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欠费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恶意欠费学生具有年级差异、班级差异、成绩差异等特点。文章分析了恶意欠费产生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对学生加强教育、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以区别恶意欠费和非恶意欠费、加强学费收缴工作管理、出台相关法规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公司收购现象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恶意收购。根据恶意收购的定义和内涵,作者认为"非合作收购"的提法更恰当,同时强调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对上市公司进行恶意收购的动机、全面评价恶意收购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但是,个人“非恶意”造成的不良信用记录却客观地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里,并影响个人今后的信贷活动。如何避免不良记录,提高个人信用意识,完善征信系统,已成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商标恶意诉讼是一种恶意诉讼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是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界定不清、规范和预防机制不足等问题,司法实践中"恶意"认定标准不同、损失赔偿标准较为复杂,不利于遏制近年来商标恶意诉讼的频发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实体法上,应明确商标恶意诉讼及认定标准,增加反赔制度.程序法上,需明晰诉前禁令制度,严格限制原告撤回起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规制机制作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措施共同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商标恶意诉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规制.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讲,自诉讼制度产生以后,在人们依法进行诉讼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恶意诉讼的出现.盖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会被扭曲、异化,从而偏离其设计目的,于实际运行之中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本文分析了对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各国立法例,最终提出了规制的相关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意串通的合同,也即当事人通谋所订立的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本文从分析恶意串通合同的概念、特点,构成要件,以及恶意串通导致合同无效的法理基础来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实践中恶意串通的例子很多,笔者认为并非每个都该归入无效合同的范畴,应因个案而定。  相似文献   

7.
目前,信用卡恶意套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信用卡的恶意套现,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诚信环境,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发卡程序,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提高技防水平,建立整治信用卡恶意套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诉讼是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有一些人由于受到不法利益的驱使,加之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恶意提起诉讼,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诉讼秩序,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损害了国家的审判权威.故,对恶意诉讼行为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预防和遏制,建立公正高效的诉讼机制,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博弈理论框架下,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方法建立互惠行为偏好函数,探讨互惠利他行为相互作用规律.在所提出的互惠行为偏好中,参与人的互惠行为偏好不仅依赖于自己行为所表示的善意或恶意,还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行为所表示的善意或恶意.该模型描述的心理和推理过程克服了已有社会偏好函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用于经典博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P2P系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得P2P系统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及控制机制,由于存在大量的恶意节点、虚假文件等恶意行为,系统容易受到攻击.而基于D-S据理论的信任模型,在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平均、期望和方差来确定信任度的取值方式以及不确定程度中的可靠程度,并在模型中引入风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协同作弊和恶意诋毁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