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莹  刘兵 《农村经济》2013,(6):58-62
我国"农超对接"的实施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户收益意义重大。本文作者基于山东威海蔬果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农超对接"行为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超对接"受到种植规模、经营环境、科技环境,以及附近批发市场新旧程度的影响。即大规模种植则农户更利于进入超市供货体系;农户进行"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靠近批发市场则更容易参与"农超对接";接受技术指导和安全培训能够促进农户实现直接供货超市,农户距离批发市场的远近以及该市场的运营年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农超对接"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超对接"的深入开展,农户认知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影响了"农超对接"的实施效果。本文以"农超对接"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为例,基于辽宁省484个社员的调查资料,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超对接"认知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获取及交易环境是影响农户"农超对接"认知的关键因素,此外,文化程度、家庭种植规模也对农户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究农户对国家公园试点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认知、态度、参与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从主观意识层面提升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农户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本/收益感知、满意度、参与行为、支持行为等5个潜变量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同时探究各个观察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农户对于生态旅游呈支持态度,其收益感知高于成本感知,对未来发展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于现状满意度,参与方式主要是参加相关部门或旅游景区组织的管理培训和市场推广活动;农户生态旅游收益感知、满意度及参与行为与其支持行为正向相关,成本负面感知与支持行为负向相关。[结论]农户的支持和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提升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和支持度,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户利益诉求,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宣传,从而激发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正面认知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南果梨梨农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梨农的交易成本认知对农户参与"农超对接"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降低交易成本是农户参与"农超对接"的内在动力,搜寻信息中的成本认知、对组织发展与服务的认知以及执行过程中的成本认知,提高上述认知有利于提高农户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最后,从农户、合作社以及超市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湖南茶陵县247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中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休耕制度和提升制度绩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理论,构建耕地休耕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超过75%农户对参与休耕总体评价为满意,但农户对政府形象和政策功能的认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农户参与休耕满意度主要受到政府形象、农户期望、政策认知和感知价值的影响,除农户期望对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外,其余潜变量均对农户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期望与感知价值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具体分析表明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及农户对休耕后耕地直接经济价值和非市场价值提升的感知是影响农户休耕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完善休耕实施过程,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大休耕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建立长期休耕试点规划,稳定农户休耕预期;确保农户收入不降低,权益不受损。  相似文献   

6.
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满意度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5省580家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交叉列表法、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ISM模型探讨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显示: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满意度总体较高,14.83%的合作社表示"非常满意",51.38%的合作社表示"比较满意"。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满意度受成员收入、价格优势、销售渠道、标准化程度等15个因素影响。其中,成员收入、价格优势、销售渠道、配送能力、对接机会、信任程度直接正向影响合作社满意度;品牌培育、标准化程度、水电地使用、管理能力、税收优惠间接影响合作社满意度;政府扶持、信贷支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根源上正向影响合作社满意度。因此,增强"农超对接"对接优势,优化对接环境,提高合作社对接能力,有助于提升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利用浙江、河北6市的120个参与"农超对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农超对接"模式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参与主体的合作意向、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的程度对"农超对接"组织效率均有显著正影响;合作意向对组织效率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合作能力对组织效率的综合影响效果最大。本文认为通过提升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意向能够有效提高"农超对接"模式的组织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2009—2016年参与了"农超对接"的195家合作社数据,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生产能力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的影响,以及生产能力在政府补贴与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之间的中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这种影响对"农超对接"低参与度合作社更显著;生产能力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政府补贴与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延长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促进"农超对接"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与质量安全、优化政府财政等公共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辽宁省蔬菜主产区434户菜农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农户风险感知与施药行为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风险感知潜变量正向影响农户的施药行为响应,但是风险感知和施药行为潜变量中各个因子的影响路径和显著程度存在差异;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风险感知与施药行为的作用关系起到一定的调节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风险意识提升、保障条件供给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对集聚农户共生、集聚区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农户共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农户共生关系及促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有效路径及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户主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集聚共生效益特征及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这4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共生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其中,集聚共生效益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户主自身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依次减弱;(2)是否为干部、对原集聚模式的满意度、是否促进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和政府对集聚区的补贴力度分别对这4类外源潜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显化农户共生效益、增强"精英"农户及村干部的正向引导、提升农户成员受教育水平、培养农户"共生共荣"理念等是深化农户共生关系,促进和谐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价值感知—参与意愿—参与程度的逻辑,分析感知价值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期为耕地质量保护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数据和双栏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愿意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农户占所有样本的56.4%,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支付意愿水平为1 157.4元/hm~(2 )·a;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的一般经济价值感知、一般生态价值感知和特殊情感价值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程度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特殊社会价值感知能够显著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同时,受访者的年龄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有较强的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耕地经营意愿越强的农户,其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概率越大;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地块数量越少的农户,其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程度越高。研究结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应在参与意愿与参与程度两个阶段进行识别,在帮助农户树立耕地感知体系的基础上,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应以提高耕地经济收益水平为前提,加强对农户关于耕地质量保护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对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农户要给予积极的情感反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相比于期望和亲戚、朋友的农地转出状况,自身实际转出状况越好,农地转出满意度越高;他人参照中,与朋友农地转出状况参照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2)公平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在参照依赖对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转出主导方(政府或村集体)在农地转出前要与农户充分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农户各方面合理诉求和心理预期;要保持农地转出实践中相关政策空间上的平衡与统一;加强农地转出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给与农户更多的人文关怀等提升农户公平感知度;发挥好参照依赖和公平感知的叠加效应;除此之外,也要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地转出租金管理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地转出效益相关政策宣传等;共同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主观认知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揭示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可将农户的认知显化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他们共同影响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2)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是综合了流转意愿与事实行为的概念,可分为流转与非流转行为两大类;(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类外援潜变量会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强;(4)在三类外援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就业情况、经济收入、亲友支持、已流转者示范效应、政策扶持、流转难度是农户参与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发挥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主要依据经济利益、关系亲密社会成员的态度和交易成本来判段是否参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应尊重农户的认知重点。  相似文献   

15.
