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敏  王建兵  于慧芹 《经济师》2001,(1):144-144,146
现代企业管理实质是人的管理,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企业家。1998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评出的40家1998年世界声望最佳公司全部由欧美国家及日本瓜分殆尽,其中美国占了半数有余。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和微软的比尔·盖茨则在最受推崇、最有领导才能的企业家中荣居榜首。在评出的1998年亚洲地区声望最佳公司前十名中,我国仅有海尔位列第七,张瑞敏也扬名于世。当然如果我们敝帚自珍的话,国内有名的企业家就不止张瑞敏一个了,如长虹的倪润峰、联想的柳传志等等。但相对于中国众多的企业来讲,那毕竟还是少数。如果将中国的企业家和西方发…  相似文献   

2.
经过6个月的角逐,42位被提名的世纪实业家奖候选人中有4位脱颖而出。世纪实业家的桂冠将由他们中的一人摘取。这4位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 IBM的执行总裁汤姆·小沃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执行总裁阿尔雷德·小斯隆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从他们中选出一人作为世纪实业家,意味着回顾本世纪难以置信的巨变。4名候选人中最早的亨利·福特所处的年代与比尔·盖茨的世界迥然不同,尤如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不同于比尔·克林顿时代一样。1900年的美国,J·皮尔邦·摩根是最重要的生意人,但他当领班的马戏团与…  相似文献   

3.
打造中国的全球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提及微软的时候 ,除了会想到比尔·盖茨和他强大的IT帝国世界外 ,我们还会联想到美国这个强大的经济实体。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龙虎榜 ,运用麦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决定品牌竞争优势的因素 ,针对中国的国情 ,进而提出了打造中国的全球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问:Internet的发展几乎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就连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比尔·盖茨也不例外。据说1995年的一天,比尔·盖茨遇到一位流浪汉向他要钱,令比尔·盖茨吃惊的是流浪汉主动向比尔·盖茨提供了自己的网址。请您谈谈Internet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媒体     
《经济》2005,(6):18-18
游戏男孩美国《福布斯》2005年5月23日陈天桥会不会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他说:“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我敬重比尔·盖茨,但是我想成为中国的陈天桥,而不是中国的比尔·盖茨。”陈天桥和他的游戏帝国控制了中国60%的在线游戏市场,可是他并不满足,中国只有9400万网民,但是中国有3.3亿台电视机,他要通过一个“魔法盒子”把在线游戏以及音乐、电影等服务扩展到电视机上。他和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制作公司合作,陈还专程飞往美国微软总部去会见比尔·盖茨,具体的细节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两家企业在逐渐靠拢。在别人都在玩概念的时候,只有陈天桥…  相似文献   

6.
陈平 《新经济》2002,(2):34-39
十几年前,当柳传志从中科院拿到20万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人看好那个叫“联想”的倒腾计算机的小公司,中科院的领导普遍崇尚技术,他们投入近2000万进入电子医疗设备领域,看好另外一个叫中科健的公司,这是中科院的正宗嫡系。阴差阳错,十几年后“柳”成了荫。联想成为中国科技产业龙头企业,中科健连续亏损两年,主工农业务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7.
1994年美国《时代周刊》曾经刊登了一张照片,在比尔·盖茨的演讲会上,一位普通的中国年轻人与比尔·盖茨站在一起,手拿盖茨为他题写的”祝你成功!“赠言。10年之后,这位中国青年悄悄占领了微软帝国尚未来得及涉足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休学创业,已算不上新闻,要说中学生退学创业,就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浙江省乐清市的两名中学生徐骥和刘凌翔就是“不可思议”的勇敢者,他们创办了“虹桥数字网络工作室”,立志要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但仅仅过了几个月,他们的网站就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9牛年,中国企业界第一个重磅新闻莫过于"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董事长". 柳传志之高调,从其获得的"中国IT教父""企业家教父"、 "商界领袖"诸多称号中可窥见一斑.经过多年的经营,柳传志不仅建立了卓越的个人品牌,也通过树立个体的领袖形象为"联想"品牌提升了价值.此次柳传志重新出山的消息2月6日一公布,联想集团股价当即上涨13%.  相似文献   

10.
<正> 新千年伊始,令人震惊的商界消息便接二连三传来。特别是1月10日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其交易额达1660亿美元,新公司价值高达350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生产总值。事仅过3天,全球首富、全球股票价值霸主美国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宣布让出稳坐了25年的王位,按照中国人的话说,就是“退居二线”了。那么,这些看上去独立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比尔·盖茨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种对策?他究竟是“急流勇退”还是“急流勇进”? 现在首先应探讨的问题是,微软与比尔·盖茨是否遇到了“急流”?而所遇到的“急流”又在哪里?笔者  相似文献   

