现商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居民的需求结构或商品供给价格不适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需求不足。一、居民收入水平不同阶段每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动规律当居民总收入水平变动时,人们对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变动,但是,需求变动不一定与收入变动同方向、同比例。人们收入…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房价收入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价与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房价收入比应以每套(户均建筑面积)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总额除以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总额,并以房价收入比3~6作为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据此在分析2000年~2009年江西省房价收入比情况、江西省各设区市房价收入比对比情况、不同收入阶层间房价收入比情况以及江西与全国房价收入比比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房价统计制度是进行房价收入比分析的基础、以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确定房价调控目标应因地制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利率、居民收入、经济增长与房价的关系。由于利率是一把双刃剑,利率对房价的调控力度是有限的;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还高于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高,可面临的房价更高,他们面临的购房压力最大;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1.
对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测度收入分配的结构和差别,即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来测度个人或居民(户)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为了更充分地认识现有的居民收入分配测度方法,针对国际上常用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测定方法和数据使用要求以及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199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房价收入比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2年~2010年中国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在整体上,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虽然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空间非均衡性突出、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部分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偏高,应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抑制这类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其房价收入比回归合理范围,减轻普通居民购房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美国利率的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实证分析,得出利率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关系非常复杂的结论,实际上利率并不是决定房价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经济增长情况。当经济处在上升期,利率也进入上调周期时,房价保持上涨趋势;而当经济处在上升期,利率进入下调周期时,房价上涨加速。当危机到来,经济处于下行期,无论进入降息周期还是加息周期,房价都大幅下跌。  相似文献   

15.
廖长峰  胡志涛  黄跃平 《华商》2008,(16):47-47
我国现行评价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是房价收入比,但是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忽略旧房市场,没有考虑住宅市场结构,低估了我国居民的购房支付能力,致使我国现行的房价收入比远大于国际平均指数。针对这些缺陷,本文对解决方法做了分析改进,使房价收入比能更好的反映房价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芳 《新财富》2008,(5):10-12
在房地产商融资渠道收紧以及住房政策回归的背景下,中国房价尽管在短期内还看不到大跌的迹象,但中长期将呈现下降趋势。而从全球来看,脱离居民收入高高在上的房价也并不存在。如果按照住房收入比7.5的“中国标准”,深圳房价还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下降70%,北京市区需下降70%以上,上海房价需下降70%以上,广州房价需下降50%。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1980-2009年23个OECD国家的住房市场数据,考察了住房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房产税对房价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过去30年23个OECD国家房产税率的均值为2.61%。这表明,尽管房产税能有效降低房价,但地方政府不大可能通过大幅提高房产税率来实现。因此,房产税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具有局限性。第二,预期比房产税对房价影响更大。因此,改变房价增长预期、抑制投机的政策比房产税更有效。第三,长期利率的回归系数不仅小于房产税,而且符号为正。因此,房产税政策比利率政策更有效。第四,房价主要是由收入和人口决定的,房价仍未脱离基本经济面。因此,收入和人口的变动可以预测房价的长期变动。最后,住房建造成本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房价并非主要由成本决定,降低住房建造成本并不能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房价变动趋势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它是我们进行房价调控的基础,也是未来确定调控方向、把握调控力度的客观依据。一、收入变动在趋势上决定房价走势以美国、英国、日本、爱尔兰、新西兰、香港地区为代表(见图1—图6),其长达40年左右的房价变化表现出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19.
马丽斌  朱叶  刘婷婷 《北方经贸》2014,(12):72-73,81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2013年河北两会多位参政议政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发言把关注焦点聚在"收入差距"上。基于此,分别分析了河北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与其构成变化,以及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波动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与全国具有很强的同步性,但差距要小于全国水平;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今后相当一定时期内势必将成持续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有 《江苏商论》2004,(9):130-132
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收入差距出现了显著性的变化。为了找出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动趋势进行分阶段考察,并对比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区域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