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债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从国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利率、消费的影响等环节分析国债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金金 《大众商务》2010,(10):28-28
国债政策属于国家的一个重要政策,国债政策的好坏对我国宏观调控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我国国债的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找出其原因,接着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首先简单论述了国债政策的重要性,随及从国债规模入手,探讨了影响一国国债规模的限制因素,并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合理性及期限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债政策属于国家的一个重要政策,国债政策的好坏对我国宏观调控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我国国债的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找出其原因,接着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国债规模空前扩大,于是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国债的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类指标体系出发,实证分析了我国国债的规模及其经济负担,并运用国债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二十年的国债负担率作了动态预测,揭示出我国国债仍有巨大的潜力,说明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凭证式国债是满足投资者需要,为中央政府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是中国现阶段国债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透过对凭证式国债运行的剖析,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凭证式国债代销及流通转让制度,是拓宽凭证式国债功能,充分发挥凭证式国债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分业经营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从事国债业务的现实入手,剖析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债管理制度,更好地促进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支持商业银行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以国债为冲击的小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运用1978~2001年的历史数据,得出国债对经济总量的弹性和乘数效应。进一步分析并得出结论: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中短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方面。但要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应适当利用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缓解国债压力,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债数量增速较快。国债的发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债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增加财政债务风险。因此,适当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国债作为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都强有力地支持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当前我国国债发行的两大主要品种是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从目前凭证式国债的市场情况分析,凭证式国债发行还存在较多问题,作为监管机构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完善凭证式国债的发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国债市场的演进表明,国债市场前期的功能,是作为实现财政政策筹资需要而采用的工具,用经弥补财政赤字,扩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后来,随着国债流动性的不断,国债成为商业银行调节资产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以及中央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流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从这一立论出发,提出了国债流动性创新,增强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为弥补财政资金之不足,从1994年起,加大了国债发行的规模与速度。针对中国的财政、经济现实,从西方经济学、财政收支及国债运行过程等不同角度,分析举借国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难发现举借国债会增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所以,在运用国债这一宏观调控工具时,一定要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起来协调考虑,以免引发新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我国国债规模是过大还是尚存在发行规模空间存在较大争论。本试图通过实证分析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效应来检验我国国债是否适度,结果证明我国国债发行未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挤出民间资本,它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为我国未来的国债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我国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几乎年年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来,国债发行量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迅速膨胀。现论界对适度控制国债规模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局限于对国债规模相关衡量指标的比较,或作历史的纵向比较,或作国际的横向比较,以求找到一个适度国债规模的数量界限。然而,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往往是相悖的,无法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做出清晰判断。适度的国债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把它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控制适度国债规模应把握如下几个关系:1)国债余额增长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2)国债实际利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3)国债余额与GDP之比不能一直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以来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使我国的国债规模又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增长阶段。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债政策的有效使用要求我们应当对中国的国债规模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债本质是政府为了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和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提供的公共金融服务.概率模型中的期望和方差测度不同国债发行策略的收益和风险,可作为发行国债最优策略的选择依据.基于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理论,可以提出国债债务终结最优时间选择的成本收益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单纯依靠增发国债而忽视了另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减税政策的实施。笔认为,大规模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不应长期实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适度减缓国债的增发额度,强化减税政策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债柜台交易是2002年6月开始进行试点的一种新的投资工具,一开始就遭到冷遇,其中,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该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债柜台交易与证交所、银行间国债交易的比较分析,使公众对这一新生事物有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央政府实行国债转贷政策,实质上是对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发债筹资政策的一种替代方式。与中央无偿拨付地方使用的国债建设资金比较,转贷资金具有明确的信用本质和直接的效益本质。因此,针对转贷政策下国债资金特质改变,对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做出适应性调整,使之与管理需要相匹配,已成为地方政府对国债转贷资金实施效益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特别国债是针对特殊事项而专门发行的国债产品,与一般国债相比,其审批和发行更为便捷,资金募集更为迅速,预算管理更具弹性,资金投向也更为明确,有利于快速弥补财政资金缺口,有效应对突发危机或处理特殊事项,但也存在冲击市场流动性、增加国家债务偿付风险以及破坏债券定价机制等潜在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行的前三次特别国债主要是为国有金融机构注资,发行方式从单期发行向多期发行、从定向发行向定向发行与公开发行相结合演进。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全额公开发行的特别国债,其政策框架整体审慎,资金投向明确,有利于更有效地防控疫情和快速恢复经济;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全额公开发行,也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债收益率短期内较大幅度上升。特别国债政策的应用,应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稳定短期流动性,引导中长期利率,匹配总量性与结构性,统筹常规政策的有效性边界与非常规政策的应急性适用,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特别国债资金的投放应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结构性,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完善资金投放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充分发挥特别国债资金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