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曲线效应与汇率政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J曲线效应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进出口,但是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短期内贸易收支甚至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动。例如本国货币贬值,应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使贸易收支改善。但是实际上,本国货币贬值后,因为进出口的合同都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前签订的,因此短期内出口数量不会立即增加。但是由于本币贬值,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出口金额(出口价格×出口数量)也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价格的下降慢慢使需求上升,使出口金额也随之增加;对于进口,由于本币贬值不影响以外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中国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期而言,生产者服务进口额每增加1%,服务业的就业将会增加0.24%,但对制造业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信息服务进口对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都没有显著影响;交通运输服务进口额每增加1%,制造业(服务业)的就业水平将会增长0.147%(0.275%);其他商业服务进口额每增加1%,服务业的就业水平将增加0.189%,但对制造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短期而言,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就业同时产生促进效应,但效应较小。政府应降低生产者服务进口壁垒以促进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UNCTAD STAT公布的数据,探究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的引致效应,并借助服务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方法,进一步明确引致效应的动力来源。分析结果显示,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存在显著的引致效应,服务进口种类、质量和数量边际的增长有利于服务出口份额的增加,服务进口质量边际的增长有助于提升服务出口质量;服务进口通过提升国内服务供给者生产率来推动本国服务出口,这种影响渠道在服务进口质量及数量对服务出口的引致效应过程中表现明显;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服务进口的引致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对于中国扩大服务进口,推动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要借鉴服务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调节进口增长来源,完善产业基础环境,并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完善服务进口要素调节机制,保障服务进口引致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6~2010年中国与105个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数据、世界106个贸易国之间的双边大样本数据,基于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进口、9类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国内专利保护强度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国内专利保护程度的提升会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但是这种效应对于从专利保护指数较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更明显;中国国内专利保护强度提升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专利保护强度提升会显著提高进口产品广度和进口产品数量;中国国内产权保护程度提升对中国从发达国家进口航空器材、电子通信设备、医药制品、科学设备、电力机械、化学材料、武器与军用设备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正效应。本文使用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处理,稳定性检验也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一国进口对于贸易联系持续期的影响效应?与以往对贸易联系持续期的分析多聚焦在出口目的国等宏观层面,本文基于微观产品层面视角,采用负二项分布等多种估计模型,对文化产品进口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进口对于文化产品的贸易联系持续期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并且这种影响效应显著存在于贸易持续期较短的样本,即进口能够提升出口商的“学习效应”,降低文化出口的生存风险。同样,较低的出口价格、较高的初始贸易额对于贸易联系持续期的稳定也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本文多种稳健性估计结果均验证了上述结论。因此,要审慎认识和把握文化产品进口对于贸易平稳发展的重要意义,适时调整文化贸易政策,这可能有利于中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贸易调整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了小型开放经济下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分析进口占比和国内外产品替代 弹性的动态变化来研究贸易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贸易调整的策略和路径对不 同冲击下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国内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会对经济稳态产生影响,国外经济冲击下的贸易 调整对国内经济长期运行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影响短期经济调整;进口占比主要影响消费、资本、投资和实际汇率, 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则主要影响资本、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以来,我国的大豆进口数量越来越多.如今,中国已经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国内粮企开始进口大量的外国大豆.本文将从我国大豆贸易概况谈起,从大豆生产者、供给者以及政府等多方面深入探析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的原因,并谈及这一现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出口结构的优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中国贸易依存度高,当国际市场发生某种不利变化时,中国国内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文章首先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中国贸易发展现状,然后分析贸易出口增长变化、出口结构的变化、比较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内贸易的实质和动因,最后提出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将出口退税政策变量纳入全球模拟(GSIM)模型,从产业层面和全球视角对出口退税政策通过价格机制影响有关国家的生产、进出口贸易流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等经济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7年全球纺织品生产与贸易数据,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使我国纺织品的产出、出口以及行业生产者的福利都有所增加,而纺织品内销量有所减少以及消费者的福利受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的前沿出口水平以及出口潜力,并将影响中国出口的因素分为自然决定因素和人为决定因素,分别估计了这些因素对于出口的影响程度,由此确认了中国出口的需求拉动特征。同时,中国出口处于低效率状态,说明其所受的人为贸易阻力较大,随着世界贸易环境的改善,中国仍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在当前外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通过短期政策促进出口企业产能具有重要的危机应对意义。