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麦秆床垫铺床具有柔软透气、隔湿防潮、冬暖夏凉等优点,至今仍受到多数人的青睐。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铺镇宋庄村农民宋相成看准了织麦秆床垫这一致富门路,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据宋相成说:“织麦秆床垫工艺简单,本小利大,一条麦秆床垫只需十来斤麦秸200克麻线,总共不过3元钱,而成品就能卖到10元以上。农闲时搞加工,抽空拉到集市上卖,还不耽误农活,实在是条生财的好门路。”为提高产品质量,宋相成不再采用常用的麦秆加工,而专门种了4亩茎秆细长、有韧性的油麦,同时自种土麻,自纺麻绳,因此他做的麦秆床垫很受顾客欢迎。(摘自《致富快报》)麦秆床…  相似文献   

2.
上高县南港镇南港村共有耕地面积 2 4 0 0多亩 ,苎麻种植面积达 1 2 60亩 ,其中B2 32优质苎麻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51 .8%。去年总产干麻 35.3万斤 ,亩产干麻 2 80斤 ,按市场价每斤 4 .2元计算 ,全村苎麻收入达到 1 48.2万元 ,人均收入 1 365.6元 ,占全村人均收入的近一半。苎麻成为南港村农民的致富之源 ,更是该村农民的“农家宝”。他们如何变“中国草”为“农家宝”的泥 ?一是抓了一个“早”字。就是做到早育苗、早移栽、早收获。为了育好苗、育壮亩 ,他们把新的技术与传统育苗结合起来。实行地膜覆盖、阴棚育苗 ,由于采取了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钟祥市何巷村三面临湖,荒滩荒水较多。过去,全村人平 1亩水稻田,不是旱就是涝,村民们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从 1989年开始,该村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指引下,因地制宜,变“废”为“宝”, 10年间从荒滩荒湖中开挖精养鱼池 1890亩,全村户平 8亩,人平 2亩。有 213户既种田又养鱼,占总户数的 90%,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为主的专业村, 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 2763元。   一、“四级”开发克服资金不足。该村党支部在实践中认识到,开挖精养鱼池是生产投入大的产业。 1989年他们采用“节俭、自筹、借贷、赊欠”的办法,开挖鱼池 150亩,…  相似文献   

4.
枫芸村是思南县的一个边沿干旱穷山村,全村347户,1344人,有耕地1719亩,人均耕地1.27亩。在全村805亩田中,除30亩有水源保证外,其余都是“望天田”。过去由于地处边沿、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干旱缺水、灾害频繁,收入低下,1978年前、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逐步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全村1993年粮食总产达到67.46万公斤,人均502公斤,比1978年翻一番多;人均纯收入1429元,比1978年翻两番多。这个村已成为思南小康第一村。  相似文献   

5.
(一 )近几年来 ,该村把发展水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的“菜篮子”工程来抓 ,并紧紧结合新一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面向市场 ,搞活流通 ,成为全国闻名的“鱼苗之村”。至 1 999年底 ,全村养殖水面达 70 0多亩 ,其中 :水库 1 0 0亩 ,池塘 60 0亩 (鱼苗塘 4 0 0亩 ,成鱼塘 2 0 0亩 ) ,年水产品产量达 4 8吨 ,年出售夏花 2 0万尾 ,冬片 2 1 0万尾。全村农业总产值 3 3 1万元 ,渔业产值 1 3 5万元 ,占近 4 0 % ,水产业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靠行政推动。县里结合县水产工程建设 ,将该村列为全县的专业村 ;乡里由书记、乡…  相似文献   

6.
赤水市大同镇庙沱村,共有9个村民组,291户,1268人,现有农村劳动力570个劳动力。现有耕地1060亩,人均耕地0.84亩。全村有可供开发的非耕地资源1941亩,其中已开发的431亩。1978年前人均分配粮食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50元,是生产靠扶持、吃粮靠救济的贫困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他们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  相似文献   

7.
山西临县碛口镇白家山村的红枣专家白二宝近段日子总是乐呵呵,今年他们村精心培育的1700亩红枣林总产达30万公斤,仅红枣一项,全村收入突破100万元,人均收入高达1600多元。如今,百万亩红枣富民工程在临县已形成大气候。据统计,今年全县红枣总面积已达80万亩,总产量突破1亿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记录,枣区13个乡镇30万人口人均仅红枣收入就超出1500元。近年来,临县狠抓示范园建设,施行枣草、枣药间作,引进枣园放蜂、红枣气象、生态防虫等新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每年以6万亩的速度发展密植优质枣园,品种多达100余个。特别是实施红枣生产安全化、无公…  相似文献   

8.
吴江市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按照“市有区域、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所长”的调整思路,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现有粮油加工、茧丝绸生产、蔬菜加工、草制品生产等各类龙头企业100多家,资产总额达到15亿元,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生产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东北部以养殖业为主,西南部以种植业为主的两大农业区域,建成各类种养基地116个,其中大型基地10个。涌现出松陵镇四亿枚蛋品加工,芦墟镇十万头商品猪,桃源镇四万亩花卉苗木,七都镇万亩太湖生态养殖,横扇镇四千亩果品、百万只太湖白羽肉鸽,震泽镇万亩优质蚕茧等10多个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9.
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朝鲜族乡董船营村的广大村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商品经济大潮中,面对市场,大力发展草莓生产,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全村75%的农户栽草莓占地590多亩,收入达17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1000元。1994年被县政府授于“草莓生产先进村”的光荣称号。 董船营村发展草莓生产的基本经验是:  相似文献   

