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纺织服装企业库存积压,利润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美国次贷危机使中国纺织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危机。本文结合我国纺织业的现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因素,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月萍 《金卡工程》2009,13(6):205-205
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纺织产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中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来说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各种正面的影响——纺织业结构调整、减少贸易摩擦等,但也有不利影响,纺织产业销售利润下降、出口风险增加、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纺织产业应该做好相应调整,通过保值措施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纺织产业结构,与国际纺织产业接轨,并加强行业整合.以全新有效的战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4.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纺织服装企业库存积压,利润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美国次贷危机使中国纺织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危机.本文结合我国纺织业的现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次贷危机影响我蓬l纺织服装业的因素,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际棉花价格的飞速上涨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纺织品大国,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另外,圣诞节在即,国外经销商对纺织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纺织品出口加工企业面临更大的困境.如何解决棉花价格上涨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影响,为纺织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目前政府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喆 《中国金融家》2009,(9):137-138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目前这些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峻,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美国、欧洲、日本经济持续下行,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需求明显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也出现一定的下行。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放缓有中能造成美元疲软甚至出现大幅度贬值,并对我国外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美元贬值所自动带来的美国进口需求萎缩将导致我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进口上升,美元贬值有可能造成资本流出美国,有利于我国加大吸收外资,由于我国金融机构持有机的外币资产中多数为美元资产,美元贬值将造成我国外币资产帐面价值增加,但实际国际买力下降,美元贬值有助于减轻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但国际旅游的流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国外汇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采用2000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月度数据,将国际油价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经济需求冲击以及预防性需求冲击,考察这三种结构性冲击对我国进口价格与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经济需求冲击与预防性需求冲击带来的国际油价上涨对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而供给冲击带来的国际油价上涨对价格的影响方向则不确定;在影响程度上,预防性需求冲击的影响最大,经济需求冲击次之,供给冲击的价格传递作用最小,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预期型通胀;此外,在整个商品流通链条中,由于我国市场需求不足以及价格管制等因素,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具有不完全性,这主要表现在国际油价冲击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最大,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金融》2008,(9):74-74
我国最新一轮经济周期起始于2000年,与历史上其他周期相比,它带有更为鲜明的“国际色彩”,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回升和快速增长的国际需求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延长了中国经济景气上升期;另一方面,受次贷危机和高通胀的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先于国内经济进入了调整期,出口需求的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下拉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郝大鹏  王博  李力 《金融研究》2020,481(7):38-56
本文构建包含国际投资者、外资企业和银行流动性冲击的DSGE模型来探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和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我国产出、投资和通货膨胀的下降、汇率贬值、国际资本外流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增加和银行杠杆率的上升,美联储加息对我国产出、投资和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强。(2)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直接导致外资企业的投资、劳动需求和产出的下降,并对我国总产出、总投资和资产价格产生明显的负向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剧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3)为应对美联储的利率变动,适当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能有效稳定我国经济波动和改善社会福利,而实施固定汇率和央行盯住美国利率的政策会加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并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羊毛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探讨解决对策,以期我国羊毛产业早日走出困境,为纺织服装业从根本上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我国国际储备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以来,我国国际储备量仍继续逐年增加。因此根据我国国际储备发展和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国际储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国际储备的影响程度,指出GDP和实际有效汇率都对国际储备有显著影响,而且GDP与国际储备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储备负相关,进出口差额对国际储备无显著影响,并且鉴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导致国际储备需求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围绕我国纺织品需求的特点及制约因素,阐述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体的运行情况,对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大量经验数据,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我国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会对我国货币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通过影响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机制已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正在进行经济转型,我国一些主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商品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相对剧烈,这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选取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格兰杰原因,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本文最后以实证结果为基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尽管短期内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纺织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可控,但仍要密切关注美国加征关税对纺织产业转移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以来,我国PPI处于负增长区间运行的态势已经长达40多个月,说明我国生产领域已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通缩的状况。为了对比和分析造成此轮我国PPI持续低迷的原因,我们使用TVP-VAR-SV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是2012年以来PPI低迷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已经影响到了生产企业的盈利状况;在我国长期产能过剩背景下,投资需求下降对PPI的下跌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收缩也对PPI的走软有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需要适当地加大结构性投资的力度,扩大需求以应对PPI的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广东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源消耗强度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了广东10几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比较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福建省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本课题以石狮市为例,探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全力支持纺织服装行业在逆境中实现"突围",并提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广东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源消耗强度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了广东10几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比较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