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松是东北三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从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红松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相比较,红松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因此,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红松是东北三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从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红松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相比较,红松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因此,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红松是东北三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从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造林方式到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红松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相比较,红松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因此,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在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对红松母树实行承包经营合同化管理 (一)母树林地的概况 该母树林是天然改培型红松母树林,建于1981年。位于顺利河林场20林班,面积330hm^2,林分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杨、桦。目的树种平均年龄150年,平均胸径40cm,平均冠幅6米,结实良好。  相似文献   

5.
红松(Pinus koraicosis Sicb.ct Zucc.)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我国的小兴安岭、完达山和长白山脉均有自然分布。是我国东北地区顶极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以其树干高大、干形通直、材质优良、生产力高、林分稳定、用途广泛、果材兼优而闻名于世。红松不仅可提供优质的木材,并且因其种子粒大,种仁昧美可供食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是中国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人工林能吸收大气中CO2成为碳汇。总结了人工林生态生物量测定方法及模型和土壤碳汇研究方法及模型,介绍了中国主要的人工林的固碳能力。指出现阶段人工林碳汇研究推绎到大尺度时存在的困难,应及时修订或验证已有的生物量———蓄积量模型,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将3S(GPS,RS和GIS)技术运用于生物量估算,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计算碳汇时,应根据不同树种采用不同的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阿城区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区有九个林场,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现有活力木总蓄积800多万立方米。随着林区森林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哈尔滨市阿城区林业局已经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针叶林,其中红松等珍贵树种早已郁闭成林,在经营中我们不但间伐利用了部分中小径木材,而且还生产了很多林木种子。以往营造的人工林主要是用材林,是采用常规的抚育间伐措施培育成林的,因此间伐生产出来的中小径木大部分节子多,影响了其工艺价值。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物量描述了森林的第一要素.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森林与气候的关系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的实测。建立的单木生物量模型。实现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下乔木层的生物量预测。  相似文献   

9.
红松的人工整枝是以自然整枝为基础,通过该项抚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消除红松林木的死节,减少活节,增加木材中的无节部分,提高红松树干的圆满度,增加优材率,提高木材等级,生产出工艺价值较高的等内木材。  相似文献   

10.
培育人工混交林的主要意图是在可持续的意义上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培育人工混交林能否取得成功,除了满足一些通用要求外,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调控好混交林中组成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混交林中树种间关系的研究就成了森林培育学及森林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杜松又叫“崩松”,属柏科。是红白松阔叶混交林(南部红松林)的喜温标志种。可耐绝对低温-45℃。树冠锥体型,挺直,叶深绿色,于道边栽植或于楼前点缀,干净整洁,美观大方,是目前东北地区城乡绿化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人工林栽植树种单一等原因,使森林病虫害发病几率增多,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在森林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以及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了解森林经营活动的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森林资源免受破坏。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大面积纯林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调整林分树种组成的几项措施,包括:依据当地天然林的树种组成,配置造林树种;人工林天然化,对不同树种进行团块状、带状或根据地形进行不规则混交;补植造林,与原有天然更新树种混交,并进行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时要保留一定数量的非目的树种,丰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成熟林实行块状择伐,保留天然更新幼树或补植与原有植被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海近30年的气候因子汇总分析,结合对上 海世博公园主要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调查和年度生物量计算,通 过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极端高低温、强风和暴雨等5个气候 因子对树木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因子严重阻碍 了树木的正常生长,成为障碍因子。经过10年的绿化实践验 证,上海世博公园对骨干树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群落 结构较为稳定,且气候障碍因子对乡土树种的影响较小。在引 种外来树种时,采用气候相似植物区系法,结合植物耐寒、耐 热带图,把种源地划分为2个气候带和3个植物区系,并确定了 最南引种线,成功引种了红花槭等20种观花色叶乔木树种。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其特点是环境适应力强,森林结构分布较稳定,但成长时间较长,按其退化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疏林。是一种保持自然状态的森林,是森林演化的顶级群落,有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森林的结构和防护功能,生态系列稳定上,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次生林是经人为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森林,一般由先锋树种组成,郁闭较低,大多丧失原始林的森林环境,生态稳定陡和生态功能较差。在我国的东北,有一大部分就是属于次生林。一般来说,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的能力,物种的多样化程度极高,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疏伐是在幼龄林郁闭以后至成熟龄前的一个龄级的林分内,为调节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而进行的森林抚育采伐。随着人工林营造面积的日趋扩大,森林经营集约度也日益提高,对于森林的抚育间伐,特别是疏伐,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疏伐分为上层疏伐法、下层疏伐法、机械疏伐法、强度疏伐法、定性疏伐法、定量疏伐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幅原辽阔,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就病害来说,北方(东北、华北和西北)普遍发生的杨树烂皮已经造成杨树的大量死亡,加之天牛的危害,已经殃及到我们辛辛苦苦建造起的三北防护林体系;松疱锈病已经在东北三省均有发生,成为红松幼林最为严重的病害,常使红松幼林大片死亡;上个世纪80年代传人我国的三大癌症之一松材线虫在中原大地已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植被类型之一,也是陆地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只有林产品、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可进人商品市场,其价值可以直接用货币形式表示,而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难以直接用货币来衡量,处于无形、无价、无补偿的境地,因此,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片面地集中在可提供作为商品的部分,而对起改善环境的非商品的功能估计不足。实质上,森林的立木价值只有森林价值的一部分,其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20.
一、基层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不足 1.森林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增大了防治难度。近年来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致使部分树木受到不良侵袭,造成树木生长缓慢,对森林蓄积产生重大影响。具相关数据表明90年代病虫害的发病率是70年代的5倍。面对这一严峻形式,上级部门作出了相关决策,实施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近几年夏季连续干旱、冬季雪少、偏暖等因素,利于害虫越冬,害虫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形式不容乐观,况且基层森防工作缺少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就更加大了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