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存在催化作用,FDI通过产业关联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经验研究表明其后向关联效应较前向关联效应有更大显著性。本文在跨国公司、东道国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三者之间建立理论模型,分析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跨国公司通过后向关联途径对东道国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为了能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首先从后向技术溢出的内涵及途径两方面对现有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然后,分别对后向技术溢出的正向效应和非正向效应的实证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支持正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最后,从东道国和跨国公司两个层面,将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后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技术差距、行业开放水平、投资动机、技术吸收能力以及外资集聚程度都对跨国公司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技术发展的影响如何?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总体正负外溢效应的争论上,很少有学者关注东道国的行业增长性和企业技术投资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影响。本文引入行业增长性,拓展Wang与Blomstrom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型,构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东道国企业技术学习的博弈框架,重点研究行业增长性对企业技术行为与技术外溢的影响,更全面地探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机制。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是如何影响东道国的产业发展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竞争会挤出内资企业,然而对内资企业正的生产率外溢将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考察跨国公司的竞争效应和生产率外溢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模型推导及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正的生产率外溢使竞争效应减弱,负的生产率外溢则使竞争效应增强;跨国公司出口销售更加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和亭  顾春太 《山东经济》2010,26(6):157-160,F0003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出现了垂直生产链条分离化的新趋势。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一趋势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制造和服务外包逆势增长,大量网络化集群企业纷纷涌现。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由垂直一体向垂直分离的转变不仅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际产业布局的重构和调整,还使东道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成效遭受考验。山东应从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企业能力、加快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着力采取措施,以应对跨国公司战略转变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狄琳娜 《特区经济》2009,(10):81-83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滨海新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情况。文章通过研究滨海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势,结合跨国公司在滨海新区国际技术转移状况,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进行技术控制与技术转移之间的两难决择,提出滨海新区运用政策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清辉  费良杰 《特区经济》2007,224(9):281-282
本文从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视角出发,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出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的三种典型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技术差距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效应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与东道国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数理分析方法证明 :在跨国并购条件下 ,如果伴随跨国并购所转移的技术在东道国没有产生技术外溢效应 ,外部技术流入对东道国该产业中其他企业会造成直接冲击。但是 ,如果伴随跨国并购所转移的技术在东道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 ,只要技术外溢程度不低于一定的“临界点”,那么 ,在跨国并购条件下的外部技术流入能促进东道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验FDI是否通过三种关联渠道对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影响,本文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它进行分解来测度行业的技术进步值以及相对技术效率变化值。然后运用1999.2005年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paneldat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本土产业的关联效应是存在的,通过进一步对关联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业内厂商间的联系是FDI与本土产业关联的主要方面,其中后向关联效应明显强于前向关联效应;而水平关联效应则不如垂直效应明显,外资企业的参与对本土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益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技术溢出是跨国公司影响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是通过示作用,前后向联系及人员流动等渠道完成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当地企业的学习能力与吸附能力,市场环境等。本文对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及其方式的影响.通过赋予这些国家的企业选择模仿或者创新的自由,打破传统技术扩散模型中技术落后国只能进行被动模仿的假设.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从技术扩散效应、资本效应以及资源竞争效应3个方面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通常情况下,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本效应超过资源竞争效应,使外商直...  相似文献   

12.
A simple game theoretic model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domestic firm's R&D intensity in an LDC. The implications of two technology policies are studied. Two results are derived under certain plausible conditions. First, the subsidy on the MNE's technology transfer may decrease the domestic firm's R&D. Second, the subsidy on the domestic firm's R&D may decrease the technology level transferred by the MNE to the host country. Welfare implications on domestic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are also derived.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后向关联的角度对外资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作出分析。通过建立FDI和对我国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关系的回归模型,选择我国工业行业中最容易产生后向关联的23个行业进行实证检验,对影响该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从溢出源、吸收能力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制约因素对后向关联溢出有着明显作用。这些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胡靖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10-113
全球经济中已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复杂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跨国公司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既是先进技术的载体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也是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主体。随着前沿创新领域的扩展、创新成本的迅速提升以及高科技活动战略联盟的发展,没有跨国公司的直接参与而获得新技术将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而且,随着FDI机制越来越自由化的发展,创新活动成本的提升使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内部的技术转移:随着我国加入wT0,开放的逐步深化,贸易投资的日益自由化可能会进一步使技术引进的政策失效可见,如何在大量吸引外资的同时加速外商技术转移已成为我们引进外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实现的过程,进而提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行为函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总体分析模型,明确了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现实经济因素.为进一步确立政策选择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经济中已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复杂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跨国公司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既是先进技术的载体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也是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主体。随着前沿创新领域的扩展、创新成本的迅速提升以及高科技活动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FDI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市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本文运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影响FDI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其作用渠道在我国东、中、西部各有不同。在完善的金融市场支撑下,FDI外溢效应得以释放,FDI通过提高TFP推动经济增长;在金融市场发展落后的地区,物质资本的积累依然是经济增长受益于FDI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通过促进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联系,包括前向、后向和水平联系,进入一个前向———后向联系的累积因果循环,可以使东道国的本地企业和相关行业得到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击败跨国企业,揭示了一条东道国有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新途径。但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东道国政府应有所作为,促进跨国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show mixe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from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on host country productivity growth depends on host country absorptive capacity.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se empirical studies are sensitive to the measures of absorptive capacity used.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average years of schooling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ap as measures of host country absorptive capacity in 38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Panel data regression equations are estimated using a cross-sectionally heteroskedastic and timewise autoregressive (CHTA) model. The paper has two main results. The first result does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from MNE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econd result i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ap is more appropriate than average years of schooling to measure host country absorptive capacity. This may suggest that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hat used average years of schooling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