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至2003年,蒙牛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增长;2004年,增速将近80%;2005年上半年,增速达到36.89%。牛根生说:“‘傍大牌’是蒙牛阶段性的战略选择,虽然蒙牛还很弱小,但我们选择国际合作伙伴要求对方必须是所在行业的全球前三名。”循着蒙牛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蒙牛速度”确实与“大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参观蒙牛,深深感受了蒙牛创新超速发展的神话.蒙牛从1999年起步,1000多万元起家,经过短短七年多时间,取得累累硕果,打造了国内乳制品第一品牌,并逐步走向世界."蒙牛·中国牛·世界牛",蒙牛的成功源于创新,其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对我国建设创新型企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是"先建市场,后建工厂",蒙牛产品的问世至少要晚一年;如果不用经济杠杆撬动社会资金,蒙牛的发展速度至少减一半;如果不引入国际资本,蒙牛的国际化至少要晚几年……  相似文献   

5.
据媒体报道,蒙牛驻浙江省义乌市的经理,擅自将蒙牛纯牛奶的生产日期篡改至出厂日期的6个月之后。这批遭篡改的数量多达3000箱,浙江省工商局已于2012年8月20日进行了通报。据环球网记者了解,8月3日,浙江省浦江县工商局在浦江一仓库内查获两个批次的蒙牛问题牛奶,共计160箱。经蒙牛公司人士现场确认,生产日期确实遭到篡改。据调查,篡改日期的当事人为王孙富,时任蒙牛公司驻义乌市经理。2012年5月初,他从蒙牛公司员工聂立峰  相似文献   

6.
事件营销:蒙牛品牌快速成长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世富 《企业研究》2005,(10):19-21
6年前的蒙牛一无所有,6年后,蒙牛的年销售额就从最初的0.4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95亿元,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1位,成为了中国市场上一头真正的“猛牛”。当然.蒙牛品牌的快速成长是多方因素综合的结果。纵观蒙牛品牌6年的成长之路,我们可以发现,营销在蒙牛品牌的速成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对事件营销的娴熟运用,可以说是成就“蒙牛速度”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祥建  郭岚 《企业活力》2003,(11):44-45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市场开拓、关键环节、核心业务,通过联营、联盟、托管、外包和租赁等经营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将价值链上非核心环节和业务分离出去,实现非核心环节和业务的虚拟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2002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企业,蒙牛创造的市场奇迹一时无双。依靠细分包装单品——利乐枕,蒙牛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目前蒙牛是全球单厂拥有利乐枕生产线最多的公司。带着目眩的速度,蒙牛从此由液态奶的“小字辈”,一跃成为众多厂家艳羡、研究、跟随、模仿的“教科书”。进入2003年,仅1~4月,蒙牛实现销售额12亿元,又呈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监总局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结果公告,一批次蒙牛牛奶产品被检出含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其含量超标140%,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5日,蒙牛乳业公司连发两份道歉声明。28日,蒙牛官方网站被黑客攻击,更有留言称蒙牛为"民族的耻辱",蒙牛的股价也一度放量暴跌。在公众心里,蒙牛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老边 《中国企业家》2005,(16):121-121
综合评价:从蒙牛交上来的自我总结《蒙牛内幕》来看,蒙牛这六年在班长牛根生的带领下,从零起步,“5年增长了200倍,6年销售200亿”,并成功实现了上市的目标,在业界拥有很好的口碑,公众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很高。这种近乎疯狂的成长速度是这些年罕见的。当然,蒙牛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也是有目共睹的,古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所以蒙牛要戒骄戒躁,在成绩面前不要骄傲,困难面前不要屈服。  相似文献   

11.
<正>蒙牛快速成长成为业内的奇迹,为什么蒙牛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即是“人财”(人即财富)。许多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无法再长大,原因也在于欠缺突破现状的经营团队。而蒙牛幸运之处就在于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有非常强的经营团队,正如《蒙牛内幕》书中所形容的:“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不过这大概也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蒙牛何以聚集“人财”?在蒙牛只有六七岁的年龄时,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就在思考如何让一百年后的蒙牛更加茁壮与健康,这是传统思维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蒙牛如果要永续经营,聚“财”(人财)自然是关键,为此牛董事长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他说:“很少有  相似文献   

