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土地执法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变化,特别是去年国家实施更严格的土地管理与调控政策以来,土地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和复杂,这对土地执法人员调查取证、输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合法程序取到证据,成为当前土地执法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设计新型土地市场,实现同地同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将在未来与工业化、信息化良性互动,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城镇化进程其实包括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土地作为载体,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2013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保障城镇化合理用地需求为重点,以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主线,提出了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新要求,切中了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由土地利益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要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主线,提出了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新要求,切中了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由土地利益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4.
正提高土地征收率和供地率工作已作为常态化工作强力推进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作为一个近年来才涌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后起城市,濮阳市所面临的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濮阳市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形成了土地利用"讲节约、讲集约、讲规范、讲效益"的共识。营造氛围,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合力加强组织保障。濮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的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土地征收、储备、供应  相似文献   

5.
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关键在于实现土地资本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增量土地资源紧缺、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关键在于实现土地资本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现有"库存",改善征地多、供地少的不良局面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土地供给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获得农民集体土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建没用地的重要手段,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供了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围绕征地和供地这对矛盾共同体的话题越来越多。初步统计,辽宁省大连市2010~2013年批准土地面积17109公顷,供地面积9345公顷,批而未供面  相似文献   

7.
及时准确地认定土地违法行为,是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面对花样繁多的疑似违法用地,土地执法人员如何提高认定违法行为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笔者认为必须在其特征、主体、种类三个关键性要素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当前,土地交易市场得到了健康、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认真解决。 以南岸区为例,土地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土地供应量与建成规模不成比例。据统计,1998至2007年南岸区供应土地447宗,面积约52354亩,其中经营性用地40000亩,工业和行政划拨用地12354亩。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安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历来全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少、建设用地资源稀缺。近年来,全县上下不断转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理念,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重抓观念提升,切实增强节约集约利用的紧迫感。为切实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由县长为组长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把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纳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为国督察、为民谋利——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始终把握"严守耕地红线,督导节约集约,维护合法权益,提高督察效能"的工作定位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始终把握"严守耕地红线,督导节约集约,维护合法权益,提高督察效能"的工作定位,履职尽责,践行为国督察、为民谋利。履职尽责,彰显作为面对山东、河南两省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加速推进,保护耕地、保障发展和保  相似文献   

11.
正解决好"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三大问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地地是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对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极为重要。从各国经验来看,土地管理制度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制度安排。从我国实践来看,解决好"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三大问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三大问题都与土地管理直接关联。人地失调是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到  相似文献   

12.
大力提高国土资源保障服务能力,有力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湖北省崇阳县地处长江经济开发带和106国道交汇区,武汉、长沙、南昌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全县总人口47.7万,土地总面积259.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陡、人多地少的欠发达山区县。近年来,崇阳县坚持"保增长、保红线",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服务,为崇阳县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规划控地,市场供地,挖潜节地,标准用地作为2013年湖北省闲置土地处置暨"三项改革"工作的示范区,成宁市落实省政府节约集约用地新政,采取四项措施,助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控地,优化发展空间围绕湖北省级战略,咸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龙头"地位,统筹考虑和紧密衔接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尤其在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5.
<正>民营企业用地难已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级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成长型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从而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协调发展。一、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但是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同时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地难"正渐成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着力把控供地闸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为节约集约用地"把好关"1.把握供地导向重要基础民生工程、重特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等是无锡供地的主要方向,这些项目优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必须实现应保尽保。对新兴产业可以按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出让土地,鼓励和吸引一些高新产业企业落户无锡。一般性、传统性工业项目,尽量不使用新增指标,主要靠盘活存量用地来解决发展问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产能落后项目和其他不符合产业调整政策项目,则一律不予供地。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定义阐述,剖析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低效利用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国内外土地利用开发理念,明确土地资源再利用发展的模式与方法。继而研究了主动考虑发展过程的"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标准的土地转换模式,引入短期型产业用地与长期性产业用地,提高"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中的操作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横向集约,纵向挖潜;供前把关,供后监管山东省新沂市位居苏鲁两省交界,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中心节点城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253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04.7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59万。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新沂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新沂市国土资源局以"破两难,促发展"为导向,统一思想,始终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改革创新的主线,开源节流并举,在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准入门槛、加强供后监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违法违规现象仍相当严重。因此,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应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同时要切实提高执法监察效能,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区域土地管理面对不同矛盾和问题,督察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建后,围绕怎样履行职责,用什么方式开展土地督察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2008年6月,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大胆借鉴国家审计机构的"例行审计",率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