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了行业竞争对公司管理层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竞争显著增加了管理层的投资灵活性,并且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投资效率。另外,本文还从实物期权的角度考察了行业竞争对公司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竞争显著增加了公司增长和清算期权的价值。这些发现意味着,行业竞争作为公司经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公司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行为,并且这种影响最终体现在公司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2.
靳庆鲁  薛爽  郭春生 《经济学》2010,9(3):1485-1504
本文考察了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增长与清算价值的影响:给定净资产,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权益价值与净利润的关系(体现为增长价值);给定净利润,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权益价值与净资产的关系(体现为清算价值)。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影响了公司的增长与清算价值:对盈利能力高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增加公司的增长价值,对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增加公司的清算价值。这说明,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体现了适者生存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3.
该文考察了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增长与清算价值的影响:给定净资产,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权益价值与净利润的关系(体现为增长价值);给定净利润,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权益价值与净资产的关系(体现为清算价值).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影响了公司的增长与清算价值:对盈利能力高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增加公司的增长价值,对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增加公司的清算价值.这说明,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体现了适者生存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6—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装备制造企业获取外部融资,使企业更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扩大规模,导致企业投资效率降低;宽松货币政策显著加剧了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而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适当提高股权制衡度、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弱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和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据此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功能。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3)非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对宏观货币政策的弹性更显著;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能够更大程度地缓解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更有效地改善非国有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金融环境优化功能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9-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投资行为和业绩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相对于政治关联的企业,金融发展改善融资约束之功效在非政治关联企业中更为显著。我们对事后企业绩效增长的考察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公司业绩增长对投资规模的依赖,其作用机制在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代理成本的降低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以上实证结果为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显著提升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控股股东未股权质押的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更显著;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与其他非控股大股东,外资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决策的积极影响最终能够提升公司的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途径往往是多样的。本文研究了两类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差异。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既存在供给效应又存在需求效应,表现为:货币供给量越大,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越弱;货币价格越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越强。同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价格分别对融资约束较强和较弱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产生更显著的影响,从而表明投资需求是在较弱融资约束下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的根本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货币价格对企业投资效率也具有明显的冲击效果。本文的探索为制定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信贷歧视与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政策与行业竞争显著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经济后果,文章利用2008-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结合货币政策和信贷歧视考察了公司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研究发现:(1)公司现金持有具有竞争效应,而且随着竞争对手融资约束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更加显著;(2)与宽松货币政策相比,公司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在紧缩货币政策下更加明显;(3)与政府控制的公司相比,民营公司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更强,而且在紧缩货币政策下两者差异更加显著;(4)为研发活动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是公司现金持有实现竞争效应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既能缓解融资约束,也能抑制代理冲突,那么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呢?文章运用2005-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可显著提高公司投资效率,而且这种效应在大规模公司中更加显著,表现出明显的“选摘樱桃”效应;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银行进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整体上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代理冲突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而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民营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投资效率,而在国有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则通过抑制代理冲突来提高投资效率.文章补充和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外资银行进入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率管制松绑、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以资本价格——利率为代表的要素市场改革会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的作用机理如何通过改变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供求关系予以实现,亟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我国2013年央行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为背景,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利率管制松绑在企业层面的信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央行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是导致利率管制松绑降低融资约束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R&D投入较高以及短期贷款占比较大的公司,上述信息溢出效应更加显著;另外,利率管制松绑后企业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增进投资者的信任,提高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以上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保障可持续发展,企业会选择主动优化信息环境,来消除信贷市场摩擦,解决“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霍远  何旭  陶圆 《技术经济》2023,42(2):64-77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而创新持续性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以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具有“U型”非线性关系,且研发投入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U型”非线性影响在不同区位因素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异下表现出异质性;多个大股东持股及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U型”影响。故政府在采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时要谨慎把握政策调控的尺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持续性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Using a unique set of data on fund use by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works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affects corporate investment behavior through the three channels of external demand, liquidity demand and long-term fund demand. However, the result is influenced by expectations and can differ across firms depending on their economic cycle, shareholder character, industrial character and the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y are exposed to. Specifically, high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can weaken the positive roles of these channels, especially those of external demand and liquidity demand, in driving corporate investment. During economic upturns, the effect of these channels is the most evident among state-owned firms,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low cash dividend firms. The lessons from this study are that macroeconomic policies should be leveraged taking account of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conomic shocks find their way, and monetary policies have to be implemented by targeting microscopic fund demand.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银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考察了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银行竞争通过提高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加快了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尤其是降杠杆的幅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降杠杆的促进效果会更明显。此外,预算软约束小、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规模小的僵尸企业去杠杆的速度更快。本文立足于中国金融体系深化开放的现实情境,聚焦于僵尸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资本结构决策,为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如何助力僵尸企业去杠杆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理论揭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由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显著;管理者过度自信可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相较国有制造企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非国有制造企业中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融资约束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制造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寻求高质量发展机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金持有水平变化是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影响的映射。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引入实际人控制人类型和企业成长性变量,测度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发现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随着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货币政策趋于从紧时,外部融资约束增强,企业会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因此我们从微观上可以拒绝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无效的断言。另外,实际控制人类型和企业规模在增加现金持有的路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受货币政策影响程度小,低成长性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这种现象的存在消弱了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 the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of exchange rate, output and inflation for an emerging economy ? Turkey ? by using monthly data between 1990 and 2014. We employ the innovative nonlinear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of Kilian and Vigfusson (2011), which allows u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tances (tight or loose) and different sizes (small or large) of monetary policy actions. Our empirical evidence reveals that tight monetary policy, which, in this case, is captured with a positive shock to interest rate, decreases exchange rate, output and prices, as economic theory suggests. Loose monetary policy, which is captured with a negative shock to interest rate, has the opposite effect on these variabl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loose monetary policy are weaker than the effects of tight monetary policy because loose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re less effective than tight monetary policy shocks. Moreover, as the magnitude of a shock incre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ight and loose monetary policy policies also incr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