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列宁曾指出,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列宁的发展伦理思想是奠定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列宁在领导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本国发展现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阐明他的发展伦理思想。这包括利用资本主义相对的善,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本思想,在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科技越发展,科技伦理越显得重要和紧迫.江泽民同志主要从科技服务观、科技探索观、科技合作观、人才尊重观和知识产权保护观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其科技伦理思想.这对在新时期如何加强科技伦理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性、本质及其能动性,以及社会主义目标等理论对弗洛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弗洛姆从人性出发,奠定了其类伦理思想始基,认为人的生存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他把生产性作为人解决生存矛盾、实现潜能的动力机制。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普遍价值标准是人的幸福,而幸福是生产性活动的结果,也是生产性活动的激励;幸福是美德的标准,是生产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险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研究和认识保险伦理思想 ,无论对于人们正确看待保险 ,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还是推动保险文化和保险伦理建设 ,都是完全必要的。研究保险伦理思想需要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保险伦理思想的内涵 ;二是我国保险伦理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5.
任何制度都要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为前提,都要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底蕴,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以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方式.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并没有直接使用制度伦理这个概念,但却在他们的著作中舍有丰富的制度伦理思想,他们关于社会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对今天的社会制度伦理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他们都坚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公正等,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科学发展现在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心人、发展人和完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色,人学的思想一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最新表述,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最新范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坚守四个方面,梳理了二战以来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正是源于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分析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三个重要特征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主题;注重实务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取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一书蕴含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但在运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前,必须对老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重新解释。本文采取批判性的诠释方式,将老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概括为天道原则、不争的分配伦理、诚信的交换伦理、节制的消费伦理和适度的发展伦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战略指导思想。二者的思路存在着怎样的继承性,又如何统一起来并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这不仅是一个值得分析思考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会计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也需要会计和谐发展的支持,科学发展观与会计的和谐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大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大学,促进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 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质、要求、目标等四个方面的解读,指出高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期的社会演变和历史进程中,中西方思想史上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素材.在特定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志趣各异而又相通相融的和谐思想灼见.对中西方古代的和谐思想资源进行研讨,揭示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致和之道,勤于挖掘,赋予时代的新意,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化解"三农"问题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纷繁复杂的“三农”问题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化、持续性、公平性原则,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行为规范及制度体制于一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但又任重道远。在和谐文化建设实践中,有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探究和认真思考,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和谐文化健康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目前地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大量矛盾和冲突形成了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凸现了政府行政能力的不足。重振和提升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成为构建地方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