査克玲 《农业经济》2014,(3):123-124
作为目前最为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成长潜力的商业模式之一,"农超对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超对接"模式对超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参与主体的积极影响进行梳理,提出以超市为主导的"农超对接"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以期对"农超对接"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农户参与及付费行为。方法 文章运用单边界加支付卡式的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东江源水源地500户农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付费行为差异及关键因素。结果 (1)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下样本农户同意进入付费情景的概率不同,支付意愿也不同,但差距不大;接入城(集)镇处理管网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8.55元/(月·户),接入村落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4.42元/(月·户),采用农户分散处理模式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5.63元/(月·户)。(2)村集体的参与、农户对水环境的感知变量均对农户付费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在第一阶段中区县变量、河流水质变化的感知、河流水质变化与污水处理关系认知、是否是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村、文化程度、是否是村干部变量通过了显著检验,是影响受益农户是否同意付费的关键因素;在第二阶段中区县变量、本村生活污水处理治理成效满意度、收入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影响受益农户支付水平的关键因素。结论 应建立县级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机制,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管护责任主体,划分各主体职责,可探索推行受益农户适当缴费或出工等生活污水治理管护方式,提高农户自觉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加强农民对环境感知及认知教育,提升农户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之一,尽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但是,农超对接的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以“农户+超市”的模式为基础,只考虑农户和超市两个利益主体,并把这种农超对接模式看成是由农户和超市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体系,运用博弈方法,针对农户和超市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分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最后结合模型给出农户和超市的决策分析,以期能够对现实中农户和超市参与农超对接进行决策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山东省、海南省和浙江省的调查数据,以西兰花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为例,本文分析了"农超对接"进程中农户、合作社、超市之间的合作绩效和合作剩余分配情况。研究发现,在"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三者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成功地提升了西兰花的市场价值。通过建立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本文发现,销售渠道的选择对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卖给合作社,且合作社卖给超市"这一销售渠道的农户获得的亩均西兰花净收入,显著高于选择"卖给合作社,但合作社未卖给超市"和"不通过合作社销售"两种销售渠道的农户获得的净收入。在"农超对接"进程中,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合作剩余的分配。其中,农户获取西兰花销售中的价格溢价;合作社获取其社会网络资源的经济租金;超市拥有市场营销活动的剩余索取权,并获取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19.
内在感知、外部环境与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武汉、随州以及天门三市共441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有机肥技术持续使用行为受到技术有效性感知(环境改善)、技术易用性感知(资源条件适应性、种植业结构)、技术使用外部环境(对村干部的信任、亲朋邻里影响、农技员影响)等变量的影响;(2)不同农户群体间有机肥技术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无论在农业收入低占比还是高占比农户组中,农户均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小规模种植、大规模种植农户组则分别受外部环境、技术易用性的影响;低健康水平农户组只受外部环境影响,而高健康水平农户组会受到技术有效性、易用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建议加大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创造技术持续使用的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0.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是保障农村农地生产运作的重要屏障。"个体参与"模式下的农户经营响应决定着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效,生态效益是否持续性产出取决于农户的经营行为。文章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新疆1106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遵循着计划行为理论"认知-意愿-行为"的逻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构成了农户认知,对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2)农户行为意愿受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主观规范影响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小;(3)农户行为受认知的影响不显著,行为意愿在农户认知与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外部环境中的组织支持在农户行为意愿与行为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组织的支持力度成为农户参与经营的关注性因素;(5)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对其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邻里亲友的良性示范以及自身拥有充足的能力等因素有助于其响应农田防护林经营。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府应当宣传号召农户参与农田防护林经营,提升个体生态认知水平,树立典型模范与优化政策环境来规制农户经营行为;设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培育农户营林技能以及发展复合型林产业来推进农户响应农田防护林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