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笔者在阐释生产、消费、流通、科技、生态五大建设领域及政府、企业、居民三大建设主体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两型社会”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据此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笔者采用“两型”指标对它们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减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指标并列设置所导致的指标问的冲突,从而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技术进步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与调整的情况下,扩大消费必将增加资源消耗数量和强化资源消耗程度,形成与资源节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正确处理资源节约与扩大消费、生产消费与资源利用、消费者自由权益与社会义务之间的关系,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等层面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实现消费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背景下张家界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是"两型社会"背景下张家界实现新跨越的重大机遇与历史使命,是张家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张家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升级、规划管理滞后、城市基础建设落后以及生态创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张家界应抓紧实施全国性的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完成,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生态经济,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争做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以及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株洲实际政策与配套情况为基础,将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结合起来,从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性为出发点,考虑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适用于株洲建设两型社会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各指标要素。  相似文献   

5.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持续进行的两个重要方面:生产和消费,它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对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实现绿色消费,才能引导生产方式实现良性变革,并最终实现环境友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是实现武汉城市圈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体现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本质,而且还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实现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的设计,不仅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展开,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实现途径。在湖南的西部地区域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不仅是新农村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时代呼唤,也是两型社会试点区的拓展与延伸,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与战略意义。当然湘西农村两型社会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但是优势仍在,机遇依存,必须正确予以认识与统筹考虑,瞄准方向,找准对策,逐步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保障农村消费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题之一。长期以来,农村消费安全问题一直是农村市场的薄弱环节,农村消费品市场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解决农村消费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对农村消费安全问题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分别从消费者教育,企业诚信经营,企业儒商人格培养,流通组织创新等方面就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选择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型社会"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地区。但是,中国农村具有自身特点,不能完全沿用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通过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文章构建了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用于分析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吉图绿色消费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是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长吉图产业的绿色升级是绿色产品供给的保证,是发展绿色消费的前提条件,绿色消费水平的稳定发展又会促进长吉图产业的绿色升级。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耗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低成本的绿色产品,使长吉图区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1.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好愿景。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人的生态化行为。因此,生态人的培育与塑造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人的内涵与特征,接下来对场域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和梳理,最后从主体子场域、时间子场域、环境子场域等方面探讨了生态人培育"场域"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产业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建设用地扩大与农用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本文首先从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人手,分别从适宜建设用地、已有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指标单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等指标项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得出了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分布呈现出圈层式特点,以极丰富区域为圆心,丰度向外逐层减弱;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集中连片分布,大致以上瑞高速为轴呈南北对称、以湘江为轴呈东西对称分布的结论。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消费方式从与传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分散化、个体化、封闭性、低层次的传统消费方式,逐步向集中化、社会化、市场化、重视享受与发展的现代消费方式转变;其中,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从"贫困—温饱"到"温饱—小康"再到"小康—全面小康"的三个阶段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习惯、消费者的自我认同、社会分层属性、区域位置、消费制度、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方式及其演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消费方式的变迁可以直接带来消费量的增加,而消费方式的变迁综合地取决于农民自身因素、农村客观环境因素和农民收入;同时推动消费方式变迁和农民收入增加,可以用较小的社会变革实现农村消费的较快增长。因此,新农村建设应"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三者并重,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体系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改善的重要“瓶颈”。笔者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人手,阐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发展滞后的制约因素。基于生态视角探索构建我国特色农村信用体系的思路,提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激励惩戒机制、丰富农村信用品种、完善信用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委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3+5"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构想。衡阳"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和谐衡阳。基本内容是探索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和人才管理创新、土地管理、对外开放、投融资、财税、统筹城乡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总体思路是加强领导和监督,注重示范建设,实现体制机制的突破创新,盯住重大项目和抓住关键节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湖南是农业大省,要推动湖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必须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开拓农产品网络市场的有效途径。湖南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采用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结合目前湖南农村网络信息应用水平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概况,分析指出农村网络信息技术普及程度低、农民缺乏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农产品生产不集中、物流配送不能满足需求是阻碍湖南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提出要把握“数字湖南”建设的重大机遇,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湖南统一的农产品专业物流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等,从而实现湖南省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湖南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均收入偏低、区域差距明显、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等。制约湖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足、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通过借鉴湖北和江西农民增收的措施和经验,立足湖南省情进行深入分析,从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健全补贴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协调社区内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角度,以浙、皖、苏三地的3个典型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系统调研和SPSS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旅游发展中既得利益分配的状况,乡村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四大文明建设,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的格局之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决策.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之一.应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改革为重点,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进程,构建低碳文化环境,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