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的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多样性。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认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属于风险规划,同样存在着规划风险.土地利用规划风险一般根据风险性质和规划的内容分为两类.土地利用规划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风险预防和风险转移.在实践中,风险预防远比风险转移更重要.风险预防可以将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甚至于避免出现损失:而风险转移虽然减轻了参保者的负担,但风险的转移意味着规划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因此,土地利用规划风险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基于RRM模型的神木县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定量测算各风险小区的生态风险值,确定其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管理决策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研究方法:相对风险模型(RRM)。研究结果:神木县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共分为4级,Ⅰ区为低风险区,Ⅱ区为中风险区,Ⅲ区为较高风险区,Ⅳ区为高风险区。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风险源、生境和生态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了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的定量化;(2)针对各风险小区风险等级的高低和面临生态风险类型的差异,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为本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管理体系、规划编制体系.针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建立<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5级规划法规体系;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基础,中国的规划体系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三个层次.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规划模型的方法、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以及评价规划方案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宜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以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目的:分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案例,总结国内公众参与的实践,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应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规划理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需从符合国情和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土地抵押、银行信贷与金融风险: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抵押融资风险的识别标准、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统计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微观层面上,银行对贷款抵押率的选择和对未来土地价格变化的预期决定土地抵押融资风险的大小;(2)宏观层面上,土地资产价值的变化决定融资风险的大小,过量的土地供应、过快增长的土地价格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加大了信贷风险;(3)目前中国土地抵押融资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律法规的欠缺,主要原因是政府转型的滞后和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市场环境不完善起了推动作用。研究结论: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政府改革、强化银行风险管理和推进市场建设等方面防范土地抵押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两套规划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得出方案一是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方案一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对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内涵与特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环节,引入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强化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功能;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分区,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由刚性变为弹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结论: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安全规划的框架下,加入产业安全规划的内容,与土地利用安全规划相互融合,创新的开展产业功能区用地评价对发现产业功能区土地安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城市安全、规划框架、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将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安全的关键所在,以武汉市光谷生物城为例,构建产业功能区土地利用安全评价的方法、体系和模型。结果显示:光谷生物城土地利用安全方面存在绿地及防护用地偏少、抗灾减灾服务用地预留不足、建筑布局未满足风险防控要求等问题。建议应首先安排高水平科研机构用地,其次优先安排专业服务机构用地,最后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安全用地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问题是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各成体系,以各级行政区为单位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很好的整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僵化的控制指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脱节,难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ims to identify gap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 to improve risk governance, using the case of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GEJE) in 2011. Overreliance on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on the opinion of experts is occurring side by side along with negligence of local knowledge and lack of effec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creating a sense of overconfidence regar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new infrastructure's abilities to withstand future disasters.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GEJE, our research identified three main overall gaps in participation. Firstly, a lot of local knowledge from previous experiences was not incorporated into land use plans in the region even after similar events in the past. Secondly, there was technical information that alerted to possible risks for land use in certain areas, but this information did not impede development in risk areas due to lack of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es. Finally, Japan allows participation in many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but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such as on the sitting of nuclear plants had little or any local participation. Thus, strengthe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by closing those three gaps could improve risk governance and resilience of localities to cope with large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offers some reflections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laws concerning major industrial risks and urban and land use planning, and focuses on their application problems and capabilities with reference to some practical cases. The European Directive “Seveso 2” was implemented in Italy with two national laws, and in Piedmont they were enforced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risk in land use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the municipalities had to introduce into their urban and land use planning instruments new criteria for the areas around Seveso pla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uidelines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but local authorities are often not sufficiently prepared for this kind of multilevel analysis,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the human or economic resources or even the technical abilities necessary to conduct it. As a result, they can und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a correct urban and land planning in the areas around major risk installation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比较,探索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承担着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的责任,又承担着参与宏观调控的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将向地位强化、体系科学化、编制方法现代化、编制实施过程公开化和规划管理法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问题。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村内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分土地利用片,为土地灵活经营管理,落实上级规划控制指标,科学形成土地利用分区,解决土地规划中的刚性、弹性问题,实现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有效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不但是对中国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而且也是适应村域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利用对比研究宜强化应用导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趋势;空间体系的研究受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刚性和弹性将统一在过程规划之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趋向于政策导向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应以空间规划为平台,加强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The legal framework of Zambia has laws that support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but there are no guidelines on how it should be done. Thus, the research aims at assessing if the Luapula Province Planning Authority (LPPA) has 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that incorporates effectiv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secondary data, especially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URP) Act No. 3 of 2015 of the Laws of Zambia and the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of Kilimanjaro Region.The data analysed show that there is lack of effectiv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does not have the provision to capacity build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lack of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guidelines;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under customary authority is not part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and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is a top-down approach.The conclusions state that 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in existence are inadequate for effectiv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of LPPA. In addition, the stakeholders are not incorporated in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in terms of decision making but incorporated as reactants to the decisions made by the public authorities.The recommendations are that a National Land Use Planning Commission composed of representatives from stakeholder groups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some sections of the URP Act No. 3 of 2015 of the Laws of Zambia need amendment inorder to have continuous feedback between the land use plan makers (planning firm(s) and planning authority) and the stakeholders. Furthermore, Village Councils must be given power to make decision by establishing them as Village Planning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