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兆亿 《新经济》2014,(17):49-49
目前关于影子银行的定义国际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其概念在不同的金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含义。总体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影子银行基本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内,并不具备高杠杆和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影子银行的形成与发展属于金融创新的一部分,应该抓住机遇,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脱缰似的发展助推并加剧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监管机构越发重视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首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界定,继而从融资方的需求、投资方的供给以及投融资中介的配合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兴起之表面原因,进而在探讨其隐藏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基础上,指出影子银行兴起之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抑制环境下的利率管制以及当下"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创新存在监管真空等金融体制方面的弊端,最后提出为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举措主要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监测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C)。基于此,本文研究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影子银行业务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当金融压力上升时,相较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差异与两类银行对影子银行这一风险业务的调整有关。当金融压力上升时,国有银行会显著减少影子银行业务,而非国有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会减少。本文提出了国有银行的双重职能这一观点来解释实证研究的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业务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而其有效监管问题备受关注。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隐性担保和高杠杆两大特征,构建影子银行业务管理者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决策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隐性担保的影子银行偏好具有高杠杆特征的信贷限制项目,若引入杠杆率约束,则存在有效的监管干预策略,即当满足监管干预条件时,监管机构能甄别出影子银行的投资项目,可通过调节杠杆率监管区间引导影子银行的投资偏好;当干预条件未满足时,监管机构的干预策略无效。为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机构需加强治理,由泛化的分业监管转为针对经营业务的功能监管;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根据现金流信号对已存续的隐性担保产品进行严格的杠杆率区间监管;对风险级别不同的项目,需设定不同的投资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现有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和深层次的抑制性因素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现阶段,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但是与生俱来的风险特征也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推进为影子银行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应该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采取有效的风险隔离措施,防止影子银行的风险向商业银行蔓延,同时,要在金融创新的进程中及时完善相关法规,对影子银行实行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6.
银行的影子业务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指银行近年来所主导的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银行通过银银、银信、银证、银保等之间的合作而形成同业资产或负债,这将使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2009-2014年16家内地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的影子业务规模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影子业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银行的影子业务发展初期,银行间通过风险共担(risk-sharing)确实能降低系统性风险,但随着银行的影子业务进一步发展,银行间通过风险传染(risk-contagion)的金融加速作用而增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是个新颖概念,影子银行体系对一些国家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在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的风险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危害性,开始闻虎色变.而中国的影子银行与西方的影子银行处于完全不同的意义范畴,在对其保持警惕性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对其全盘否定. 影子银行不特指机构 影子银行,广义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然而在国内这—概念仍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繁荣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会诱发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大议题,美国、欧盟 等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针对本次危机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纷纷出台了监管法案和政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着重从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法律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新的风险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10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将影子银行问题列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式的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功能、风险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将影子银行纳入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风险"防火墙"隔离机制、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影子银行保险机制等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财经》2013,(11):33-44
影子银行通过房地产泡沫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机制包括信用生成、抵押品、资产替代和风险传染渠道。实证研究发现,在2003Ⅰ-2012Ⅳ期间内,影子银行在长期内导致房价显著上涨。在引入影子银行和构建金融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SVR模型表明,在引入相关内生变量后,房地产泡沫膨胀显著引起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为此,须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切断其信用过度扩张源头,创新其信用监管手段,完善该体系金融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房地产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作为一把“双刃剑”,其风险监管问题不容忽视。对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有明确的认识是制定风险监管政策的关键。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监管对策,以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在引领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的发展在给金融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亦引发相应的体系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监管缺失问题,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因而需改革我国分业监管模式,树立功能性监管理念,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在鼓励金融创新同时,注意强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让影子银行在完善的监管制度下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体系在本世纪以来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出现了极度的繁荣。而美国和全球金融机构的制度规范、市场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等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中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影子银行的规避金融监管、不完整的信息披露、过度的金融创新、业务界限的突破以及杠杆操作等特点也使得金融体系面临了新的风险,特别是存在有非常大的系统性风险,严重地威胁到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位数回归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识别并对其提出更高监管要求是金融危机后的监管重点。文章选取代表不同类型的8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银行,采用Co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2007-2011年实体经济和金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表明:从流动性方面看,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反而面临更高的流动性风险,其风险溢出效应更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的聚集,发生危机时对系统性风险贡献较大;在宏观经济周期逆转时,中小型银行相对大型银行更容易出现风险溢出效应导致系统性风险聚集;因此政策建议:银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在传统的资产规模庞大的银行,同时也要关注银行业务增长过快的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往往也是系统性风险聚集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6.
乔刚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182-183
自2007年9月美联储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以来,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同时其产生的风险问题也被格外关注。在界定影子银行概念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美国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存在,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被认为是引起这次危机的导火索,经济学家开始注重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影子银行不仅能对经济增长带来有益的推动作用,同时,如果不能适当地对待和监管它所存的系统性风险等问题的话就对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现状、风险等方面来分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并提出一些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内生性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观察其演进机制。流动性风险是目前在时间维度传导较为显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潜在因素,是经济周期波动及金融体系风险相互反馈的结果,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市场或债券市场。在风险的空间演进渠道中,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风险、地方债务问题、产能过剩或资产负债表风险及内外风险共振等风险因素值得重点关注和警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我国金融稳定的核心任务之一,需要调节全局框架和系统思维,继续强化金融降杠杆,审慎保障流动性相对稳定;以供求关系作为基本准则,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建立健全资管领域统一监管框架;稳步推进地方债务市场化,重点防范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市场化改革缓释内外共振风险;重点深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监管体系的统一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旺盛的融资需求、传统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居民财富增长和非金融机构资金优势及金融创新促进了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具有监管困难和风险问题。激发其正向动能,探析其影响金融市场机理,探求其关联性传导机制,探究“资管新规”反噬作用,强化监管法制体系建设,是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监管模型实现理想均衡状态的约束条件。在模型均衡分析基础上提出博弈方应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变量,从而提高监管当局对我国影子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效率,实现影子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可控和业务合规,并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