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兴趣是由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预见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个人的情感倾向3部分组成,只有把这3层含义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兴趣和科学地开展教育活动.真正的兴趣是经验连续性与活动差异性的统一.挖掘兴趣的实质是发现人迫切的需要和能力.训练和兴趣在教育中并不是2个独立的概念,它们是相互关联和统一的.兴趣和训练对个人的身心发展和成长都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它们分开对待,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余运钦 《活力》2004,(11):93-93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需要”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们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当个人需求未得到满足时,就会绘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去奋斗。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恰到好处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人们一切活动最原始的动力.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的初中学生,其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容易从兴趣出发,更容易被兴趣所左右.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和物理知识的特点,发挥教师个人的专业和艺术魅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极大的价值,这已成共识,可在现实教学中兴趣会逐渐消退,究其原因,实际是并没有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并在某种程度上误解了训练的涵义和训练过度;教材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原因,可以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为解决种种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尝试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认为体育兴趣是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实践和课余训练及结合社会和家庭教育各种途径来培养和激发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尝试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认为体育兴趣是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实践和课余训练及结合社会和家庭教育各种途径来培养和激发的。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合称,是一项周期性、速度和耐力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其动作单调,趣味性不强,训练时枯燥乏味,易产生厌倦心理,导致运动员对中长跑训练缺少兴趣。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对中长跑的练习兴趣,变被动的练习为主动,就成为教练员完成训练任务的关键。本文结合中长跑练习的手段,对如何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进行论述,以便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艾海涛 《中外企业家》2013,(8Z):210-210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以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9.
学习宣传     
《审计与理财》2005,(2):63-63
赣州市审计局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大会。欧阳锋局长要求与会人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正确对待和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协力搞好教育活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自觉把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集中教育的效果体现到审计工作的具体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陶园 《活力》2009,(25):9-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搞好就业指导工作、在传统的就业指导体系框架下找出一条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路径已成为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成为解决困境的一个突破口,但经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频繁跳槽、随意更换职业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思考这其中的症结所在,究竟对高职生来说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这其中不但有专业、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职业兴趣也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甚至在个人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职生职业兴趣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招生就业、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职生职业兴趣为研究对象,在对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应该加强高职生职业兴趣取向的引导,建立合理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朱秀艳 《活力》2005,(6):158-158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看做是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无不和学生的兴趣密切有关,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本文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霍智俐 《活力》2011,(11):90-90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求知的前提和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音乐是副科中的副科。我们可将兴趣分为被动兴趣与主动兴趣。被动兴趣的培养自然靠高考中醒目的分数.而主动兴趣则是发自内心的.不在任何压力下形成的。 音乐相对于其他高考学科在兴趣上的培养上.会因缺少被动兴趣而处于弱势,而这也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被动兴趣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学习动力的提升是大学素质教育必须面对的。没有学习兴趣的形成就没有学习动力的提升,二者之间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在教学中为达到这一目的,提出育人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学改革的创新是学生学习动力得以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爱莲 《活力》2006,(3):144-144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兴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心理学研究,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自主参与,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相似文献   

16.
工程训练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结合实际锻炼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认识、培养兴趣、并使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实践起到连接器的作用,是校内重要实践教学基地。本文就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罗文荣 《活力》2005,(6):253-253
兴趣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成绩就应该运用各种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倾向。初中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发展最充分。初中《科学》是青少年进入科学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将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受到自身和教师情感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重点强调把情感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确立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这无疑是幼儿教育价值观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绪、情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情感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悦的情感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悦的情感就会导致他们做出各种消极行为。因此,情感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永在 《活力》2005,(4):185-185
一、讲透教材,用真理的魅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发自学生的内在动机,它是学生在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真理.受到了教育,才会产生兴趣。中学政治课是以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为内容的课程,其真理的价值具有动人的魅力,它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