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2009—2018年我国创业板IPO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参与及其特征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参与并未降低IPO抑价现象,反而使该现象显著提升,说明在我国,风险投资并未发挥其认证和监督作用;对风险投资机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IPO抑价率,而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和机构数量在抑制IPO抑价方面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Jones模型计算出可操纵盈余,并以之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代理变量,验证了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内外部审计机制并没有发挥保护股东的作用,管理层持股比例、两职分离与否、债务治理机制、独立董事比例以及法律环境对盈余管理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在划分为正负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发现了第一大股东存在显著的掠夺动机。  相似文献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控制盈余管理--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之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控制盈余管理的相关措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进一步提高董事持股比例,以形成董事与股东之间更强的利益联盟、建立和完善真正独立的监事会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行为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使得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已有证据表明,企业管理层已经有向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转变的趋势。本文选取真实盈余管理空间较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股权结构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Roychowdhury模型计算出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并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等方面提出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假设;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现出U型关系。最后,结合研究结果针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9~2014年间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392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风险投资是否对上市公司IPO过程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是否可以降低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运用拓展的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1.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相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同时作为公司内外部治理的核心,这两者的发展应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而在国内他们的作用都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不彻底,相关法规制度对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机构投资能够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保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优化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大长期持股的比例,使机构投资者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2012年间在境内、境外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的中国公司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和具有类似的公司特征却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相比,在IPO抑价上没有显著区别,且在不同所有权属性的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和上市企业所在版块中仍然如此,表明风险投资的参与对企业IPO抑价程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倾向值得分匹配法纠正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样本选择偏误,扩充了风险投资对于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之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控制盈余管理的相关措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进一步提高董事持股比例,以形成董事与股东之间更强的利益联盟、建立和完善真正独立的监事会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之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控制盈余管理的相关措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进一步提高董事持股比例,以形成董事与股东之间更强的利益联盟、建立和完善真正独立的监事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作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大股东制衡机制对盈余管理和盈利质量存在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两类不同盈余指标的代表,以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高,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2)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或前两大股东)的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低,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这表明,不同的大股东对不同类型的盈余指标存在选择偏好:控股股东可能偏好市场和投资者反应程度较为显著,盈余管理空间较大且相对易于操纵的盈余指标;而与之相反,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越有可能抵制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