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永年 《浙江林业》2003,(11):21-21
以“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全民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于10月11日至13日在湖北成宁举行。中国竹业博览会是中国竹文化节的主要内容,汇聚了近年来全国18个省(市、区)研制的最新产品,展示了我国竹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当今国际竹业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竹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竹林资源的变化、竹产品产量与产值、产品加工业、劳动就业、产品市场流向等方面,概述了近20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的水平、速度与结构,并表明我国竹产业呈持续发展态势。对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政策制度改革、政府干预、经济利益驱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表明,家庭承包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政府的政策指导与扶持等极大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竹产业成为竹产区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竹产业的发展潜力从资源、加工业、市场、经营机制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2个不同方案对竹林经营结构及其收获量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3.
一月中旬以来,我省遭受五十年一遇的持续不断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给森林造成严重损害,其中,竹林受损尤为严重,立竹大量倒伏,成片劈裂折断,给竹产业发展和竹农的经济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截止2月9日,全省雪压、折断和倒伏的竹林面积751.1万亩,损失高达26亿元。为了使受损竹林尽快更新复壮,恢复生产力,我国著名的竹子培育专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中国竹产业发展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描述 ,并指出 ,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林地产权的明晰和合理、有偿、有效流转 ,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 ,加强产品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 ,是解决当前竹产业发展问题的主要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科 《浙江林业》2009,(12):11-11
四海宾朋聚菇城,竹炭产业谋发展。12月1日,2009中国庆元(国际)竹炭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隆重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由省林业厅、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省竹产业协会竹炭分会和庆元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活动以“加强技术合作交流、促进竹炭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国际学术研究活动,加强竹炭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宽竹炭产业市场,促进竹产业整体发展进程,扩大庆元竹产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的龙游,竹产业是该县的一个特色重点产业。龙游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建兵介绍:“龙游县竹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全县竹产业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有加工户和加工企业近4000家。”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给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该文在全面分析昭通市竹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昭通市竹产业的发展应以竹纸浆制造、竹笋加工、竹材生产等为重点,在分析了竹产品的市场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昭通地区竹产业基地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昭通市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产业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应江西省林业厅、赣南地区行署和崇义县委、县政府的邀请,我于10月28日参加了崇义县竹产业发展研讨会。会后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江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1997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上再造”第三次工作会议后,省林业厅、省计委立即下达了1998年林业生产计划,各地掀起了造林整地热潮,造林进度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近期江西省委、省政府还要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今后全省林业工作。二、林业工作宣传力度大崇义县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现代芽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工艺技术不断创新,为促进豆芽产业升级、保证豆芽的食品卫生安全、加强豆芽行业自律、推动豆芽行业与国际接轨、实现现代芽菜产业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目标,中国农业大学芽菜研究中心、中国现代芽菜产业协会和河南省芽苗菜产业协会于6月15日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召开"规模化芽菜产业使用乙烯工艺专家论证会"。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业》2010,(6):3-3
“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建成典礼暨“中国竹炭产业科技创新论坛”在遂昌举行 为促进国内外竹炭产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增强竹炭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提升遂昌竹炭知名度,5月30日,由中国竹产业协会、浙江省林业厅主办的“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建成典礼暨“中国竹炭产业科技创新论坛”在遂昌举行。  相似文献   

11.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产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竹产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本文总结了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安吉县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阳 《浙江林业》2005,(5):24-25
1989年,一家名为“明志”的台湾公司落户安吉。创办了安吉县第一家竹凉席加工企业,从此打开了安吉竹产业的大门。在此后的近20年里,安吉的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从单一的竹凉席发展到如今的竹工艺、竹胶板、竹家具等7大系列1000余类品种,竹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居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对外发布《中国农业展望2015-2024》,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走势进行展望和预警预测,内容之丰富备受各方关注。开展农业展望,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是我国农业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的现实之需,是我国现代农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利好"三农",利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当今世界,以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信息日益成为新型生产  相似文献   

14.
《浙江林业》2006,(6):1-1
竹产业是遂昌县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毛竹科技园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竹林经营水平大幅提高,以竹炭和竹胶板为代表的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并荣获“中国竹炭之乡”荣誉称号。2005年竹产业实现产值512亿元.成为竹区乡镇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昭通市竹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竹资源培育、竹产业加工企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对云南省昭通市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昭通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竹资源产量不高、竹加工企业相对较少、竹文化旅游尚未起步等问题,并结合昭通市竹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重点发展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昭通市竹产业的策略与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竹子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子是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部分产品具有替代木材的作用。中国竹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居世界前列。以竹子开发利用而发展的竹产业涉及建筑、建材、化工、纺织等多个领域,成为公认的绿色低碳产业。该文分别对竹笋、竹材加工、竹炭、竹纤维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把握目前中国的竹子资源利用现状,并提出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如挖掘竹文化元素、技术创新及完善贸易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实施竹产业振兴行动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曾多次视察浙江省竹产业发展情况.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的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指示当地政府到浙江学习竹产业发展的经验.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竹产业的指示精神、对浙江的...  相似文献   

18.
从福建省发展竹产业的优势及竹产业经营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竹产业参与式开发的对策思考。在竹产业开发中实施参与式方法,确立竹农的主体性参与地位,使政府从竹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转变为宏观支持,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利于保护、发展竹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实现广大竹区农民增收和乡村致富。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2009,(1):22-23
湖州市竹产业如何转型升级72008年10月,湖州市林业局专门组织调研组对全市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查,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和生产基地,初步掌握了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探讨了转型升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安吉县是“中国毛竹之乡”,总面积1886km~2,人口45万,有林地面积11.18万hm~2。其中毛竹林14.47万 hm~2,小竹林1.27万 hm~2。毛竹、立竹总蓄积量1.14亿株,年采伐量1800万株,年产竹材45万 t,商品竹占全国的1/10,居全国之首。近年来,安吉县实施贸工农发展战略,竹产业长足发展。现有竹制品加工企业450余家,笋加工企业40多家,1995年全县竹子资源及笋竹加工产值11亿元,创汇1560万美元。1996年上半年安吉竹产业创汇793万美元,占创汇额的85%。竹产业已成为安吉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