12.
如果蒙牛是某一个人的蒙牛,或者是某些人的蒙牛,那蒙牛就失败了;如果蒙牛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万人的蒙牛,这才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伟大的蒙牛。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蒙牛集团冠名的“超级女声”着实让蒙牛集团“牛”了一把,成了奶制品业界名副其实的一头“猛牛”。尝到甜头的蒙牛2006除继续赞助“超级女声”外,还胃口大开,借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城市之间”栏目,结盟国家体育总局,盛装启动了“蒙牛激情08,现在出发”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全民共享体育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并且举办规模一年胜过一年。2007年整个规模将是2006年的5倍,而且时间从4月底延续到10月。另据蒙牛公司规划, 2008年,蒙牛《城市之间》规模将不会小于2007年。许多企业估计都从蒙牛的“牛奶”中嗅到诱人  相似文献   

14.
1999年,蒙牛在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工厂的状况下诞生.短短几年时间,蒙牛用自己的表现改写了中国乳业的格局和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汪玉刚 《经营者》2003,(12):46-48
蒙牛的成功与央视招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使得牛根生与央视广告部主任关系非同一般。今年,蒙牛以3.1亿元成为中标额最高的企业。 3年时间,从千名之外跻身行业4强;3年时间,打造“中国驰名商标”;3年时间,完成销售额19.5倍的增长,2002年达到21亿元……“蒙牛速度”创造了中国乳业王国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虞锋的选择     
冲到纳斯达克,是国内多少企业家的梦想: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是创业者们自我激励的名言,是什么力量让虞锋停下了脚步? 五六年前,在蒙牛的年销售收入只有两三个亿的时候,牛根生曾对《中国企业家》说, 他感觉蒙牛和伊利迟早有一天还会走到一起。那时,蒙牛成立才一年多。由于其创始团队是一群从伊利出走的人们,因此对于外界、公众,蒙牛最大的传播题材无非是它和伊利的特殊关系。故,当时牛根生说这话似有故作惊人之语之嫌。不过,2004年、2005年相交之际,当伊利由于郑俊怀出事陷于震荡之时,据传蒙牛确实动过伊利的心思。只是结果不了了之——谁都看得出来,伊利和蒙牛之间的差异与距离远比它们所在的A股与香港主板之间的鸿沟更深、更大!  相似文献   

17.
点式突破法     
中国乳业四强伊利、蒙牛、三鹿、光明在竞争之路上虽然都曾领路,但他们发展的不稳定性令人担忧。拿液态奶冠军来说,从光明易手伊利用了几年时间,而从伊利易手蒙牛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蒙牛到底能够称冠几年,没人敢推测。  相似文献   

18.
秦邦建 《经营者》2005,(2):54-59
<正>随着伊利集团高管层“郑俊怀”出事,与伊利同城的另一家企业“蒙牛”突然之间格外引人注目。郑俊怀出事之后,各种传言此起彼伏,更让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不能容忍的一说,有人将“伊利”高管层出事跟“蒙牛”相提并论,传言是由于“蒙牛”挟“外资”紧逼所致,传言有板有眼。据说,传言的主要依据是:2000年《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两年  相似文献   

20.
《企业管理(北京)》2004,(1):104-104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蒙牛联手15家公司围标设局,终于以3.1亿元的天价坐上 “新标王”的交椅。人们对这位“新标王”的质疑主要是来自于过去几任央视标王的结局,以及出于对乳品生产企业赢利水平的异议,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担心蒙牛会不会重蹈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的覆辙。蒙牛集团自1999年成立,年销售额从4000多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50亿元,被誉为“蒙牛狂奔”。“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远发展。”蒙牛掌门牛根生如是表示。“标王”这顶帽子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