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氯金酸溶液为金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金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和马尔文粒径分析仪对纳米金粒子样品的结晶性和粒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粒子粒径较小,为10~30 nm。PVP用量、氯金酸溶液用量、还原剂用量对纳米金粒子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当PVP用量为0.5 g、氯金酸溶液用量为1 mL、水合肼用量为2 mL时,所得到的纳米金粒子的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还原Au3+到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Au核壳粒子。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共焦显微拉曼仪对粒子进行表征,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粒子,且表面被金壳覆盖。再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结果表明,磁性核壳结构的粒子显示出了优越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这为超顺磁性的粒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阳极氧化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铝基表面的改性技术,能提高铝材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对改善铝基超疏水性能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抗磨性能优异的铝基超疏水材料,通过阳极氧化法在铝表面构建粗糙结构,再使用低表面能修饰剂硬脂酸修饰粗糙铝表面,得到接触角为154°的超疏水表面。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类似蜂窝的粗糙结构。该结构与硬脂酸的协同效应使铝片表面具有疏水性能。经过抗磨性能测试,接触角仅减少5°,表明铝表面抗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4.
陈路路  谷俐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160-165
生物大分子包覆的纳米磁流体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材料,近年来广泛应用在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临床诊断与治疗等许多领域.本课题选用纳米尺度铁酸盐(如铁酸钴、铁酸锌)作为磁流体,合成的磁纳米晶呈现均匀的针状.再使用壳聚糖及聚乳酸等生物大分子对磁流体的表面进行修饰,以改善磁流体的生物相容性.并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磁流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步水热反应在锌片表面构筑出粗糙的微观结构,经硬脂酸修饰后,水滴在该表面的静态接触角高达161.8°,而滚动角小于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水热产物为大小均一、方向各异的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进一步证实生成的氧化锌是六方晶系纤锌矿型结构。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氧化锌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对所获取的超疏水样品进行了防冰性能测试,证实该表面具有较好的延缓静态水滴结冰和降低冰粘附强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投资》2009,(10):12-12
据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网站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世界最强大的纳米设备之一——电子束曝光系统(EBL)。该系统可标记纳米级的物体.还可在比人发直径小1万倍的粒子上进行书写或者蚀刻。  相似文献   

7.
针对枣皮花青素对铁离子较为敏感的现象,利用Fe3O4纳米粒子具有比表面积大,易于磁分离,对小分子可产生吸附效应等特点从枣皮中分离纯化花青素,并对其吸附条件和洗脱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2+:Fe3+摩尔比1.2∶2,定性温度30℃,熟化温度75℃,搅拌速度1000r·min-1,p H 9时,用油酸作改性剂,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效果较好;温度70℃,p H 11,时间15min下,最适吸附比为0.6g·g-1,UV检测Fe3O4纳米粒子吸附效果良好;温度20℃,p H 3,时间2h,电动搅拌下,丙酮洗脱可使Fe3O4纳米粒子与枣皮花青素完全分离,解吸附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对枣皮花青素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丙酮洗脱既解决了解吸附技术难题,又有效地回收了吸附剂,且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已有的采用CdTe作为模板合成CdHgTe量子点,首次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CdHgTe/CdS核壳量子点,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水相微波合成核壳量子点的方法。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CdHgTe/CdS核壳量子点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巯基丙酸降解释放的硫与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了一层厚厚的CdS结构,钝化于CdHgTe的表面,极大地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稳定性和荧光产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所合成的核壳量子点在氧化剂过氧化氢及350 W氙灯作用下的荧光稳定性,发现这种具有明亮红色荧光的量子点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可作为探针高效应用于污水检测及生物成像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多孔TiO2-SiO2溶胶一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多孔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结构特征;用SEM观察薄膜表面形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自然界气溶胶粒子表面的光催化和光吸附特性,以及自然条件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质在气溶胶表面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进行了综述.发生在对流层固体气溶胶粒子表面的非均相光催化和光吸附现象对全球大气化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垂直探伤法探测连铸坯内部缺陷,使用脉冲波声压公式,计入表面耦合声能损失和材质衰减损失的分贝数补偿,计算出缺陷的当量尺寸。用双晶斜探头探测连铸坯近表面的皮下气泡和皮下夹杂,用试块对比法确定缺陷的大小,把所得结果与酸蚀试验进行比较,最后得到连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共沉淀结合水热处理的方法,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备了微波靶向热疗用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CNTs/HAp)热种子材料,并对所得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相应的检测。结果表明: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10%时,结晶状态良好的HAp均匀覆盖在CNTs的表面;CNTs/HAp复合材料为典型的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在0-5GHz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CNTs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CNTs/HAp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逐渐增强,吸收峰向着高频移动,频宽增大。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最大吸收峰在3.0GHz附近,反射率达-26dB。因此,CNTs/HAp复合材料有望作为热种子材料用于肿瘤热疗。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农产品品质的过程中表面缺陷的识别相对于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检测要复杂得多,因此对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RGB三色作为分类的标准,研究用阈值法和三维空间LEG ION生物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从马铃薯的彩色图像中提取表面缺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磁性复合凝胶由于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敏感水凝胶,它能通过磁场来调节其刺激响应性能。这些凝胶通常将磁粒子均匀分散在凝胶网络中,在磁场作用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凝胶能伸长、收缩或弯曲。磁性复合凝胶在人工肌肉、酶或细胞的固定、生物分离、药物控制释放和传感器等方面有许多潜在的用途。文章综述了磁性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工艺是一项较新的工艺.用该工艺生产的环氧制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均比传统的真空浇注工艺有较大的提高。该文阐述了自动压力凝胶工艺的原理、特点及与之配套的本公司开发的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丁香苦苷 PLGA 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丁香苦苷PLGA纳米粒( SYR-NP)的体外释药规律,采用动态透析技术考察SYR-NP体外释药性能,并用高效液相测定SYR-NP和SYR溶液的含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拟合.SYR-NP的体外释放规律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的释药模型,拟合的释药动力学方程为 Q=0.1281+0.0189t1/2(r=0.9568).相比于药物溶液,SYR-NP具有良好的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得出其误差存在的原因,并根据“坯料面积与拉深件面积相等”的原则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新公式。应用新计算公式对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进行计算,可以明显提高工艺和模具设计的效率和产品的成品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构建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升级是微观机制作用下价值增值的宏观体现,其逻辑起点是企业技术能力,现实动力是产品市场需求。案例研究表明本土市场规模能够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产品市场需求,因此能对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根植于案例内的逻辑论点,并围绕案例研究与现有文献的回顾,本文从理论上将本土市场规模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归纳为: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能够为企业发展技术能力与拓展具有更高边际利润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运营支持;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则诱导了参与式合作,这有助于提升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样中样本容量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确定的思路有显著差异。在随机抽样的前提下,应首先定性地分析样本容量确定的影响因素,然后对精度和费用这两个可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构建损失函数达到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