10.
<正> 去年靠养鱼、养黄鳝等水产品致富的湖北鄂州市蒲团乡小港村,今年又实行鼓励村民变“废”为宝的好法子,昔日的薄产田才变成了“聚宝盆”。小港村人均耕地面积3亩多,近几年来,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经商、打工,加之村民缺少资金、技术,交通又不便,全村3000多亩薄产田没人愿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港村积极鼓励村民变“废”为“宝”,开挖薄产田,建精养鱼池。村党员干部拿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讷河市鲁民村,素有“马铃薯之村”的美誉。现有耕地22100亩,农户881户,3446口人,人均耕地6亩。近年来,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马铃薯产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村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到213家,加工马铃薯31950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纯收入230万元,加工增值人均增收667.4元马铃薯真正成为鲁民人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大亮点。为了确保优势产业不衰,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薯业集中开发、规模推进的发展思路,在村北建立了粉条加工开发区,并鼓励和引导村民到周边村屯去开粉坊。经过几年发展,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秀泾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他们于1999年11月筹措6万元资金,创办了股份制合作农场,面积44.74亩,搞特色种植,以农场为龙头,以点带面,向农户辐射,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9月28日,栖霞市食用菌办公室的技术人员早早来到唐家泊镇芋东旺村指导农民发展香菇生产。村民徐培东说“:市里给村里3万元帮扶资金,鼓励村民发展香菇生产,去冬今春一下新上40多个香菇大棚。俺家搞了两个,总共种植5800棒,如果没有意外,今年可收入一万多元。”芋东旺村发展香菇生  相似文献   

14.
四川资中县甘露镇玉皇村,距资中县城12公里,资南路贯穿全村,紧靠沱江。辖12个社,455户,1438人。总耕地面积1442亩,九十年代末人均纯收入仅1380元。近几年来该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利用高台位旱地和荒地按“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不懈发展枇杷主导产业,2005年人均纯  相似文献   

15.
<正> 江苏省吴江市芦墟镇把抓好渔业经济作为繁荣“三农”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镇养殖水面达2.5万多亩,其中外荡0.9万亩,池塘1.6万亩。总产值6673万元,净收入3313万元,其中30个村级收入832万元,村均收入27.4万元,渔农749户收入2481万元,户均收入3.3万元。总结一年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调优品种、提高效益: 在面对水产品价格回落、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方法,从开发新品上  相似文献   

16.
美姑县巴普镇三河村,在利用冬闲地上大胆实践,由一年一熟制开辟出了一条“粮~菜”一年两熟的致富新门路。大凉山腹心地区低山河谷地带大部分耕地,过去每年大春作物收获后,一直到次年4—5月均闲着。可否利用这些冬闲地种植一茬作物,增加经济效益呢?从1980年开始,农技员康木呷率先试验摸索在冬闲地种植莴笋等蔬菜,于第二年2—5月蔬菜淡季上市出售获得成功。0.6亩地的莴笋收入了750元,折合亩收入1,200元,菜售完后他又不误农时地在菜地上播种了玉米,做到了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不歉收粮食。在他的启发和帮助下,这个村到1986年已逐渐发展到全村几乎户户都利用冬闲地种植了蔬菜,而积达一百余亩,其中33户主要生产商品蔬菜出售,平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镇党委政府自1998年在全镇实施村级招待零管理以来,全镇杜绝了村干部利用公款三天两头乱吃乱喝现象。与往年相比,节省吃喝招待费12万元,村民人均节省5.3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以各村人口数和村干部职数为依据,实行“村务管理费包干制”。镇经管站按季度把定量的“村务管理费”拨给各村,作为村干部的工作基金:即500人以下的村为1000元;500—800人的村为1500元;800—1000人的村为2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为3000元;村干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支付…  相似文献   

18.
<正> 钟祥市贺集乡何巷村原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贫穷村,他们奋斗十年,坚持开发荒水,现已变为以水产养殖为主的专业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绩,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2763元,比1989年增4.6倍。 一、认识资源、变废为宝 何巷村三面临湖,荒滩荒水较多。过去,全村人平1亩水稻田,不是旱就是涝,难于满足温饱,村民们只能望水叹息。村支部在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指引下,提出:“我们生在宝山要识宝”。“宝”就是变为荒滩荒湖为精养鱼池。从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平乐县沙子镇治平村委渡河自然村位于广西平乐、阳朔、恭城三县(自治县)交界处,村域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共91户,总人口408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在1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村民的努力,从最初的在山上挖杂树移植到目前发展到了拥有几十亩高端园林盆景花卉和百亩育苗基地,产值3000万元的园林产业。富裕起来的村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村里的园林资源不但建起了新楼房、修了水泥路,还将各家院子用亭子、假山、盆栽、"古"围墙等装扮起来,让原本单调的房子具有现代园林风格,村民们说,他们还要继续努力将村子打造成广西园林第一村。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业战线“二十面红旗”之一、省级“双文明”村——繁峙县城关镇北城街,是一个拥有3090亩耕地、768户、2162口人的典型的城区村。1981年,这个村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6.1万元,粮食总产量58.5万公斤,集体固定资产27.6万元,人均收入85.4元。改革开放十五年来,这个村在党支部书记姚世清的带领下,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为途径,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