11.
创造新的神话─—比尔·盖茨和他的美国微软公司董志刚在1995年7月出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上,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总裁比尔·盖茨(BillGaates)以15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当选为全球第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这位“美国新一代人中最杰...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1723—1790):他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中心论点:即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换数不清的益处。“我们能够期望三餐不是出自肉贩、酿造商或面包商的善意而是出于这些人对他们自己利益的考虑。”罗默喜欢这个见解。我们能够期望通讯革命不是出自比尔·盖茨或克雷恪·麦考的善意,而是出自他们对创新,对建立新的企业和积攒财富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大约十二年前,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在采访比尔·盖茨时问他有没有考虑过慈善事业。那正是微软公司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视窗95即将问世,而比尔·盖茨则早已是世界首富。记得当时  相似文献   

14.
比尔·盖茨慈善捐赠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软件行业的巨头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既因为最初的小气而被人诟病,又因为捐献全部家产受人尊敬。暂且不论他的"功与过",从以他为代表的富豪的捐赠行为来看,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学习什么经验,中国的法律法规又该如何完善,文章将从比尔·盖茨的捐赠案例,逐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曾昭华 《资本市场》2014,(10):92-109
柳传志认为,将联想分拆并非终极目标.虽然他把老联想一分为二交给年轻人了,但他还想做事。在联想分拆时,柳传志就开始着手考虑联想如何跳出产业,走资本运作的道路。因此,卸下一身重担的柳传志开始与联想控股副总裁朱立南筹划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柳传志觉得这样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以亲身经历为其他企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沃尔玛——连锁超市帝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22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列出的年度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被沃尔玛连锁超市董事长山姆·罗伯逊·沃尔顿取代。比尔·盖茨3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富之位,到2000年其身价达到了765亿美元。但由于2001年全球范围内科技股普遍下跌,比尔·盖茨的身价也随之降到540亿美元。沃尔顿现在拥有资产654亿美元,完全来源于其父建立的商业零售帝国———沃尔玛。沃尔玛从1962年的一个小店起家,一步一步达到今天的辉煌。沃尔玛如今在美国拥有3000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1000家…  相似文献   

17.
当很多媒体还在“极力推荐”海尔(或张瑞敏),联想(或柳传志)的时候,《榜样》这本书却发出另类的声音:“柳传志已经不具备带领这些企业再上一层楼的能力了,他们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企业的学习榜样不是他们,而是象宝洁,沃尔玛和IBM那样的世界一流企业.理由很简单,“柳传志们”是以“权威误略”为中心的“市场政治家”,而不是以“制度和文化”为中心的“战略管理者”。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不能说美国的大公司总裁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当今世界上因为个人收入而最受争议的人。20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80年代末的萧条之后 ,终于击溃了来自德国和日本的挑战 ,重新夺回大片已经丢弃的市场。在经济强劲反弹的同时 ,美国出现了一批有神话色彩的CEO们 ,包括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 ,通用电器公司的杰克·威尔士 ,摩托罗拉公司的鲍勃·凯文 ,克莱斯勒公司的李·拉考克等一批在美国家喻户晓 ,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士。他们各自以自身的才能 ,或使公司起死回生 ,在公司遇到强力的发展阻力的时候使公司重…  相似文献   

19.
一、“三个代表”与比尔·盖茨现象“谁是当今‘三个代表’的最佳实践者?”“比尔·盖茨。”———一群年轻人脱口而出。一项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这一问题,44.9%的人同时选择了“盖茨”和“保尔”,20.4%的人选择了“盖茨”,17.5%的人选择了“保尔”;对“保尔和盖茨谁是你的榜样”这一问题,44.2%的人选择了“盖茨”,27%的人选择了“保尔”和“盖茨”,13%的人选择了“保尔”(以上据《北京青年报》)。几项单项选择,盖茨都远远超过了保尔。比尔·盖茨成为当代中国青…  相似文献   

20.
1992年 ,大洋彼岸的美国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其意义不下于当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深度改革。在 1 992年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美国几家最著名大公司的董事会先后解雇了六名声名显赫的超级总裁。他们分别是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 (IBM)总裁约翰·爱克斯 (JohnAkers)、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罗伯特·斯坦普尔 (RobertStempel)、美国捷达 (AmericanExpress)总裁詹姆斯·罗宾逊(JamesRobinson)、西屋公司 (Westinghouse)总裁保尔·莱格 (PaulLego)和康柏电脑 (Co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