从长期而言,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考虑,注意开发国内市场,启动内部消费,适当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程度仍然是经济政策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统计描述,并结合中国HS4位数编码的出口数据,运用构建的动态差分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外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冲击,且贸易保护主义的未来威胁还将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产生的冲击较突出,阿根廷和金砖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对中国出口的冲击作用也较显著。关税措施和政府采购等非关税壁垒是限制中国出口的主要形式,救助/国家援助和出口补贴对中国出口的间接冲击较为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机械、金属、矿产品和加工食物行业中产品的出口阻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1990-2009年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反倾销如何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并对相关贸易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论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产生了显著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调查效应,中国对美出口的涉案产品金额、数量、价格以及份额都受到严重冲击。在中国入世后,反倾销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钢铁和化工行业首当其冲。同时,美国对华反倾销还产生了有利于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这些国家迅速填补了中国退出的市场空间,由此减少了美国从反倾销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的价格竞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这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产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有两个厂商的离散动态决策模型,研究在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的厂商的价格决策对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影响,价格决策影响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动态演化的过程,以及市场均衡的务件和特征,包括产品不占有市场、占有部分市场以及上有今都市场的价格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中国与CAREC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时CAREC国家间仍旧存在口岸通关不畅、跨国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政策透明度低且变动频繁等制约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因素。因此,确定并定量测算出CAREC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所产出影响的因素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对进口而言,CAREC成员国减少出口证件数和缩短出口时间有利于中国对其进口规模的扩大,但由于中亚地区在中国能源合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CAREC成员国出口成本与中国进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在出口方面,CAREC成员国缩短进口时间和降低进口成本刺激了中国对其出口的增加,而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使进口证件数与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涂远芬 《企业经济》2014,(3):106-110
本文以19922010年间中国与26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均GDP、贸易开放度以及优惠贸易安排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空间距离、文化距离与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负相关。文化距离的影响远大于空间距离的影响,加强对外文化沟通,克服"文化折扣"现象,对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至关重要。在26个样本中,中国只与7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贸易存在"贸易过度",与其他19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贸易存在"贸易不足",中国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但需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品多样性视角考察中国进口贸易利益规模。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模型和中国海关2002年至2012年进口数据,本文发现在一系列对称性假设下中国进口贸易带来产品多样性增加的贸易利益总体规模较小。分产品类别看,中间产品、工业品及初级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贸易利益。分产业类别看,金属矿的开采、化学品及化学制品的制造及与资源、初级产品相关的行业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金融发展纳入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演进动因中,构建了一个解释其演进机理的四部门模型,并对1996~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的131种典型产品进行了产品层面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演进机理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推动因素逐渐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利率机制、国内各部门的效率水平以及国外因素,其中外国服务资本价格和外国贷款利率的作用在增大,非本土劳动力因素对出口复杂度较高的产品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基础上把国内民主化程度作为政治因素从出口国和进口国两条路径引入该模型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中国与金砖国家部分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中国与金砖国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重点在优势产品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与金砖国家存在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产品,中国可以与金砖国家在不同层次加深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宏观经济效应。研发业的就业效应在服务业中居于中等位置,其劳动报酬系数存在下降态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在减弱。研发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产业没有形成内生发展能力,但是营业盈余系数有上升趋势。研发业最终消费系数在服务业中位于较前位置,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服务业,但对其消费主要体现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很少,其最终消费系数有下降趋势。研发业出口效应较弱,其产出对出口影响较小,但是其对出口影响增强的势头已经形成。研发业进口系数在服务业中居于首位,其对进口依赖较强,对进口依赖较强的态势已经形成,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趋势。研发业的出口劳动直接消耗系数和就业乘数都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出口中的进口成分这个概念,本文对传统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程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实证检验了近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我国出口中的进口成分较高(40~50%),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如果考虑消费和投资溢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高达50%。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严重不足,而消费不足的表面原因是居民储蓄率高,深层原因则在于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和公司盈利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高。长期看,中国难以保持如此之高的出口增长速度,因此急需通过扩大工资和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和增加在社会领域的支出把经济增长的方式从出口驱动转移到消费驱动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