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做好2019年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新“学干一体化”乡村振兴领军人物培育模式,推行“头雁培养双提升”工程,以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从2017年至2022年,通过稻麦种植、设施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安吉县是浙江省和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县,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安吉县注重发挥"两山"优势、放大"两山"效应、打响"两山"品牌,立足实际,对高素质农民实施了包括学历、技能、经营理念在内的全方位提升,逐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一、立足实际,高起点筑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强化基地建设是培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自2016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莒南县坚持“立足培育出实效,培育做到精准细”的工作理念,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了地瓜姐胡顺花、制茶能手李西红等一大批优秀高素质农民。在2020、2021两年莒南县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中,43人获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502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23,(1):42-44
<正>2022年7月,中央农广校调研组深入大同市云冈区、云州区调研,总结梳理了大同市开展高素质农民执证培训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经验做法,并对创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出建议。一、坚持高位谋划,强化保障聚合力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持证培训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来抓,列入市政府10项民生实事之一。市县乡三级成立领导小组调度指导,市领导包联县区、县乡领导跟班培训、村“两委”骨干全程参与,每年由党政县处级领导主讲“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第一课”,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扬州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果为主线,加快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工作成效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扬州每年培训农民近2万人,2018年培育程度达到50%左右,高出省平均水平5%。涌现出一批有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宜君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立足实际,加强农民技能提升,聚焦乡村人才需求,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形成了“556”培育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工作落实上做到五个精准一是精准摸底调研。多次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调研,广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同时向培育对象宣传下载安装“云上智农”软件,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网上信息注册申报,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精准遴选学员。把从事农业、有志发展农业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作为培育对象,结合“组组有”高素质农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全面反映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状况,充分展示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特点,深入剖析高素质农民发展环境、需求和趋势,自2018年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全国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陕西省积极落实了相关任务。工作中,省农广校有以下几点做法:一、领悟精神抓部署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是编写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促进农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检验和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成效、研判乡村人才打造途  相似文献   

9.
<正>黄陵县围绕全县“三塬三川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多措并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黄陵县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工作副县长任组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包抓督导方案、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11个培育工作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做好跟踪服务是抓实落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创新机制、多措并举,通过延伸服务和政策推动,提升高素质农民综合发展能力,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有发展。一、乡土专家助农,构建农民跟踪指导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昆山市涌现出了一批生产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的种植养殖能手。昆山市为更好地发挥种植养殖能手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组建市高素质农民乡土专家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乡土专家更好地挂钩联系种植养殖户,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农村部提出,2019年开始,启动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为更好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质量效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应当注重提升工作"六性"。一、提升培训的精准性一是培训对象精准。按照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高素质农民队伍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目标。以县为单元,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12.
正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江苏省如东县紧紧围绕"乡村人才振兴",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模式,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扎实有效推进如东县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3.
两会声音     
《农民科技培训》2024,(4):49-50
<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社会资本涌入、人才回流,成为新趋势。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创新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授课方式,通过政府发放职业资格认证、定向产业扶持和各类保障激励政策,调动学员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2019年8月19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整体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长期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全面加强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当下,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仍存在现实的问题屏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理论支撑,探究其培育工作的优化路径,能够加快补齐短板,推进培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科技培训》2023,(3):11-14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强农兴农的根本,认真组织开展“半农半读”农民中职教育工作,2022年全省17所市、县级农广分校开展中职办学工作,共计招生2329人,毕业2783余人。2009年以来,江苏省先后培养涉农中职学员62970余人,为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有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放在重要位置,从政策、培育、引进、认定、扶持、宣传等方面,高效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突出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引领。一是政策统筹指引。“十三五”时期,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南京市引进青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补助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扶持文件,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20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万人,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通知》总体思路是什么?将完成哪些重点任务、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宿迁市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全市农业六大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农业产业体系、农村电商、支书领头调结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系列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和效益逐渐显现。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供需不匹配、培育质量不高、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当前宿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应从资源整合、内容创新、精准服务、绩效评估等多个维度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宿迁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培育体系构建上,形成以职能部门为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培育格局。市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依托相关涉农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等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紧扣乡村人才振兴和农民职业化两个目标,坚持农民教育培训接地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将培训内容与地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农民培训就地就近培训,强化现场实训、操作、实习体验,注重技能提升转化,逐步形成了以“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立足产业需求,突出乡土特色,发挥农民优势,运用信息载体,学历教育提升,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成长在生产一线”为特点的“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