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舰 《北方金融》2022,(9):97-103
文章分析了现实生活中农村居民数字金融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感知价值、主观规范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四个因素对农民的数字金融意愿有显著的正相关,感知风险与用户的消费意向成负相关,基于此从政府、企业、农村居民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户个人角度,依据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人脸识别支付用户使用意愿。结果表明:社会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使用情境和个人创新对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其中使用情境通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个人创新通过感知易用性间接影响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3.
徐杰  陈晨 《征信》2017,35(9)
基于TAM模型和TPB理论,设计问卷并收集数据.采用SmartPLS 3.0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实证分析.使用PLS算法以及Bootstrap自抽样进行参数估计、变量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社会影响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意图显著相关,使用意图对其使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自我效能不构成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研究,认为互联网理财企业应该基于互动开放的思维,不断提高其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用户覆盖面;研究影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需求的因素,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实证分析了温江农户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显著影响态度;感知易用性对态度的影响较弱;态度又进一步影响了使用意愿。感知风险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态度,而对使用意愿具有弱影响。此外,社会规范显著影响使用意愿,而对态度具有弱影响。该研究为温江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个体用户使用P2P网络借贷平台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网络金融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金融机构在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引入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因素,提出有关假设检验,并通过实证研究,运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结构化建模,得出结论:当前,业务风险负面影响着使用意愿,而技术风险却跟人们的使用意愿不存在明显的统计意义上的联系。在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上,感知有用性已经超越了感知易用性。这些研究结论对于金融机构开展网络金融业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据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考量品牌传播对互联网金融业消费者选择行为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品牌的产品属性与大多数品牌传播属性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表现为正向效应,产品属性越好、品牌传播效果越好,消费者购买该互联网金融品牌产品的意愿或可能性越大;互联网金融品牌产品属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作用大于品牌传播属性的影响.此外,短期内产品属性通常不会有较大改变,类似常量.鉴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品牌管理者,应从提升互联网金融品牌产品的品牌传播属性入手,着力提升品牌传播效果,有效提高消费者购买该品牌产品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姬严松  石岿然 《河北金融》2020,(5):33-40,47
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特征、借款人特征以及投资者个体特征对两维度投资者初始信任的影响和信任对出借意愿作用的研究发现:平台特征(隐私保护、感知易用性、感知收益、声誉、信息质量和安全问题)、借款人特征(社会资本和感知风险)以及投资者个体特征(信任倾向)都会对对应的投资者初始信任产生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对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三类特征通过信任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出借意愿。  相似文献   

8.
感知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知风险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消费者对网络金融的感知风险更成为促进消费者是否使用互联网金融方式的关键。本文以网上购买行为为研究对象,针对感知风险对其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从消费者自身因素、产品相关因素以及技术手段因素三方面去探讨问题,提出在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相互碰撞的时代,银行业也需要不断革新,不断开发新的金融支付手段、金融消费产品等,搭建起更满足公众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意向、便利条件直接显著影响使用行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感知风险、社会影响通过使用意向间接显著影响使用行为,感知成本对使用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满足养老需求,养老金融产品成为居民养老投资的一个重要选择。本文基于武汉市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居民养老金融产品购买意愿与行为及其悖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养老金融产品购买意愿和行为存在明显的悖离;人口统计特征、金融素养和风险偏好等主观因素和产品认知因素会影响购买意愿与行为及其悖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发现,感知风险性和感知有用性是表层直接因素,产品了解、金融知识和风险偏好是中间层因素,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是深层次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居民金融素养的教育和养老金融产品的宣传与推广,让居民充分知晓养老金融产品的有用性,强化产品保值增值特性,促进购买意愿转化为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认知-意愿理论模型对农民投资商业养老保险决策行为意愿进行研究,信息方面考虑农民间小世界网络结构特性的关系强度和社会互动,认知方面考虑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信任,意愿方面考虑保险购买决策中行为意愿。研究表明关系强度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信息由强关系来源提供,农民往往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信息的感知风险要低一些,感知价值和信任程度要高一些,从而影响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社会互动对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社会互动却对农民的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产生影响。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信任显著影响了农民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2.
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末制度落地以来,公众参保意愿不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基于对全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城市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影响机制,发现该制度的参与意愿与居民的年龄段、居住城市、工作状况及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紧密相关;认知水平和制度信任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参与意愿,而机制建设并非影响参与意愿的显著因素。建议个人养老金制度针对特定人群进行重点宣传,放宽提取要求,建立产品准入和退出制度并促进信息披露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不同类型的网上银行业务,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不同.对于网上银行基本业务类型,感知风险中的时间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有大的影响,感知利益的影响也大;反之,对高级业务类型,感知风险中的社会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有大的影响,但感知利益的影响却小.基本风险包括网上银行服务器存在的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未涉及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满足低收入群体、农村及偏远地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移动支付的发展为应对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对334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理论,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外部影响、个人创新性等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影响研究对象使用移动支付意愿的理论模型。本文通过建立马尔科夫链,揭示研究对象使用移动支付意愿的总体情况,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最后综合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保险发展环境下,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购买意愿成为影响网络保险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950名受访者进行了网络财产保险消费意愿的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框架下,针对消费者购买网络财产保险意愿进行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对影响消费者购买网络财产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感知价值、网络保险的购买便利性、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网络保险的信誉度与知名度和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风险感知程度对购买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消费者购买网络保险意愿的建议,以促进网络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维码扫描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搜寻和支付方式。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本文研究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这三个因素对消费者二维码扫码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扫码行为在零食为代表的易耗品和以电脑为代表的耐用品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零食一类的低值易耗品,感知易用性对于扫码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具有负向影响;对于电脑一类的耐用品,感知有用性对于扫码意向具有正向影响,而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在不同情形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受管制的银行体系利率如何向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传导。研究表明,在完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或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发生调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在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约束的背景下,提高存款利率上限会推高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但是贷款利率下限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引导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归,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金融投资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重庆市大学生金融投资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受金融培训教育及家庭金融教育的影响是大学生金融投资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大学生投资行为的对策及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金融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web2.0的发展,社交问答平台及其知识付费产品实现了知识的变现。本研究以"知乎APP"为切入点,通过对知乎平台用户的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法探究用户的社交问答平台付费意愿,从平台的感知价值和平台的付费产品的感知价值两方面考察,发现用户感知价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消费情绪理论,构建了消费者情绪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银行使用意愿关系的模型,并以常州市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使用客户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性别对移动银行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而愉悦、唤起以及正面支配对消费者使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不可观察异质性能显著影响消费者情绪进而对移动银行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对于移动银行使用意愿低的消费者,消费者情绪各维度都会显著影响移动银行使用意愿;而对于使用意愿高的消费者而言,负面情感(包括负面愉悦、负面唤起)则不会显著影响移动银行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