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学路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样本为2017年2—10月在创建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过程中需要进行止痛治疗符合条件的155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药学路径模式治疗8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治疗75例患者。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时间、癌痛治疗用药、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改善时间、癌痛治疗用药种类以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3.8%)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路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止痛效果得到提升,可促进合理及规范性癌痛用药的使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联合加味四黄散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癌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肝胆湿热型肝癌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子午流注纳支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开展子午流注纳支法联合加味四黄散治疗。比较两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疹、恶心以及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纳支法联合加味四黄散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癌癌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4例肝癌患者,其中26例采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治疗,其余18例姑息手术治疗后采用三氧化二砷微量化疗,观察患者临床缓解率、生化指标、影像学、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4例患者经4~6个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8例,进展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2%;有81.8%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其中6例患者在接受2周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15例患者治疗1周后AFP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治疗中3例出现呕吐、恶心,7例出现乏力,4例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结论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41例,局部放疗DT总量4000cGY/20f/4w,放疗前1d将唑来膦酸4mg溶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结果 41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28例,部份缓解(PR)8例,轻微缓解(MR)4例,无缓解(NR)1例,总有效率87.8%(36/41),毒副反应主要是乏力、恶心、呕吐、发热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局部放疗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骨转移癌痛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预防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等不良反应,且毒副反应较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替硝唑、阿莫西林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阿莫西林治疗)和观察组(阿莫西林治疗+替硝唑治疗),各56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80.36%(45/56),两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共有2例(3.57%)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4.2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中,与单纯使用阿莫西林相比,联合应用替硝唑,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全麻手术并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将其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术毕前10 min均给予负荷量,A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单用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均十分确切、可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具有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论治结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25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热血瘀、肝盛脾虚、肝肾阴亏三型,配合HIFU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近期疗效、甲胎蛋白(AF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肝区痛、发热、腹胀、纳呆、乏力的缓解率分别为76.2%、66.7%、70.6%、80.0%、58.8%;治疗总有效率为52.0%,稳定率为84.0%;23例患者的AFP出现下降,其中2例降至正常范围,2例出现轻度升高;2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轻至中度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明显缓解症状、降低AFP、控制肿瘤的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泼尼松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2%,对照组患者动脉氧分压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松龙能够显著缓解重症支气管哮喘症状,不良反应少,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学服务对癌症疼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癌症疼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对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合理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医患满意率。结果药学服务干预后的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疼痛控制、合理用药知识了解、医患满意率上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癌痛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在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作为辅助麻醉方法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辅助麻醉的手术患者共103例。回顾性分析辅助麻醉的观察及相关护理。结果103例患者均能成功接收麻醉,不良反应率为15.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辅助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良好的麻醉观察以及护理能使麻醉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血样饱和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电子支气管镜组(Ⅰ组16例)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组(Ⅱ组16例)。Ⅰ组静脉先后缓慢推注咪达唑仑2.5mg和芬太尼50μg,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但可唤醒时开始操作,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分别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患者能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很少,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不明显。Ⅱ组上述不良反应多,程度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镇静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10月中山市西区医院收治的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42-2组与间苯三酚组,每组25例。642-2组患者给予642-2 10 mg静脉滴注治疗,间苯三酚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0 min,间苯三酚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6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2-2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76.0%,间苯三酚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2-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间苯三酚组为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在急诊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56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对照组给予经典雌激素疗法;观察组给予妈富隆1 片口服,每日三次治疗,出血得到控制后药物剂量逐渐递减.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出血控制情况及完全止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但对照组患者均需住院治疗,而观察组绝大部分患者门诊即可治疗.结论 对于青春功血患者,应用妈富隆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需住院,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跟骨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跟骨痛患者,给予小针刀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0例跟骨痛患者经小针刀结合药物注射治疗后,59例(84.29%)患者痊愈,7例(10.00%)患者显效,4例(1.43%)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治疗前NRS评分为8.56分,治疗后2h为6.13分,治疗后6h为5.52分,治疗后1天为4.17分,治疗后7天为3.42分,治疗后15天为3.10分,治疗后1个月为2.19分,治疗后3个月为1.88分,治疗后6个月为1.03分。治疗后2h起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采用小针刀结合药物注射对跟骨痛患者足底筋膜进行局部切开,剥离松解,不仅能直接解除筋膜拘挛,而且能消除骨刺对筋膜的损伤作用,止痛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脊柱骨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VP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进行治疗,术后患者骨折疼痛症状缓解明显,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1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在心功能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等方面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4例出现肌肉疼痛,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髓活组织检查在转移性癌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8例转移性癌患者骨髓病理学改变及特点,分析骨髓活检结果与骨转移癌临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转移性癌常以贫血和骨痛为首发表现,骨髓切片可见癌细胞散在或成簇分布,条索状或巢状排列,且浸润程度与原发肿瘤无关;而骨髓涂片中基质常有纤维组织增生、骨小梁破坏。切片与涂片对转移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6%,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临床不明原因贫血、骨痛的患者,建议进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对诊断骨髓转移性癌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S"型钢板固定治疗28例锁骨中段粉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的56例锁骨中段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S"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方法;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及总优良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 "S"型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80例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给药联合硬膜外给药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入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7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患者在术后接受静脉给药进行镇痛,试验组60例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硬膜外给药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镇痛率为73.3%,试验组患者有效镇痛率为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给药联合硬膜外给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止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给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