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集群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中小企业集群化能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集聚经济效应、增长极效应、网络化效应和创新效应,从而在降低生产成本、市场营销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有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本土企业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特有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直缺乏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通过考察产业集聚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存在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显著存在于中小企业集群中:在中小企业集群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将会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而在非集群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没有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改善该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绩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给其带来的边际绩效显著高于非集群地区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娴  陈曼 《特区经济》2007,221(6):278-279
产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接着对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它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生态效应可以形成一种“空间拉力”,使得资源在非平滑运动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优势集聚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开发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通过发展集群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更成为各地方政府的积极选择。但随着国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后,在当前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集群粗放经营、产品结构老化、创新不足、品牌缺失、低水平重复竞争等,这些问题已制约着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各地开发区正积极寻求产业集群的提升路径,正是在此背景下,建设集群品牌被视为推动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不仅可以用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产业集群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制定产业集群竞争战略和政策、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扶持和服务体系、壮大集群核心产业、强化产业集群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业发展迅速,是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主要得力于印度在软件业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战略,正是产业集群良好的内在经济机理,一方面在从学习效应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上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不利于集群发展的柠檬问题上具有很强的经济规避能力,使得印度软件业获得了很强的竞争力效应,这无疑为我国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集群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研究,不仅对中小企业本身,对私营经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成因和对策的研究分析,以期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起一定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内的产业集聚会为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比较优势。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研究和可获得的数据,以皖北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各产业区位商和区域的集群经济效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皖北产业集群在专业化程度和经济效益成长潜力。发现皖北在牧业和渔业、采矿和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具有比较优势,皖北6市中亳州市、宿州市和阜阳市的集群经济效应较为显著,提出将强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具有聚集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激励效应与晕轮效应,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县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会有效地组合区域内的经济与社会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引导和培育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将是“十一五”期间推动四川省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通过由外部经济性、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释放,在经济竞争中产生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有效培育与发展可以实现多种经济发展目标,因此,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国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显示。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我国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将永远占绝大多数。扶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将比扶持单体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率。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地区性规模经济,在国际上比较出名的如意大利的瓷砖、大理石、服装、家具、花岗岩、水龙头等小企业集群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集中在一起生产,区域化布局、区域化规模、区域化品牌效应非常明显,在全球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相似文献   

12.
石璐珊  贾辉 《科技和产业》2020,20(3):108-115
产业集群能提高企业、区域和国家竞争力。当前以产业创新集群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集群正在各地兴起。通过行业融合、知识外溢和集体行动,产业创新集群促进相关企业和支持性机构紧密互动而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是当前少数几个涉及学科最多的产业之一。以医疗器械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集群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要义出发,挑选宁波地区的医疗器械行业,测算其行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效应,提出提升医疗器械行业集群度,激发产业创新集群活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静言  于广义 《科技和产业》2009,9(10):17-19,38
丹东正处于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处于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发展大型主导企业牵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对于巩固丹东产业优势、提升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丹东市目前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对加快丹东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但是.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区域经济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可以通过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富强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产业同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恶性竞争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长三角各城市随着与上海工业相似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集聚效应和恶性竞争效应交替占优的不同阶段,长三角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减少产业同构,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同构化程度,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投入和品牌竞争氛围,这样的产业结构会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限制恶性竞争行为,更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产业集群原理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探讨从产业集群原理(主要归纳综合了产业集群方面的前人研究文献,特别是是波特的成果),对于产业集群原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效途径--集群战略,这一部分相当于产业集群原理的应用部分.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依靠创新和互动,集聚、提升发展要素,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促进企业聚集,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有竞争能力的地方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拉美产业集群发展反映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构成、从事传统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域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地方生产系统和公共部门的运行机制不断进行调整、改进的结果,是产业区社会经济网络自发形成的制度安排。该地区集群经济的发展有自身特点,其发展路径与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产业集群以及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理论演化及形成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历史及最新研究情况,综合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及其区域经济效应,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现状的特点及其各自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宋欣欣 《科技和产业》2023,23(7):111-116
数字经济时代就业质量的提升对稳就业的实现至关重要。利用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实证检验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和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就业质量。同时,产业升级在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能通过产业升级路径来提升就业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国家当前就业质量,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加大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