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渗透储层是目前新区产能建设和油田上产的主体,而其中包含着大量砂岩储层。长期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剩余油分布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在宏观范围基础上,油藏的产能开发效果往往取决于孔隙结构,因此,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经济有效地开发好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对元坝地区须二段下亚段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在西北部广泛发育,向西南部逐渐演变为滨浅湖。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型,孔渗相关性较好,主要为孔隙型储层。粒间、粒内溶孔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沙坝中十分发育,且微裂缝的发育有效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所以河道微相、滨浅湖沙坝与裂缝发育带的叠合区域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后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次生溶孔。总体来看,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储层伤害严重,导致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如何减少储层损害,并对储层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储层有效保护技术,以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过剩压力、充注期等进行储层成藏期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的研究,得出储层在不同阶段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借助丰富的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长8油层组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其次为云母、石英以及各类岩屑和少量的重矿物,分选较好。胶结物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其次是粘土胶结、以及少量的硅质和铁质胶结。研究区长8油层组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次生孔隙较为发育。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此外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储层有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而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等会使储层的孔隙降低,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6.
雷江 《化工管理》2013,(16):102
由于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储层孔喉细小,渗透性很差,导致黏土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所以容易因各种各样的入井工作液侵入储层导致水敏、水锁等一系列的损害,并且经常发生其特有的反凝析损害和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发生。结合吐哈油田巴喀低渗透凝析气藏,系统解析了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储层损害的特征及现象。实验表明,水锁是其储层的主要因素之一,渗透率的损害机率为65.23%~91.01%。在该区钻井液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优良的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及表面的活性剂,再一个是运用成膜技术和理想填充"协同增效"的保护储层方法,研究出保护储层低损害钻井液;通过对配伍性、动态污染等实验对该钻井液的保护储层特性进行点评。实验结果表明,其钻井液具有突出的流变性及配伍性,可以使储层岩心的渗透几率,恢复值从63.2%增加到84.7%,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储层受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影响,造成储层中存在渗透率、孔隙度差和油藏类型单一等特征以及我国在低渗透储层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进而提出包括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微电阻扫描成像测并、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内的低渗透储层测井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火山喷出岩近物源快速堆积后,形成的凝灰质砂岩储层。受其中凝灰质的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异常复杂,单井曲线中存在高阻水层、低阻油层的现象,即低对比度油层的问题。为了提高这类储层的解释精度,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的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建立电性标准,降低了孔隙结构对油层判别的影响,实现了储层的精细分类。分类结果为油井的优化射孔提供了依据,经试油投产的证实区块产油量得到了提高,油水层识别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9.
酸化压裂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我国油田增产增注的主要工艺之一。酸化压裂主要依靠一些酸性化学溶蚀以及地层挤酸等方式,增加地表渗透的措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不断的成熟,碳酸盐储层中酸化压裂也不断得到相应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但由于受一些因素影响,盐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不够高,加之酸化压裂工艺成本较高,严重影响我国油气田的开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但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外来流体不配伍等原因造成的储层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入手,分析了适合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钻进新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新技术,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川西海相储层具有极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先期几口勘探井的评价得出储层改造是该区获得工业气流的必要手段。针对储层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改造经验以及现场情况,采用了胶凝酸闭合酸压工艺技术。并优化、评价了酸液体系,同时对施工参数也进行了优化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川西海相储层改造的酸压工艺技术。现场应用2井3层次,其中X N S-1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45.611m3/d),取得了勘探开发上的重大突破。为气藏下一步高效、经济开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内对于低渗储层敏感性评价技术已非常成熟,形成了从储层宏微观特征、矿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着手,再到储层敏感性评价与预测及储层敏感性保护措施研究等一系列工艺,但目前关于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评价的研究甚少。本文以东方1-1气田黄流组为例,通过实验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评价低渗透性储层需要依照特性来设定适宜的评价标准。模拟低渗透储层的物理实验,依照核磁共振、渗流及恒速压汞的实验原理。评价指标涵盖了流体百分数、喉道半径、驱动因子及压力梯度。划分了低渗透储层指标的界限。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依照了新的评判指标,可被用作评判低渗透储层,为后续开发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只有通过压裂等工艺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工业油流。从冷家堡油田冷46块油藏特征出发,分析了冷46块储层测井评价难点,运用综合地质分析,测井评价等方法,建立了一套冷46块岩性识别、储层分类系统评价标准。通过优选1、2类储层,为主力产层开发提供依据,提高单井产能。同时,对于其他低孔、低渗砂岩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期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的上三叠统主力含油层系,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性.针对本区储层物性的低孔、低渗,物性差异较大等特点,本文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裂缝发育等方面综合探讨了影响该区物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富黄探区长6储层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大小不等,具有建设性的同时也具有破坏性;微裂缝对于油气的渗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寻找相对高孔、高渗的有利区是勘探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姬塬油田延长组油井压裂投产的特点,从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可能造成储层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延长组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喉细微是主要的潜在伤害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形成有机垢加剧了储层伤害,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滤失滞留、水不溶物、破胶残渣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不同的伤害机理分析探讨了解决对策,现场应用了酸化、前置酸压裂、酸蚀多缝体积压裂及高黏强溶蚀酸转向酸化4种工艺,整体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姬塬油田提高稳产水平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储层岩石非均质性较强,分选差,孔隙偏粗,连通性较差的低空低渗-特低渗气田,着重研究气井的储层伤害问题.通过对储层岩性的敏感性实验、水锁的伤害研究及入井液的伤害程度分析等,找出气井投产不出气的根本原因.针对储层伤害问题,寻求工程施工中避免储层伤害的新技术及储层伤害后的治理研究,目的是对动静不符的气井,合理消除储层伤害,发挥气井产能,为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根据片麻岩岩性特点和岩石孔缝发育形态,结合岩石力学分析,岩石成分化学反应和现代酸压理论,在现有施工设备能力和工作液的基础上改进形成了片麻岩储层改造工艺。特别是交联酸的使用、双流程液体分流大排量施工模式的应用和定点射流酸压工具的使用极大提高了片麻岩增产改造效果增加了片麻岩储层可动用储量的认识,促进了胜利油田储层改造工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致密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文章以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沈352井沙四下亚段的细粒沉积岩和雷家地区雷93井沙四段的细粒沉积岩为例,采用铸体薄片观测法及扫描电镜法分析致密储层岩石裂缝及孔隙微观形态特征,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相结合分析全孔隙直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岩石孔隙类型可分为晶间微孔、溶孔、有机孔、构造缝、成岩缝、溶蚀缝;孔隙直径多以中孔为主,见一定量的的大孔和微孔。研究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2砂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减少储层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储层孔隙损失率,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2砂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过程和历史密切相关,经计算压实损失的孔隙度为22.18%,胶结损失孔隙度为5.26%,溶蚀增加孔隙度为3.18%,最终计算长2砂岩储层孔隙度定格为16.14%,与实测平均孔隙度值16.04%较一致,成岩作用的剖析与孔隙定量演化为评价和筛选有利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