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体制的设计应该兼顾激励、均衡与矫正公共品外部性的目标。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设计一直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的难点,本文对1994年以来河北省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激励效应、均等化效应进行了绩效评估,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该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运行状况及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龚世良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已近三年,这期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显示了哪些优越性?存在哪些问题?这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的状况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分税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现方式寇铁军财政转移支付是与分税制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不论是实行彻底的分税制还是不彻底的分税制,都是辅之以多样性的转移支付手段,以达到多重目标的实现。一、实施分税制,为重塑转移支付制度提供契机建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以益于理顺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1994年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联邦制理论和分税制经验的基础上,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和壮大.然而,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之中,仍然存在许多制度与利益的冲突,如何实现权利与管理的均衡是我们一直需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既有制度外的因素,也有制度内的因素,就制度性层面而言,既涉及现行的分税制和财政投融资体制,也与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与政府治理结构关系密切。而要全面剖析地方债务成因的制度性因素,就需要从现行分税制、地方债务管理、政府治理结构的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与我国财政体制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地方财政陷入困境,为了财政平衡,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本文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制度原因,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土地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和土地性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占比之间的实证分析发现,财政体制、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结构不合理确实诱导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操作行为,并且土地财政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明 《经济纵横》1997,(12):21-26
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与政策取向(二)□苏明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弱化的原因分析近几年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运行基本正常,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它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对于规范政府间...  相似文献   

11.
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分税制在界定财权、事权的基础上,必须有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否则很难发挥其财政调节作用。本文以1995~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规模、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纵向、横向的平衡效应,结合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法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包干制"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税制改革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为出发点,潜移默化而又深远地影响着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制。虽然改革曾取得过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我国财政体制依然由于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与缺陷。在临近分税制改革的二十周年之际,对分税制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归纳分税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分税制改革提出进一步建设性的意见,以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高效化、透明化、公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经过20年的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不断丰富,显现出良好的政策与经济效应,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为规范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应在简化财政级次的基础上,清晰、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实现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基本匹配。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确立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敏 《经济师》2009,(4):78-79
文章从分析我国分税制改革15年运行情况入手,剖析了现行行政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税种划分不科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改革行政体制和保持行政体制两个前提下均衡和优化财政体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分税制?为什么要实行分税制?分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范围,分级独立编制收支预算,自求平衡,并辅之以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一种财政体制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全面实施分税制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孙文学,王玉武经过多年的准备,分税制财政体制终于在1994年年初出台了,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现行分税制体制并没有完全到位,目前仍处在逐步探索阶段。而要全面实施分税制还存在方方面...  相似文献   

17.
辛焕平 《技术经济》2006,25(6):58-61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县乡财政风险凸现,除了税制结构不合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外。还与我国的政府层级过多、政府机构膨胀有很大的关系。着眼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是关键所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中央、省、市(县)、镇等四级政府和相应的四级财政。  相似文献   

18.
集权与分权的财政思考寇铁军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已处于实施阶段,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具有推动作用。用分税制取代了财政包干制,使争论旷久的财政体制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定论。然而财政...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姜继增1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两大类型的财政体制:一是1980年以前实行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统收统支为特点的财政体制。二是1980年以后实行了以地方财政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财政体制,都是与当...  相似文献   

20.
刘晶 《经济纵横》1997,(7):48-50
地方政府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几个问题□刘晶推行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关键之一在于合理、科学地确定财政分配关系,即建立和完善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这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