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不管我们的社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无论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建立现代的社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并存是肯定的.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的状态是长期的实践结果.媒体说民营企业丑化国营企业,当然国营企业也丑化民营企业.我们应该多研究未来几十年国企与民企如何相处,而不要互相丑化.  相似文献   

2.
不要笼统地反对垄断,那样对国企也不太公平。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的状态是长期的实践结果。应该多研究未来几十年国企与民企如何相处,而不要互相丑化。不管我们的社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无论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建立现代的社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并存是肯定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的状态是长期的实践结果。媒体说民营企业丑化国营企业,当然国营企业也丑化民营企业。我们应该多研究未来几十年国企与民企如何相处,而不要互相丑化。国有企业分两类,一类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比如,航天科工集团组建北斗导航系统,前期肯定亏损,但国家要支持。26颗卫星发射完要好几年,  相似文献   

3.
8月30日,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发布“民营企业500强”。 9月4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安徽合肥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此外,英国《金融时报》也于近期发布了其制作的“全球企业500强”名单。 在“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上,国企坐拥三分之二席位,前十位均为超大型国企。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500强”名单上,有54家企业上榜,其中43家企业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全部为国企,民企无一入围。  相似文献   

4.
天则经济研究所曾经发布《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课题报告。报告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数据表明,国有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行业;二是国企的薪酬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三是国企员工享受优厚的住房福利;四是国企绩效较为依靠政策优惠;五是结构性"国进民退"已经呈现。这个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之后不久,国资委主办  相似文献   

5.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要积极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实现国有企业投资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为民营企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必将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中小国企重组的积极性,2000年也必将成为民企重组中小国企年。 民企参与中小国企重组意义重大 在当前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广泛吸收民营资本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既有历史意  相似文献   

6.
患了一身“国企病”,纳斯电子无国企之优势,却有国企之弱点。当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家、学者为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而殚精竭虑时,纳斯电子的败落却给了我们一个最有力的警示——它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绝不是个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有媒体同时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税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就企业性质而言,民企的税负明显高于国企;就行业来看,化工税负最高,交运设备税负最低;就区域来说,广东省税负最高,青海省最低。  相似文献   

8.
民企营收总额正在提升,盈利却呈下降趋势,喜中有忧。2013年8月30日,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揭晓。这是全国工商联第15次发布这个榜单。从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指示牌"的民企500强榜单中,可以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的哪些变化?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谭林指出,民企500强营收规模正在提升,盈利却呈下降趋势。500强再出炉《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11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2009年前5个月我国国企利润同比下降高达30.3%,而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之下,国企利润增长虽然在2010年前5个月急速拉升至65.8%.但在目前欧债危机的持续爆发以及大规模经济刺激后的结构性纠偏之下,国企利润增速开始连续3年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0.
解冻民企     
何流 《中国报道》2012,(1):35-37
目前民营企业的困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税费负担重,二是融资难,三是不确定性风险太多。在一些国企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仍然遭遇“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1.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0,(35):10-11
央企税负工商联称不到民企5倍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专家日前完成的一份《国有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状况比较》显示,央企税负为民企税负不到3倍。该报告表示,从销售税率(上缴税金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率)看,中央企业2009年为9.09%。全国国企为9.42%;上规模民企为3.88%,  相似文献   

12.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0,(35):10-11
央企税负工商联称不到民企5倍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专家日前完成的一份《国有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状况比较》显示,央企税负为民企税负不到3倍。该报告表示,从销售税率(上缴税金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率)看,中央企业2009年为9.09%。全国国企为9.42%;上规模民企为3.88%,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所得税外生性变化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整体税负以及法定税率下降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都有所下降,而且两类企业实际税负下降幅度无差异;(2)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税负的调节效应在2008年释放完毕,2009年公司实际税负没有发生持续性变化;(3)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新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税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何晶 《中国报道》2012,(10):52-53
2011年我国民企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超过了93000亿元,户均超过186亿元,同比增长了33.25%,但增速较2010年下降超过了10个百分点。全国工商联8月底最新发布的2012年《民企500强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放缓,成本上升,总体利润略降”。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推行的四次国企改革,国企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始终相伴相随. 国企改革以所有制改革为路径,即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国企放权搞活,向民营资本部分开放,探索承包制、股份制,县及县以下国企基本消失;1997年国企“抓大放小”,不少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国企被民营资本收购;2003-2008年,国企重组实现集团化发展,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域巨头;2013年,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民资再次积极介入;2015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帷幕,以促进公有、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着力点,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有了更多元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10,(9):29-29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企与央企的利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占比GDP比重逐渐增大。一方面,国企与央企通过整合,规模更为壮大,另一方面,因为占有的资源、政策优势,国进民退的现象也屡为市场诟病。  相似文献   

17.
路军 《南方经济》2012,30(2):62-80
 本文研究了所得税外生性变化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整体税负以及法定税率下降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都有所下降,而且两类企业实际税负下降幅度无差异;(2)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税负的调节效应在2008年释放完毕,2009年公司实际税负没有发生持续性变化;(3)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新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整体税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周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1,(36):15-15
中国企业500强出炉 2011中国企业500强出炉,金榜题名的又是那些来自石化、电信、银行等领域的国有巨头。而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这又是一份“少数派报告”。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6.32万亿元和208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了31.6%和3867%。然而,报告显示,尽管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比2010年增多,但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的对比中,仍远落后于国企,且差距比2010年进一步扩大。其中,上榜的184家民企的利润总额不及10家利润最高国企总额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在中国属再生的"新生事物",在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相当多业主已经走过了"灰色"的原始积累阶段,开始探索规范化经营之路。但是,圈内人士感慨最深的恐怕还是"人"的问题。在政府、国企、外企、大型民营企业等多层过滤之后,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中准确选到可资利用的人才,是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熵权评价方法,用中国2002-2009年的国有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比较分析"新国企"的治理效率,并与集体、私营和港澳台企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比较,客观反映了"新国企"治理效率的时序发展状况和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治理效率差异。分析结论发现:"新国企"的治理效率不是"低效的",改制后大幅攀升,呈现运行"高效"的趋势;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在增加就业人数等功能上凸显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其资源优势和融资能力远远低于"新国企",使其治理效率大打折扣;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有类型企业的治理效率发展势头在近年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