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霁  曹启明 《上海房地》2013,(11):18-21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由过去摊大饼式的扩张转变为注重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内涵式发展.正因如此.城市工业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顺势而生。上海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产业密集.环境承载力弱、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特大型国际城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上海城市发展正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二产业逐步向郊区或周边区域转移,原先城市中心区的工业用地已失去原先的产业功能.但其土地价值仍然凸显。如何进一步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做好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产业升级与空间置换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和若干大中城市颁布了产业用地指南,并以此指导城市企业的引进与腾退。在国家、地方标准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修正产业用地准入标准,并通过"效益—空间"二维信息,建立企业与土地的空间置换模型,以指导区域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空间调整与置换。在此基础上,以广州市白云区良田工业园为案例,结合该园区的产业基础,修正产业准入标准,模拟园区企业进入退出,从而得到该园区企业用地空间最优的置换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气候承载力作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反映城市系统与气候系统之间互馈关系,其空间状态关乎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基于DPSIR和状态空间法,构建城市气候承载空间概念模型、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测模型,提出气候承载—空间适应方法体系;结合GIS,以厦门为具体案例城市,定性、定量、定位进行城市气候承载空间模拟分析,创建城市气候承载地图(UCC Map),判定气候承载—空间适应热点区域,进而提出城市气候承载—空间适应优化建议。以补充"气候变化"与"城市空间"相互调节适应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产业的区域集聚和规模集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既为城市建设创造强大的动力,也为城市的发展积蓄后劲,增强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城市的要素集聚,对城市发展空间的开拓起重要作用。一、余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应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群生态化,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城市空间生态分区方案和建设导则,构建城市生态网架,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以及城市产业和城市人居布局,并运用"三地动态平衡"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时空安排与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城市的形成是全球化过程中伴随着世界经济体系扩张而出现的必然现象。世界城市具有其相应的产业基础,从演进过程上看,城市化和产业化之间的互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产业拉动发展阶段、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阶段和大都市圈与大产业网络化协同阶段。据此,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要承载更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形成合理的功能与产业互动关系,把人口作为产业调节的重要手段,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质量,京津冀三地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9,(21):227-229
本研究基于城市功能再协调对夜跑空间进行创新及健康产业的延展。城市现状中景观空间及道路空间已经难以承载这项新兴活动的功能需求下,夜跑空间及其可能衍生的各类健康产业成为了今后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调研昆明及杭州夜跑空间存在现状,提出专项夜跑空间的塑造及衍生健康产业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布局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成熟型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表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城市群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城市群层面的系统性疾病:核心城市"大城市病"+外围城市"工业病"及两种疾病通过产业外移、空间侵占、污染跨界传输、发展断层等因素在城市群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要调整优化核心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功能,提升外围城市产业集聚效率和质量,建立核心城市—外围城市污染减量转移机制,建立核心城市—外围城市资源环境产权交易体系,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城市群层面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和环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是城市为各经济要素的流动、配置、整合所提供的裁体和场所,也是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城市空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寻求空间优化的过程.除资源空间配置的市场机制外,还必须通过科学的空间管治这一有效途径推进城市空间不断优化,使城市成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空间.本文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出发,对城市空间优...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苏州市正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以人才集聚促进产业集群,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度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推进"1010工程",将苏州真正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城市。文章总结了近期苏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对推动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目标导向,到2030年,全国城市总数达到770个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7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60%左右,城镇化发展长期处在后期的成熟稳定发展阶段,基本形成新金字塔型组织格局、轴群连区的空间格局、分工合理互补发展的职能格局、高效运行的城市行政设市格局。为了保障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形成创新网络格局;二是实施国际化战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形成国际化发展新格局;三是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建设生态城市,形成城市发展安全生态格局;四是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形成城市发展智慧网络格局;五是有序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形成低碳城市建设格局;六是实施文化传承战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七是推进行政区划有序调整和设市试点,确保新设城市支撑国家城市空间发展的新格局;八是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多元关系,形成公平均衡、包容发展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创新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创意产业通过对文化和个人创造力的投入,借以城市衰败空间,促使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创新作用使城市功能空间得以再生和提升;提出创意城市是城市创新系统的高级形态,二者是城市创新的共同事物。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有效配置资源的实现途径,正不断地上升为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处于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中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遵循一般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应以区域分工为基础,在时间上注重主导产业的更迭,在空间上强调产业的对接,而原有经济发展状态及潜力则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作为一种引导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区”,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大量政策支持下陆续设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并在制度空间层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板块现象”。开发区模式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板块经济”特征,而且深刻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导致了大都市区城市空间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和板块间的同质化竞争。通过解剖西安案例,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重视大都市区内开发区群的整合和统筹,特别是要以群体的视角强化各个板块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协同性,并理顺开发区—行政区在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方面的权责,以期能对新时代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空间相互作用、区位因子选择、功能空间替代入手,分析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机理,探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城市在空间扩展、集聚运动、用地模式、功能分区、等级体系等方面所呈现的新变化和新景观,并提出中国城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调整空间结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山是环渤海地区一座重要的滨海城市,也是一座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的加快,从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强化交通枢纽、优化医疗教育资源及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必将对唐山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各地"摊大饼"趋势明显。因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已成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部分特大城市已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但总体来说,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侧重于生态格局保护与已开发空间的优化整合。快速城镇化地区更需要在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给予城市适当的规模扩张空间,使城市可以承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繁荣与人口增长。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榆林为研究对象,以既有规划拼合为基底,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规模预测、空间形态控制、"两规"建设用地图斑对比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开发边界。  相似文献   

19.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承载着转变西藏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西藏产业结构的重要使命.文章通过分析总结拉萨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城市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提出了拉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遵循自身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并结合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水平和产业竞争优势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立玮  潘媛 《价值工程》2011,30(30):271-272
资源型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因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需要产业转移,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接续产业转移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铜川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存在着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剖析,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给铜川市所带来的实现资源合理优化和接续产业的有效协调发展效应,以期为铜川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